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于在悬挂于空中的专用轨道上运行,包括若干节车厢、位于所述车厢顶部并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的车体连接横梁和位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上部并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固定连接的转向架,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包括主框架梁、位于所述主框架梁两端的编组连接叉板、编组连接叉头和回转支撑轴承座,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板与另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头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设置于所述编组连接叉板上部,所述转向架包括空气减震器和位于所述空气减震器上部并与所述空气减震器固定连接的驱动系统,所述空气减震器底部设有回转支撑轴承,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相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挂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的轨道交通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小运力悬挂系统,如用于展览会、游乐场等地的大众交通工具;现有的中等运力悬挂系统,如德国的H-BAHN(空轨)系统,首先于1900年建成了乌伯塔尔12公里线路,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仍在运营。1988年建设的日本千叶县15.2公里的悬挂式单轨列车,至今仍在安全运营。这些实际案例已经证明了悬挂式轨道交通的安全可靠性。由于悬挂式轨道交通的车辆,其转向架设计是基于将导向驱动轮贴靠轨道封闭钢梁的外侧,这就导致了轨道尺寸的加大和车体的笨重,进而导致支撑柱的粗重和车辆系统速度的降低。除此之外,当车辆发生故障时,缺乏快速疏散乘客的救援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支架平均跨度为25米,过十字路口时难以处理支柱位置难题,更无法跨越大于50米的江河障碍。2)当出现系统停电、车内着火即设备故障等任何事故与灾难时,除了地面救援,缺乏系统自身快速疏散乘客的有效方式。3)驱动系统的转向架,其导向轮利用封闭钢梁的外侧做导向轨,导致轨道钢梁箱尺寸过大过重而致支架和基础过大,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投资。4)车辆编组为独立模块,车辆各节之间无贯穿通道,影响了容量的加大。5)悬挂的车辆因缺乏更有效的弹性缓冲装置,为避免加减速和刹车导致对乘客的冲击,车辆速度只好降低。目前最高速度仅为50公里/小时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于在悬挂于空中的专用轨道上运行,包括若干节车厢、位于所述车厢顶部并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的车体连接横梁和位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上部并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固定连接的转向架,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包括主框架梁、位于所述主框架梁两端的编组连接叉板、编组连接叉头和回转支撑轴承座,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板与另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头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设置于所述编组连接叉板上部,所述转向架包括空气减震器和位于所述空气减震器上部并与所述空气减震器固定连接的驱动系统,所述空气减震器底部设有回转支撑轴承,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相固定,所述驱动系统可滚动夹设于轨道上,在所述驱动系统动力作用下,所述转向架能够在所述轨道上通过橡胶轮滚动带动车辆行走。进一步地,所述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内一端设有端节前置逃生装置;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舱正中间的风挡紧急门,所述风挡紧急门包括上门和下门,所述上门顶部一端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上门底部一端由固定于所述厢体的液压支撑杆支撑,所述下门底部一端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下门顶部一端由平台降落缆绳牵引,所述平台降落缆绳绕于弹簧轮上,所述弹簧轮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厢体顶部的车钩,用于两个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相互固定,当用于救援的轨道交通车辆与发生故障的轨道交通车辆通过车钩固定后,分别打开各自的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的上门、下门,并在下门上面铺上车对车地面铺板和侧面栏杆,形成逃生通道。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系统由交流电机提供动力,所述交流电机固定于支撑架上,所述交流电机通过齿轮箱带动行走轮在所述轨道上行走;所述交流电机下部固定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紧贴着所述轨道的侧面;所述行走轮侧面设有刹车器,所述行走轮沿轨道方向周边设有一个位置高于所述轨道面的小直径的紧急聚氨酯轮,用于在轮胎过度磨损和发生爆胎等情况时,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减震器包括两侧开口的框架、固定于所述框架下部的回转支撑轴承、固定于所述框架内部的若干空气囊减震器、以及由所述框架的两侧开口穿设于所述框架内且固定于底部所述空气囊减震器上的U型架;所述U型架与支撑架相互固定。进一步地,固定于所述框架内部每一个面的所述空气囊减震器数量为2。进一步地,所述编组连接叉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编组连接叉头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连接轴连接。进一步地,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其上的所述轨道为悬索柔性轨与/或刚性轨,所述轨道的轨宽宽于铁路的路轨宽。