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uble ring gear friction controlled three speed transmission, including planetary gear shell,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of the first brake, brake and clutch second, avoid to control the working status of switching element, friction part of the debris fall into the transmission, leading to pollution of debris lubricating oil. The front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and the back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same axis, so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nsmission is more compact. Th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before and after the planetary gear mechanism includes a sun gear, planetary gear, planetary gear and the ring gear, the planetary gear and sun gear meshing, and the planetary gear and ring gear meshing, the planetary gear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planetary frame; the former planet frame and the back gear ring connected. The transmission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3 gears, and the transmission ratio is wid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better climbing performance when used in pure electric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变速器
,特别涉及一种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
技术介绍
为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这两大世界性难题,电动汽车技术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为了优化电机工作特性,少挡位变速器逐渐在电动汽车上得到应用。自动变速器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动汽车、工程机械等各种车辆。现有自动变速器主要有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T)、金属带式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四大类型。上述四类自动变速器均采用电控液压伺服装置,实现换挡过程控制,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增加了控制难度和复杂度。常规的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在平行轴手动变速器(MT)基础上实现换挡和挂挡自动化控制,其速比的变换是通过变换不同的齿数啮合副;因此,换挡控制机构存在先天性的复杂和工作不可靠性的劣势。现有的电动汽车离合器和制动器安置在变速器内,在控制元件工作状态切换时,摩擦件的磨屑落入变速器内,导致磨屑对润滑油的污染,降低汽车工作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爬坡性能差,变速器结构复杂、稳定性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行星齿轮机构和设置于壳体外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以及离合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前行星齿轮机构和后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前行星齿轮机构与后行星齿轮机构分别前后设置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前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行星齿轮机构和设置于壳体外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以及离合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前行星齿轮机构和后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前行星齿轮机构与后行星齿轮机构分别前后设置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前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前太阳轮、前行星轮、前行星架和前齿圈,所述前行星轮与前太阳轮外啮合,同时所述前行星轮与前齿圈内啮合,所述前行星轮固设于前行星架上;所述后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后太阳轮、后行星轮、后行星架和后齿圈,所述后行星轮与后太阳轮外啮合,同时所述后行星轮与后齿圈内啮合,所述后行星轮固设于后行星架上;所述前行星架与后齿圈相连;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相连,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与后行星架相连;所述第一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前齿圈,所述第二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后齿圈;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前太阳轮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主动部分与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所述离合器的从动部分与前齿圈相连;所述变速器设有至少3个挡位,所述3个挡位为一挡、二挡和三挡;一挡模式下,所述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释放,所述第二制动器结合;动力依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行星齿轮机构和设置于壳体外的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以及离合器;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前行星齿轮机构和后行星齿轮机构,所述前行星齿轮机构与后行星齿轮机构分别前后设置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前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前太阳轮、前行星轮、前行星架和前齿圈,所述前行星轮与前太阳轮外啮合,同时所述前行星轮与前齿圈内啮合,所述前行星轮固设于前行星架上;所述后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后太阳轮、后行星轮、后行星架和后齿圈,所述后行星轮与后太阳轮外啮合,同时所述后行星轮与后齿圈内啮合,所述后行星轮固设于后行星架上;所述前行星架与后齿圈相连;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相连,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与后行星架相连;所述第一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前齿圈,所述第二制动器用于制动所述后齿圈;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前太阳轮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的主动部分与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所述离合器的从动部分与前齿圈相连;所述变速器设有至少3个挡位,所述3个挡位为一挡、二挡和三挡;一挡模式下,所述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释放,所述第二制动器结合;动力依次经输入轴、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后太阳轮、后行星轮、后行星架,由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输出;二挡模式下,所述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结合,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动力依次经输入轴、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后,一部分经过前太阳轮、前行星轮、前行星架和后齿圈,另一部分经过后太阳轮,两部分动力汇合到后行星轮,再传输到后行星架,由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输出;三挡模式下,所述离合器结合,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动力依次经过输入轴、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后,一部分经过离合器的从动部分和前齿圈,一部分经过前太阳轮,两部分动力汇合到前行星轮,由前行星轮传输到前行星架,再经过后齿圈,另一部分经过后太阳轮,各部分汇合到后行星轮,再经过后行星架,由所述变速器的动力输出端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星轮和后行星轮有多个,多个前行星轮均布于前太阳轮周围,多个后行星轮均布于后太阳轮周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齿圈干摩擦外控三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空挡模式下,所述离合器分离,所述第一制动器分离,所述第二制动器分离;动力依次经过输入轴、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到达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前太阳轮和后太阳轮处于空转状态,前行星轮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键,李芳慧,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