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393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该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包括:前臂,其用于支承前车轴,并且自前车轴支承部分向前轮的后端部后方延伸;连杆构件,其是以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在前臂的后端部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处的上下一对连杆构件,该一对连杆构件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向后方延伸,该一对连杆构件的各后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于车身构成构件;以及前悬挂机构,其用于抑制前臂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骑跨式车辆的利用前臂以摆臂方式支承前轮的前轮支承构造。
技术介绍
像上述那样,作为机动两轮车等的前轮支承构造,存在利用可在上下方向上摆动的前臂的摆臂方式。上述摆臂方式的前轮支承构造在日本特开平2-189295号公报中有所公开,上下一对平行的连杆构件以能够在上下方向摆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身上。上下的连杆构件向前方延伸至前车轴附近,在连杆构件前端部借助连结构件支承前车轴。在以往的摆臂方式中,在沿着前后方向较长地延伸的上下一对连杆构件的前端部对前轮进行支承,因此,必须提高由上下的连杆构件构成的连杆机构整体的刚性,而车辆前部的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制动杆附近的构造轻量且紧凑的驻车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支承前臂的车身构成构件的刚性抑制得较低、能够使车辆轻量化的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包括:前臂,其用于支承前车轴,并且自前车轴支承部分向后方延伸;连杆构件,其是在比上述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前臂的后端部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处的上下一对连杆构件,该一对连杆构件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向后方延伸,该一对连杆构件的各后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于车身构成构件;以及前悬挂机构,其用于抑制上述前臂的转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制动时对前轮施加的几乎全部的荷重(来自路面的反作用力)以前臂的长度方向上的压缩负荷的形式承受,能够实现提高耐久性及减轻车身前部向下方下降的前部首倾现象。详细说明如下。(1)在制动时,前轮的轮胎自路面承受朝向车身后方的阻力(反作用力),该阻力分解为向压缩前臂的方向作用的力、及与前臂延伸的方向的垂直的力。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前臂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因此来自路面的几乎全部的上述阻力成为沿前臂的轴线方向(压缩方向)朝向后方的力。最终,在制动时,会对支承前臂的车身构成构件作用从前方朝向后方的力。因而,与在制动时作用上下方向上的力的以往构造相比,能够降低支承前臂的车身构成部分的刚性,能够谋求轻量化。(2)由于是利用前悬挂机构抑制前臂转动的构造,因此,与抑制连杆构件的转动的构造相比,能够降低作用于连杆构件的弯曲方向上的力,能够降低连杆构件的刚性,能够谋求轻量化。(3)由于前臂和连杆构件之间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用于抑制前臂转动的前悬挂机构尽量向后方配置,能够谋求重心的集中化。此外,通过将前臂和连杆构件之间的连结位置配置在比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从而不必为了前轮转向而将连杆构件形成为弯曲形状,而能够将需要多根的连杆构件的构造简化为直线形状。(4)由于来自路面的几乎全部的阻力作用在前臂的轴线方向上,因此,不必为了防止车身前部向下方下沉的前部首倾而加大(加硬)前悬挂机构的弹簧力、减震力。即,由于前部首倾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为了提高乘坐舒适性而专门设定弹簧力、减震力。本专利技术能够除了上述前轮支承构造之外,还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a)上述前悬挂机构弹性地支承上述前臂的后端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减轻了对连杆构件施加的负荷,因此,能够允许降低连杆构件的刚性而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即,通过弹性地支承前臂的后端部,从而能够使前悬挂机构的主体部靠近车身中心、或者使在前悬挂机构的主体部到前臂的整个范围内配置的缓冲机构小型化,能够简化构造。(b)连接上述前臂和上述连杆构件之间的转动连结点、上述前车轴的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前悬挂机构吸收冲撞时的能量。例如,在障害物从前方冲撞于前轮时,由于前臂倾斜,从而冲撞力分解为朝向前臂的轴线方向和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利用前悬挂机构吸收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力的冲击,从而能够抑制冲撞时的冲击。此外,轴线方向上的力以压缩负荷的形式传递到车身,从而与产生弯曲负荷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对冲击的抵抗。(c)连接上述前车轴、上述前臂和上述连杆构件之间的转动连结点、以及上述连杆构件与上述车身构成构件之间的转动连结点的线构成为凸起的山形状或者字母L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上述技术方案(b)同样,能够有效地利用前悬挂机构吸收冲撞时的能量。