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端节前置逃生装置,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舱正中间的风挡紧急门,所述风挡紧急门包括上门和下门,所述上门顶部一端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上门底部一端由固定于所述厢体的液压支撑杆支撑,所述下门底部一端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下门顶部一端由平台降落缆绳牵引,所述平台降落缆绳绕于弹簧轮上,所述弹簧轮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厢体顶部的车钩,用于两个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相互固定,当用于救援的轨道交通车俩系统与发生故障的轨道交通车辆通过车钩固定后,分别打开各自的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的上门、下门,并在下门上面铺上车对车地面铺板和侧面栏杆,形成逃生通道。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转向架,所述转向架包括空气减震器和位于所述空气减震器上部并与所述空气减震器固定连接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由交流电机提供动力,所述交流电机固定于支撑架上,所述交流电机通过齿轮箱带动行走轮在所述轨道上行走;所述交流电机下部固定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紧贴着所述轨道的侧面;所述行走轮侧面设有刹车器,所述行走轮沿轨道方向周边设有一个位置高于所述轨道面的小直径的紧急聚氨酯轮,用于在轮胎过度磨损和发生爆胎等情况时,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所述空气减震器包括两侧开口的框架、固定于所述框架下部的回转支撑轴承、固定于所述框架内部的若干空气囊减震器、以及由所述框架的两侧开口穿设于所述框架内且固定于底部所述空气囊减震器上的U型架;所述U型架与所述支撑架相互固定。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空气减震器,所述空气减震器包括两侧开口的框架、固定于所述框架下部的回转支撑轴承、固定于所述框架内部的若干空气囊减震器、以及由所述框架的两侧开口穿设于所述框架内且固定于底部所述空气囊减震器上的U型架;所述U型架与支撑架相互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因采用了敞开式内抱型顶部转向架,使得悬挂的缆索轨道梁和/或硬轨道钢梁均变得尺寸小,重量轻,从而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全线路的结构重量和成本。2)本技术空气减震器组合通过U型架连接,使车辆加减速和刹车导致的所有冲击能量被吸收,满足了乘客舒适度要求的同时,还限制了悬挂车辆的摇摆幅度和车辆编组的水平转角,结构简单,重量轻,完成功能更多。3)本技术全方位的车体连接横梁不仅将车厢与转向架通过回转支撑轴承连接,通过横向编组连接叉头与编组连接叉板完成车模块间连接完成编组,特别地还通过下面的螺栓连接板与车厢扶手杆连接而将整个车厢重量与荷载转化成扶手杆的拉力,以及少的结构将整个车厢吊挂起来,大大减轻了车厢的结构。4)本技术驾驶舱的端节前置逃生装置,使得悬挂在空中的车辆发生故障时,可通过车与车挂接后同时打开前门并迅速建立一条疏散通道,使这种悬挂在空中的车辆故障救援得到了保证,是其他悬挂式车辆目前没有的安全设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于在悬挂于空中的专用轨道上运行,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节车厢、位于所述车厢顶部并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的车体连接横梁和位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上部并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固定连接的转向架,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包括主框架梁、位于所述主框架梁两端的编组连接叉板、编组连接叉头和回转支撑轴承座,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板与另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头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设置于所述编组连接叉板上部,所述转向架包括空气减震器和位于所述空气减震器上部并与所述空气减震器固定连接的驱动系统,所述空气减震器底部设有回转支撑轴承,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相固定,所述驱动系统可滚动夹设于轨道上,在所述驱动系统动力作用下,所述转向架能够在所述轨道上通过橡胶轮滚动带动车辆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于在悬挂于空中的专用轨道上运行,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节车厢、位于所述车厢顶部并与所述车厢固定连接的车体连接横梁和位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上部并与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固定连接的转向架,所述车体连接横梁包括主框架梁、位于所述主框架梁两端的编组连接叉板、编组连接叉头和回转支撑轴承座,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板与另一个所述车体连接横梁的编组连接叉头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设置于所述编组连接叉板上部,所述转向架包括空气减震器和位于所述空气减震器上部并与所述空气减震器固定连接的驱动系统,所述空气减震器底部设有回转支撑轴承,所述回转支撑轴承座与所述回转支撑轴承相固定,所述驱动系统可滚动夹设于轨道上,在所述驱动系统动力作用下,所述转向架能够在所述轨道上通过橡胶轮滚动带动车辆行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内一端设有端节前置逃生装置;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舱正中间的风挡紧急门,所述风挡紧急门包括上门和下门,所述上门顶部一端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上门底部一端由固定于所述厢体的液压支撑杆支撑,所述下门底部一端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下门顶部一端由平台降落缆绳牵引,所述平台降落缆绳绕于弹簧轮上,所述弹簧轮固定于所述厢体上;所述端节前置逃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厢体顶部的车钩,用于两个轨道交通车辆之间相互固定,当用于救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耸,张迈,
申请(专利权)人:张迈,李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