燃油泵、柴油供油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9702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油泵、柴油供油系统和车辆,所述柴油供油系统包括:燃油泵,所述燃油泵具有出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燃油泵具有喷射泵和储油桶,所述储油桶适于设在油箱内,所述喷射泵设在所述储油桶内,所述第二回油口与所述储油桶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喷射泵相连;滤清器,所述滤清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口相连,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口相连;发动机进油管,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与所述出口端相连;发动机回油管,所述发动机回油管与所述第二回油口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统,通过设置至少两路回油,可有效控制回油背压,以满足高压系统对背压的要求,且可以匹配不同的高压系统。

Fuel pump, diesel oil supply system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el pump, fuel injection system and diesel vehicles, including the diesel fuel supply system, fuel pump, fuel pump with the oil outlet, the first oil return port and oil return port second, jet pump and oil tank with the fuel pump, the oil storage tank is suitable for design in the tank in the injection pump is arranged in the fuel tank, the second oil return port and the storage barrel connected, the first oil return port and the injection pump is connected; the filter filter, the inlet and the oil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let end of the first oil return port the engine is connected; an oil inlet pipe, the engine inlet pipe and the outle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turn pipe; the engine, the engine oil return pipe and the second return port. The diesel oil supply system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ack pressure of the oil return by setting at least two back oil,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ack pressure of the high-pressure system, and can match different high-voltage syst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油泵、柴油供油系统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油泵、柴油供油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柴油车型部分高压系统针对低压回油有背压要求,相关技术中,回油驱动的燃油泵的回油背压为低压油路系统压力,远高于高压系统针对回油背压的要求,使得回油驱动结构的燃油泵及布置与对回油有背压要求的高压系统无法匹配,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柴油供油系统以满足高压背压的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柴油供油系统,包括:燃油泵,所述燃油泵具有出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燃油泵具有喷射泵和储油桶,所述储油桶适于设在油箱内,所述喷射泵设在所述储油桶内,所述第二回油口与所述储油桶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喷射泵相连;滤清器,所述滤清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口相连,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口相连;发动机进油管,所述发动机进油管与所述出口端相连;发动机回油管,所述发动机回油管与所述第二回油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还包括:油泵出油管,所述油泵出油管连接在所述出油口与所述进口端之间;滤清器回油管,所述滤清器回油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出口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滤清器包括:粗滤器,所述粗滤器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口相连;细滤器,所述细滤器的进口端与所述粗滤器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细滤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口和所述发动机进油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细滤器的出口端设有三通管接头。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泵具有法兰,所述出油口、所述第一回油口和所述第二回油口均设在所述法兰上。进一步地,所述燃油泵具有调压阀,所述调压阀设在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喷射泵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实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统,通过设置至少两路回油,可有效控制回油背压,以满足高压系统对背压的要求,且可以匹配不同的高压系统,即无论高压系统对背压有无要求,燃油泵均可匹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设置有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柴油供油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油泵,包括:泵芯和喷射泵,所述燃油泵具有出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出油口与所述泵芯的出油端相连,所述第一回油口与喷射泵相连且适于与滤清器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第二回油口适于与发动机回油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的燃油泵,还包括:储油桶,所述泵芯和所述喷射泵均设在所述储油桶内,所述第二回油口与所述储油桶相连;调压阀,所述调压阀设在所述第一回油口与所述喷射泵之间。