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芹专利>正文

一种膜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3633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4:49
一种膜分离装置,属于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膜组(2)以及缓流管(1),缓流管(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分离膜组(2)的直径,缓流管(1)的出液端与分离膜组(2)的进液端连通。本膜分离装置的缓流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分离膜组的直径,待分离的混合液经缓流管进入分离膜组,从而能够在分离膜组的进液端形成紊流,避免了对分离膜组进液端堵塞,大大减少了故障频率,提高了分离效率。

Membrane sepa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membrane separation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paration equipmen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the membrane group (2) and (1), flow tube flow tube (1) diamet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membrane group (2) in diameter, flow tube (1) and the outlet of the separation membrane group (2)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liquid inlet end.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device of flow pipe diamet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diameter of the membrane group, mixture to be separated into the separation membrane group by flow tube, so as to form turbulent flow in the liquid membrane group side, to avoid the liquid inlet on the separation membrane group end blockage, greatly reduce the failure frequency, improve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分离装置
一种膜分离装置,属于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在对不同种类的液体进行分离时,需要用分离膜组,待分离的混合液分离膜组的进液端进入,在压力的作用下,混合液中的小分子液体会穿过分离膜组的侧壁并排出,混合液中的大分子液体会由分离膜组的出液端排出,从而实现混合液的分离。为了连接输送管道,现有模组的进液端和出液端为沿远离膜组的方向逐渐变细的锥形,从而使混合液在进入分离膜组前流速会降低,导致分离膜组的进液端极容易堵塞,故障率大大提高,从而影响了分离效率,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分离膜组进液端产生紊流、避免对分离膜组进液端堵塞的膜分离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膜组以及缓流管,缓流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分离膜组的直径,缓流管的出液端与分离膜组的进液端连通。优选的,所述的缓流管的进液端的直径小于缓流管中部的直径,从而在缓流管的进液端形成用于与输送泵或者与输送管道连接的连接部。优选的,所述的缓流管的长度大于等于1m。优选的,所述的分离膜组的出液端连接有出液管。优选的,所述的出液管的直径大于或者等于分离膜组的直径。优选的,所述的出液管的直径大于分离膜组的直径,出液管的进液端为由中部至端部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优选的,所述的出液管的长度大于等于1m。优选的,所述的进液管的长度与缓流管的长度相等。优选的,所述的缓流管的直径大于分离膜组的直径,缓流管的出液端为由中部至端部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膜分离装置的缓流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分离膜组的直径,待分离的混合液经缓流管进入分离膜组,从而能够在分离膜组的进液端形成紊流,避免了对分离膜组进液端堵塞,大大减少了故障频率,提高了分离效率。2、缓流管的进液端为连接部,方便与输送泵或者输送管道连接,拆装方便。3、缓流管的长度大于等于1m,从而能够保证混合液的流速稳定,进而更好的在分离膜组的进液端形成紊流。附图说明图1为膜分离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膜分离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中膜分离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4中膜分离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中:1、缓流管101、连接部2、分离膜组3、出液管。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膜分离装置,包括分离膜组2以及缓流管1,缓流管1的出液端与分离膜组2的进液端连通。本膜分离装置使待分离的混合液经缓流管1进入分离膜组2,从而能够在分离膜组2的进液端形成紊流,避免了对分离膜组2进液端堵塞,大大减少了故障频率,提高了分离效率。实施例1如图1所示:分离膜组2的左端为进液端,右端为出液端,缓流管1设置在分离膜组2的左端。缓流管1的右端为出液端,缓流管1的直径大于分离膜组2的直径,缓流管1的右端为由左至右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且缓流管1的右端的直径与分离膜组2的直径相等,并与分离膜组2的左端密封连接。缓流管1的左端为直径由左至右逐渐增大的锥形,缓流管1的左端设有直径小于中部直径的连接部101,连接部101方便与输送泵或混合液输送管道连接。缓流管1的长度为1m。分离膜组2的右端连接有出液管3,出液管3的直径大于分离膜组2的直径。出液管3的左端为由左至右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出液管3的左端的直径与分离膜组2的直径相等,并与分离膜组2的右端密封连接。出液管3的右端为由左至右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从而方便连接输送管道,便于将输送分离出的液体。缓流管1和出液管3的长度均为1m,从而能够保证混合液能够稳定的流动,并在分离膜组2和缓流管1的连接处形成紊流,避免将分离膜组2的进液端封闭。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流管1和出液管3的直径均与分离膜组2的直径相等,缓流管1的右端与分离膜组2的左端连通,出液管3为圆管。实施例3如图3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出液管3为直径与分离膜组2相等的圆管,出液管3的左端与分离膜组2的右端连通。实施例4如图4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流管1的直径与分离膜组2的直径相等,缓流管1的右端与分离膜组2的左端连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膜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膜组(2)以及缓流管(1),缓流管(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分离膜组(2)的直径,缓流管(1)的出液端与分离膜组(2)的进液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膜组(2)以及缓流管(1),缓流管(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分离膜组(2)的直径,缓流管(1)的出液端与分离膜组(2)的进液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流管(1)的进液端的直径小于缓流管(1)中部的直径,从而在缓流管(1)的进液端形成用于与输送泵或者与输送管道连接的连接部(1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流管(1)的长度大于等于1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膜组(2)的出液端连接有出液管(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星王芹
申请(专利权)人:王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