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感压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597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感压开关,属于发动机油压检测领域。所述开关包括:与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流油通道、与所述流油通道不连通的内腔、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静触点、通过进入所述流油通道中的油压来控制与所述静触点连接或者分离的动触点、将所述内腔与外界连通的呼吸通道;以及将所述呼吸通道覆盖的透气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透气膜将所述呼吸通道覆盖,外界的泥水等液体不能直接通过呼吸通道进入内腔中,解决了动、静触点间由于水滴的导通作用出现的误报警问题,也解决了由于液体进入内腔导致的组件锈蚀,出现断电故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感压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油压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油感压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汽油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小型高速直喷式汽油机技术的日趋完善,发动机内通过机油形成的润滑作用尤为重要,该润滑作用指机油在两摩擦副表面之间形成一层油膜,以减低摩擦阻力,使运作更加顺畅,特别是连杆轴承副、主轴承副必须有适当的机油压力,这也是保证各摩擦副能够可靠运行的前提,因此需要对发动机主油道的油压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发动机油压低于预设压力值时,声光报警系统打开。检测油压一般通过油压开关传感器,其通常设置于发动机润滑系统主油道上(设置于机油滤清器后)。目前油压开关传感器有多种类型,例如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机油感压开关等,其中机油感压开关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因此得到广泛运用。现有技术采用的机油感压开关包括与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流油通道,设置于流油通道中的顶杆,与顶杆连接的动触点,与动触点连接的弹簧,位置固定的静触点等组件,当机油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机油通过流油通道将顶杆顶离原来的位置,可使动触点、静触点分离,声光报警系统为关闭状态,当油压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顶杆没有机油推动,动触点在弹簧的作用下与静触点连接,触发声光报警系统打开,提示此时油压较小,不能满足发动机的润滑作用。另外,现有技术采用的机油感压开关,顶杆将流油通道与动触点、静触点所在的内腔分隔开,动触点、静触点所在的内腔还包括将其与外界连通的呼吸通道,正常情况下,机油感压开关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内腔与外界不需要交换空气。当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后温度升高,远大于环境温度,机油感压开关内腔空气受热膨胀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力差,内腔的一部分空气会从呼吸通道呼出进入外界,达到内腔与外界大气压平衡。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目前的机油感压开关的呼吸通道裸露在外,极易因进水造成失效。例如当发动机遭遇大面积冷水喷溅,温度降低,内腔压力小于大气压,此时内腔需要补偿空气以达到平衡,当呼吸通道口存水时,机油感压开关随发动机自然冷却时,泥水也会沿呼吸通道进入内腔,随之泥水粘附在动、静触点位置,虽然在油压的作用下,动、静触点分离,但动、静触点间由于水滴的导通作用,开关表现为常通,误报警。当液体进入一段时间后,弹簧、触点等零部件接触面之间有了一定的锈蚀,锈蚀层阻断了电路的导通,开关这时则会出现断电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感压开关。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油感压开关,所述开关包括:与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流油通道、与所述流油通道不连通的内腔、位于所述内腔中的静触点、通过进入所述流油通道中的油压来控制与所述静触点连接或者分离的动触点、将所述内腔与外界连通的呼吸通道;所述开关还包括:将所述呼吸通道覆盖的透气膜。具体地,所述透气膜位于所述呼吸通道与外界接触的一端。具体地,所述透气膜为聚酰亚铵。具体地,所述开关还包括套设于开关外壁的防水护套、介于所述防水护套与所述透气膜之间的空隙;所述空隙与外界连通。可选地,所述开关还包括粘贴于开关外壁的防水护套、介于所述防水护套与所述透气膜之间的空隙;所述空隙与外界连通。可选地,所述防水护套面向所述透气膜的部分的内径大于与所述透气膜接触的开关的外径。具体地,所述开关还包括固定于开关内壁上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互相平行。可选地,所述静触点设置于第一膜片上,所述第二膜片与机油接触,在所述第二膜片与开关内壁的连接处设置环形密封圈。可选地,所述动触点为弧形触片,触点为3片,并且分布均匀。可选地,所述开关还包括构成所述内腔的壳体和接线端子,所述壳体和接线端子的连接处通过密封件密封。