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凤驰专利>正文

一种行星差速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602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星差速锁,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内六角螺母,差速器壳体顶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上行星齿轮轴,差速器壳体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下行星齿轮轴;上行星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绳;上行星齿轮轴的另一端设有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轴通过第二弹簧绳连接有第二行星扩张块。本行星差速锁,通过设置上行星齿轮轴、下行星齿轮轴、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任意一个空转时,传动轴都会把100%的转矩输送至空转的半轴齿轮上同时转速提高一倍,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也渐渐停止,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刚性的连接在一起,不转的半轴齿轮就得到比转矩达到同时旋转也至脱困。

Planetary differential lo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lanetary differential lock, which comprises a differential shell and six nut, inside the top of the shell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differential activity on the planet gear shaft, the inner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shell is connected with a differential planetary gear shaft; one end of the planetary gear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spring rope; the other end of the planet gear the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planetary gear, planetary gear shaft through second spring rope connected with second planetary expansion block. The planetary differential lock, the planetary gear shaft, set on a planet gear shaft, a first planetary expansion block and second planetary expansion block, the first and second half axle gear shaft gear of an arbitrary idling, the shaft will put half axle gear conveying 100% torque to the idling of the same speed increase times on the planetary gear shaft and planetary gear shaft is gradually stopped, the first and second half axle gear shaft gear rigidly connected together, half axle gear does not turn to get the ratio of torque to rotate at the same time also to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星差速锁
本技术涉及行星差速锁
,尤其是一种行星差速锁。
技术介绍
差速锁是安装在汽车前后桥上的一种锁止机构,用于四轮驱动车。其作用是为了提高汽车在沙石泥泞路面上的通过能力,即当汽车的一个驱动轮空转时,能迅速锁死差速器,使两驱动轮变为刚性联接。这样就可以把50%的扭矩传给静止的驱动轮,充分利用它的附着力而产生足够牵引力,使汽车能够继续行驶。不同的差速器,所采用的锁止方式是不同的,现在常见的差速器锁,大致有以下几种锁止方式:强制锁止式、高摩擦自锁式、牙嵌式、伊顿式差速锁、托森式和粘性耦合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星差速锁,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持久耐用、缓冲刚性锁止、降低消费者成本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星差速锁,包括差速器壳体和内六角螺母,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侧均连接有差速器盖,螺栓通过内六角螺母贯穿差速器盖延伸至差速器壳体内;所述差速器壳体顶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上行星齿轮轴,差速器壳体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下行星齿轮轴;所述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对称分布在变速器壳体的两侧;所述上行星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绳,上行星齿轮轴通过第一弹簧绳连接有第一行星扩张块;所述第一行星扩张块的外侧嵌套有第一钢环;所述上行星齿轮轴的另一端设有上行星齿轮,上行星齿轮活动连接有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所述下行星齿轮轴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弹簧绳,下行星齿轮轴通过第二弹簧绳连接有第二行星扩张块;所述第二行星扩张块的外侧嵌套有第二钢环;所述下行星齿轮轴的另一端设有下行星齿轮;所述下行星齿轮与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的一端轴头均为四角菱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内设有内菱角,内菱角与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的四角菱形啮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对称分布在差速器壳体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本行星差速锁,通过设置上行星齿轮轴、下行星齿轮轴、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任意一个空转时,传动轴都会把100%的转矩输送至空转的半轴齿轮上同时转速提高一倍,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的转速也相同,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与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菱形啮合,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在旋转的一刹那,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离心力加大往外扩张,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往前旋转在某一点与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发生杠杆效应,杠杆作用下第一行星扩张块和第二行星扩张块逐渐挤压直到停止,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也渐渐停止,上行星齿轮轴和下行星齿轮轴停止转动就意味着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刚性的连接在一起,不转的半轴齿轮就得到比转矩达到同时旋转也至脱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行星扩张块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行星齿轮轴端面图。