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5073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2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通过毛细管内径、微量注射泵推进速度的控制,能制备得到小球球形度好的聚碳硼烷,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直径和壁厚随毛细管内径、微量注射泵推进速度可控。

Method for preparing poly (borane) hollow microsphere by emulsion micro encapsulation technology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of emulsion microencapsulation technique for preparing poly carborane hollow microspheres, speed control by capillary diameter, micro injection pump, can be prepared by ball with good sphericity of poly poly carborane carborane, hollow microsphere diameter and wall thickness with capillary diameter, micro injection pump speed controll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陶瓷
,具体的涉及一种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可控热核聚变能源是人类理想的干净能源。1升海水中提取出的氘完全聚变反应放出的能量与100升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当,若实现可控核聚变,人类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无需担心能源问题。核聚变过程需要极高温度和极高压条件才能触发,能否成功“点火”是关键和难点所在,当星体内部存在巨大的压力,核聚变能在约1000万摄氏度的高温下完成。然而,在压力小很多的地球上,核聚变所需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美国“国家点火装置”通过激光来实现惯性约束聚变的点火。激光驱动惯性约束点火是实现核聚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靶丸的设计与制备技术一直是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的核心技术。碳化硼陶瓷具有高熔点、低密度、高弹性模量、化学性质稳定、优异的热电性能、良好的力学稳定性、很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一定的半导体特性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核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维和二维的LASNEX模拟计算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以纯碳化硼空心微球为燃料容器的靶丸十分有利于内爆点火实验。碳化硼空心微球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加注装置包括:A相加注装置、A相毛细管、B相加注装置和B相毛细管,所述B相毛细管的进料端与所述B相加注装置相连接,所述B相毛细管的出口端与反应瓶相连通;所述A相毛细管的进料端与所述A相加注装置相连接,所述A相毛细管的出口端与所述B相毛细管相连通;所述A相毛细管的内径小于所述B相毛细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打开所述B相加注装置使所述B相处于所述A相毛细管的出口端下,之后打开所述A相加注装置,控制推进速度在所述B相毛细管出口端以微乳液滴形式进入装有所述A相的所述反应瓶中,得到微球乳液;2)对所述微球乳液进行固化后过滤收集所述反应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加注装置包括:A相加注装置、A相毛细管、B相加注装置和B相毛细管,所述B相毛细管的进料端与所述B相加注装置相连接,所述B相毛细管的出口端与反应瓶相连通;所述A相毛细管的进料端与所述A相加注装置相连接,所述A相毛细管的出口端与所述B相毛细管相连通;所述A相毛细管的内径小于所述B相毛细管;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打开所述B相加注装置使所述B相处于所述A相毛细管的出口端下,之后打开所述A相加注装置,控制推进速度在所述B相毛细管出口端以微乳液滴形式进入装有所述A相的所述反应瓶中,得到微球乳液;2)对所述微球乳液进行固化后过滤收集所述反应瓶中的所述聚碳硼烷空心微球;所述A相加注装置和所述B相加注装置的推进速度为4-30mL/小时,且所述A相加注装置的推进速度≤所述B相加注装置的推进速度;所述A相为硅油,所述B相为聚碳硼烷先驱体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配置的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毛细管的内径为0.3~0.4mm;所述B相毛细管的内径为0.9~1.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微封装技术制备聚碳硼烷空心微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相加注装置的推进速度为4-8mL/小时;所述B相加注装置的推进速度为6-12mL/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科王浩王军王金龙邵长伟苟燕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