可选地,所述密封件为涂覆的硅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透气膜将所述呼吸通道覆盖,外界的泥水等液体不能直接通过呼吸通道进入内腔中,解决了动、静触点间由于水滴的导通作用出现的误报警问题,也解决了由于液体进入内腔导致的组件锈蚀,出现断电故障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不带防水护套的机油感压开关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机油感压开关的A-A面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机油感压开关的C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的机油感压开关的D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机油感压开关的B-B面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防水护套的机油感压开关正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流油通道;2、内腔;3、静触点;4、动触点;5、呼吸通道;6、透气膜;7、防水护套;8、空隙;9、膜片;901、第一膜片;902、第二膜片;10、环形密封圈;11、壳体;12、接线端子;13、密封件;14、插片;15、顶杆;16、弹簧;17、接电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油感压开关,所述开关包括:与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流油通道1、与所述流油通道1不连通的内腔2、位于所述内腔2中的静触点3、通过进入所述流油通道1中的油压来控制与所述静触点3连接或者分离的动触点4、将所述内腔2与外界连通的呼吸通道5;具体地,上述内腔2的侧壁由壳体11以及与壳体11连接的接线端子12构成,内腔2的上壁由插片14构成,内腔2的底部由左右对称分布的膜片9,以及位于膜片9之间的顶杆15构成,膜片9与顶杆15的杆部接触形成密封,使内腔2与流油通道1之间不连通,顶杆15的一端通过弹簧16与插片14连接,顶杆15的另一端与流油通道1中的机油接触,所述静触点3位于膜片9上,动触点4位于顶杆15位于内腔2中的部分上,并且动触点4所处的位置与静触点3相对应。并且,所述开关还包括:将所述呼吸通道5覆盖的透气膜6。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进入流油通道1中的机油产生的压力大小来控制静触点3与动触点4是连接还是分离。具体地,在没有机油进入流油通道1时,或者在机油的压力小于预设压力值时,顶杆15受到的作用力不足以推动顶杆15,弹簧16不会形变,通过弹簧16对顶杆15上端的作用力,会使位于顶杆15上的动触点4与位于膜片9上的静触点3接触,开启声光报警器,而当机油进入流油通道1并且机油的压力大于预设压力值时,机油对顶杆15的端部形成的作用力足以推动顶杆,使弹簧收缩,使动触点4与静触点3分离,此时声光报警器关闭。当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后温度升高,远大于环境温度,内腔2空气受热膨胀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力差,内腔2的一部分空气会经过呼吸通道5,再透过透气膜6进入外界,使内腔2与外界大气压平衡。而当发动机遭遇大面积冷水喷溅,温度降低,内腔2压力小于大气压,此时内腔2需要补偿空气以达到平衡,空气透过透气膜6再经过呼吸通道5进入内腔2,由于透气膜6将呼吸通道5覆盖,外界的泥水等液体不能直接通过呼吸通道5进入内腔2中,解决了动、静触点间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机油感压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感压开关,所述开关包括:与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流油通道(1)、与所述流油通道(1)不连通的内腔(2)、位于所述内腔(2)中的静触点(3)、通过进入所述流油通道(1)中的油压来控制与所述静触点(3)连接或者分离的动触点(4)、将所述内腔(2)与外界连通的呼吸通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将所述呼吸通道(5)覆盖的透气膜(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感压开关,所述开关包括:与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流油通道(1)、与所述流油通道(1)不连通的内腔(2)、位于所述内腔(2)中的静触点(3)、通过进入所述流油通道(1)中的油压来控制与所述静触点(3)连接或者分离的动触点(4)、将所述内腔(2)与外界连通的呼吸通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将所述呼吸通道(5)覆盖的透气膜(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6)位于所述呼吸通道(5)与外界接触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6)为聚酰亚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套设于开关外壁的防水护套(7)、介于所述防水护套(7)与所述透气膜(6)之间的空隙(8);所述空隙(8)与外界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还包括粘贴于开关外壁的防水护套(7)、介于所述防水护套(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伟张欣林李亚南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