所述燃油泵与上述的柴油供油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燃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发动机)。附图标记说明:柴油供油系统100,燃油泵10,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第二回油口13,法兰14,喷射泵15,泵芯16,储油桶17,滤清器20,粗滤器21,细滤器22,油泵出油管31,滤清器回油管32,发动机进油管33,发动机回油管34,发动机200。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首先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油泵10。如图1所示,燃油泵10包括泵芯16、喷射泵15、储油桶17和调压阀(图中未示出)。储油桶17可以设在油箱内,泵芯16和喷射泵15均设在储油桶17内,喷射泵15用于将油箱内的燃油泵10入储油桶17,泵芯16用于将储油桶17内的燃油泵10出以输送给发动机200。燃油泵10具有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出油口11与泵芯16的出油端相连,第一回油口12与喷射泵15相连,且第一回油口12适于与滤清器20的出口端相连,调压阀设在第一回油口12与喷射泵15之间,第二回油口13适于与发动机回油管34相连,且第二回油口13与储油桶17相连。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可以均设在法兰14上。可以理解的是,储油桶17通过喷射泵15从油箱吸油,泵芯16将储油桶17内的燃油吸入并通过滤清器20的过滤后输送给发动机200,其中,滤清器20过滤后的燃油分为两个支路。其中一个支路直接通过第一回油口12回油给喷射泵15,以驱动喷射泵15将油箱内的燃油吸入到储油桶17,调压阀用于调节输送给喷射泵15的回油的压力,且经过滤清器20过滤的燃油杂质少,对调压阀的腐蚀风险小。另一支路进入发动机200给发动机200供油,多余的燃油通过发动机回油管34回流给第二回油口13,并回到储油桶17循环使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油泵10,通过设置至少两路回油,可有效控制回油背压,以满足高压系统对背压的要求,且无论高压系统对背压有无要求,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油泵10均可匹配。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统100。本技术实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统100可以为柴油发动机供油。如图2所示,柴油供油系统100包括:燃油泵10、滤清器20、油泵出油管31、滤清器回油管32、发动机进油管33和发动机回油管34。其中,参考图1,燃油泵10具有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燃油泵10可以具有法兰14,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可以均设在法兰14上。滤清器20的进口端与出油口11相连,具体地,油泵出油管31连接在燃油泵10的出油口11与滤清器20的进口端之间,滤清器20的出口端与第一回油口12相连,第一回油口12与燃油泵10的喷射泵15相连,具体地,滤清器回油管32连接在第一回油口12与出口端之间。滤清器20的出口端还与发动机进油管33相连,发动机进油管33用于向发动机200供油,发动机回油管34用于回收发动机200回油,发动机回油管34与第二回油口13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柴油供油系统100的燃油泵10从油箱吸油并通过滤清器20的过滤后输送给发动机200,其中,滤清器20过滤后的燃油分为两个支路。优选地,燃油泵10具有储油桶17,储油桶17适于设在油箱内,喷射泵15设在储油桶17内,第二回油口13与储油桶17连通。其中一个支路直接通过第一回油口12回油给喷射泵15,以驱动喷射泵15将油箱内的燃油吸入到储油桶17,第一回油口12与喷射泵15之间可以设有调压阀,调压阀用于调节输送给喷射泵15的回油的压力,且经过滤清器20过滤的燃油杂质少,对调压阀的腐蚀风险小。另一支路进入发动机200给发动机200供油,多余的燃油通过发动机回油管34回流给第二回油口13,并回到储油桶17循环使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统100,通过设置至少两路回油,可有效控制回油背压,以满足高压系统对背压的要求,且可以匹配不同的高压系统,即无论高压系统对背压有无要求,燃油泵10均可匹配。如图2所示,滤清器20可以包括粗滤器21和细滤器22。其中,粗滤器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油泵、柴油供油系统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供油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泵(10),所述燃油泵(10)具有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所述燃油泵(10)具有喷射泵(15)和储油桶(17),所述储油桶(17)适于设在油箱内,所述喷射泵(15)设在所述储油桶(17)内,所述第二回油口(13)与所述储油桶(17)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12)与所述喷射泵(15)相连;滤清器(20),所述滤清器(20)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口(11)相连,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口(12)相连;发动机进油管(33),所述发动机进油管(33)与所述出口端相连;发动机回油管(34),所述发动机回油管(34)与所述第二回油口(1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供油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油泵(10),所述燃油泵(10)具有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所述燃油泵(10)具有喷射泵(15)和储油桶(17),所述储油桶(17)适于设在油箱内,所述喷射泵(15)设在所述储油桶(17)内,所述第二回油口(13)与所述储油桶(17)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口(12)与所述喷射泵(15)相连;滤清器(20),所述滤清器(20)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口(11)相连,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口(12)相连;发动机进油管(33),所述发动机进油管(33)与所述出口端相连;发动机回油管(34),所述发动机回油管(34)与所述第二回油口(1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泵出油管(31),所述油泵出油管(31)连接在所述出油口(11)与所述进口端之间;滤清器回油管(32),所述滤清器回油管(32)连接在所述第一回油口(12)与所述出口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清器(20)包括:粗滤器(21),所述粗滤器(21)的进口端与所述出油口(11)相连;细滤器(22),所述细滤器(22)的进口端与所述粗滤器(21)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细滤器(2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口(12)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华何彦彬赵海龙张新明谢志远杨林钢韩磊陈建康张传斌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