(d)上述下侧连杆构件配置在比上述上侧连杆构件靠车宽度方向的内侧的位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小连杆构件的向左右的突出,能够采用较大的倾斜角度。(e)上述前悬挂机构具有以能够在车宽度方向上伸缩的方式配置的减震器构件、以及用于将上述前臂的后端部的上下方向上的动作变换为车宽度方向上的动作并传递到上述减震器构件的双臂曲柄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在伸缩方向上伸长的减震器构件从车辆侧方看紧凑地配置。(f)上述一对连杆构件的后端部连结于搭载有发动机或者电动马达等动力单元的车架的前端部。总而言之,采用本专利技术,对于采用前臂方式的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允许支承前臂的车身构成构件的刚性较低、能够使车辆轻量化的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机动两轮车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的机动两轮车的前视图。图4是从前上方看图1中的机动两轮车的立体图。图5是上侧连杆构件的俯视放大图。图6是下侧连杆构件的俯视放大图。图7是前臂的第1变形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关于附图的以上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图1~图6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根据这些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表示机动两轮车的左视图的图2中,车架F包括用于支承车把侧的转向轴8的头管(头箱,日文:ヘッドパイプ、ヘッドボックス)1、左右一对主框架构件2、以及左右一对下管(日文:ダウンチューブ)3。头管1借助转向轴8以车把能够形成顺逆时针的角位移的方式支承车把。主框架构件2是垂直截面为矩形形状的刚性构件,其通过铝铸造等与头管1一体地成形。主框架构件2自头管1向后下方以直线状延伸,在主框架构件2的后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摆臂托架2a。在主框架构件2的前端部的下表面以向下方突出状形成有从侧方看呈倒三角形状的安装部2b。下管3连结于安装部2b的下端部并且向大致下方延伸,下管3在下端部向后方弯曲,下管3的后端部结合于摆臂托架2a的下端部。在由主框架构件2和下管3围成的空间中,作为成为行驶驱动源的动力单元搭载有内燃机(发动机)E,其被支承在车架F上。也能够搭载电动马达来替代上述内燃机E。此外,在头管1的前方安装有发动机冷却液用的散热器9。用于支承前轮5的前轮支承机构包括用于支承前车轴6的左右一对前臂10、由左右一对上侧连杆构件21和左右一对下侧连杆构件22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11、以及用于对前轮5的上下方向上的摆动进行抑制的前轮用的悬挂机构12。前车轴6被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螺栓29(图3)固定在前臂10的前端部。前臂10的结构在图2中,前臂10自前车轴支承部分向大致后上方延伸。前臂10的后端部10a位于比前轮5的后端缘靠后方的位置,并且相对于前臂10的主体部以字母L形向下方弯折。在该实施方式中,后端部10a的结构为相对于前臂10的主体部独立地形成,并被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其中,该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包括:前臂,在该前臂的前端部固定有前车轴,该前臂用于支承上述前车轴,并且自前车轴支承部分向后方延伸;连杆构件,其是在比上述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前臂的后端部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处的上下一对连杆构件,该一对连杆构件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向后方延伸,该一对连杆构件的各后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于车身构成构件;以及前悬挂机构,其用于抑制上述前臂的转动,上述前悬挂机构连结于上述前臂。

【技术特征摘要】
2012.12.13 JP 2012-272651;2012.12.14 JP 2012-273471.一种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其中,该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包括:前臂,在该前臂的前端部固定有前车轴,该前臂用于支承上述前车轴,并且自前车轴支承部分向后方延伸;连杆构件,其是在比上述前轮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在上述前臂的后端部的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两处的上下一对连杆构件,该一对连杆构件以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隔的状态向后方延伸,该一对连杆构件的各后端部以转动自由的方式连结于车身构成构件;以及前悬挂机构,其用于抑制上述前臂的转动,上述前悬挂机构连结于上述前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其中,上述前悬挂机构连结于上述前臂的后端部的上表面,弹性地支承上述前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其中,连接上述前臂和上述连杆构件之间的转动连结点、上述前车轴的线相对于水平线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跨式车辆的前轮支承构造,其中,连接上述前车轴、上述前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井宏志佐伯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