图中:1-差速器壳体;11-差速器盖;2-内六角螺母;3-上行星齿轮轴;31-第一弹簧绳;32-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轴;41-第二弹簧绳;42-下行星齿轮;5-第一行星扩张块;51-第一钢环;6-第一半轴齿轮;7-第二半轴齿轮;8-第二行星扩张块;81-第二钢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行星差速锁,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内六角螺母2,差速器壳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差速器盖11,差速器盖11对称分布子在差速器壳体1的左右两侧,螺栓通过内六角螺母2贯穿差速器盖11延伸至差速器壳体1内,差速器盖11通过螺栓和六角螺母2固定在差速器壳体1上;差速器壳体1顶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上行星齿轮轴3,上行星齿轮轴3可在差速器壳体1上旋转,差速器壳体1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下行星齿轮轴4,下行星齿轮轴4可在差速器壳体1上旋转;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对称分布在变速器壳体1的两侧;上行星齿轮轴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绳31,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的一端轴头均为四角菱形,上行星齿轮轴3通过第一弹簧绳31连接有第一行星扩张块5,第一行星扩张块5内设有内菱角,内菱角与上行星齿轮轴3的四角菱形啮合,第一行星扩张块5靠第一弹簧绳31的收缩力紧密集合在上行星齿轮轴3上;第一行星扩张块5的外侧嵌套有第一钢环5,第一钢环51为加强力度,为了防止第一行星扩张块5在行星正常差速的时候往外扩张导致锁止;上行星齿轮轴3的另一端设有上行星齿轮32,上行星齿轮32与上行星齿轮轴3转速一致,上行星齿轮31活动连接有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下行星齿轮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弹簧绳41,下行星齿轮轴4通过第二弹簧绳41连接有第二行星扩张块8,第二行星扩张块8内设有内菱角菱角与下行星齿轮轴4的四角菱形啮合;第二行星扩张块8的外侧嵌套有第二钢环81,第二钢环81为了防止第二行星扩张块8在行星正常差速的时候往外扩张导致锁止;下行星齿轮轴4的另一端设有下行星齿轮42;下行星齿轮42与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活动连接,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对称分布在差速器壳体1的两侧。工作过程:当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任意一个空转时,传动轴都会把100%的转矩输送至空转的半轴齿轮上同时转速提高一倍,此时第一行星轮32和第二行星轮42与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的齿轮紧密结合的,使得第一行星轮32和第二行星轮42的得到相同的转速,第一行星轮32和第二行星轮42与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是一体的,所以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的转速也相同,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与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菱形啮合,这时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也随着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高速转动,在旋转的一刹那,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的得到足够的转速,由于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是通过第一弹簧绳31和第二弹簧绳41连接在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上,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离心力加大往外扩张,导致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与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之间的间隙加大,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往前旋转在某一点与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发生杠杆效应,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外圆与第一钢环51和第二钢环81摩擦逐渐增大,杠杆作用下第一行星扩张块5和第二行星扩张块8逐渐挤压直到停止,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也渐渐停止,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停止转动就意味着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刚性的连接在一起,不转的半轴齿轮就得到50比50转矩达到同时旋转也至脱困。综上所述;该行星差速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行星差速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差速锁,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内六角螺母(2),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差速器盖(11),螺栓通过内六角螺母(2)贯穿差速器盖(11)延伸至差速器壳体(1)内;所述差速器壳体(1)顶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上行星齿轮轴(3),差速器壳体(1)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下行星齿轮轴(4);所述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对称分布在变速器壳体(1)的两侧;所述上行星齿轮轴(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绳(31),上行星齿轮轴(3)通过第一弹簧绳(31)连接有第一行星扩张块(5);所述第一行星扩张块(5)的外侧嵌套有第一钢环(51);所述上行星齿轮轴(3)的另一端设有上行星齿轮(32),上行星齿轮(31)活动连接有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所述下行星齿轮轴(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弹簧绳(41),下行星齿轮轴(4)通过第二弹簧绳(41)连接有第二行星扩张块(8);所述第二行星扩张块(8)的外侧嵌套有第二钢环(81);所述下行星齿轮轴(4)的另一端设有下行星齿轮(42);所述下行星齿轮(42)与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差速锁,包括差速器壳体(1)和内六角螺母(2),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两侧均连接有差速器盖(11),螺栓通过内六角螺母(2)贯穿差速器盖(11)延伸至差速器壳体(1)内;所述差速器壳体(1)顶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上行星齿轮轴(3),差速器壳体(1)底部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下行星齿轮轴(4);所述上行星齿轮轴(3)和下行星齿轮轴(4)对称分布在变速器壳体(1)的两侧;所述上行星齿轮轴(3)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绳(31),上行星齿轮轴(3)通过第一弹簧绳(31)连接有第一行星扩张块(5);所述第一行星扩张块(5)的外侧嵌套有第一钢环(51);所述上行星齿轮轴(3)的另一端设有上行星齿轮(32),上行星齿轮(31)活动连接有第一半轴齿轮(6)和第二半轴齿轮(7);所述下行星齿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驰
申请(专利权)人:刘凤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