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3362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8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其中:两个第二气压缸13的一侧分别通过一根活塞杆与一个压块8的一侧固定相连;两个第二气压缸13各自剩下的一侧分别通过一根支架14与第一气压缸7的两侧固定相连;第一气压缸7通过一根活塞杆与支撑板15的左侧固定相连;每一个压块8剩下的一侧都开设有一个弧形凹槽1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智能,高效,维护成本低。

Robo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bot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Of which: two second cylinder 13 side respectively through a piston rod and a pressing block 8 is fixed on one side of the side of two; the remaining 13 second cylinder respectively through a bracket 14 and 7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pneumatic cylinder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first pneumatic cylinder 7 through a piston rod and support in 15 the left side is fixedly connected; each block 8 left side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groove 11.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ce,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maintenanc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精密制造领域,中空圆筒状的零部件,像轴承、活塞缸套,在其加工传递过程中内壁需要保持洁净,不能有刮痕,传统的夹取机器人装置不能胜任,或者维护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机器人,使得能达到无痕夹取筒状零件的目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器人,包括:圆柱形气囊1、空腔2、橡胶隔层3、电磁喷嘴4、气体流量计5、钢制气管6、第一气压缸7、压块8、真空泵9、弧形凹陷槽10、弧形凹槽11、气道12、第二气压缸13、支架14、支撑板15、气泵16、电流检测装置17、导线18、控制器盒子19、温差发电片20;其中:两个第二气压缸13的一侧分别通过一根活塞杆与一个压块8的一侧固定相连;两个第二气压缸13各自剩下的一侧分别通过一根支架14与第一气压缸7的两侧固定相连;第一气压缸7通过一根活塞杆与支撑板15的左侧固定相连;每一个压块8剩下的一侧都开设有一个弧形凹槽11;每一个弧形凹槽11的内壁上都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器人,包括:圆柱形气囊1、空腔2、橡胶隔层3、电磁喷嘴4、气体流量计5、钢制气管6、第一气压缸7、压块8、真空泵9、弧形凹陷槽10、弧形凹槽11、气道12、第二气压缸13、支架14、支撑板15、气泵16、电流检测装置17、导线18、控制器盒子19、温差发电片20;其中:两个第二气压缸13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根活塞杆与一个压块8的一侧固定相连;两个第二气压缸13各自剩下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根支架14与第一气压缸7的两侧固定相连;第一气压缸7通过一根活塞杆与支撑板15的左侧固定相连;每一个压块8剩下的一侧都开设有一个弧形凹槽11;每一个弧形凹槽11的内壁上都有一个弧形凹陷槽10;每一个弧形凹陷槽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包括:圆柱形气囊1、空腔2、橡胶隔层3、电磁喷嘴4、气体流量计5、钢制气管6、第一气压缸7、压块8、真空泵9、弧形凹陷槽10、弧形凹槽11、气道12、第二气压缸13、支架14、支撑板15、气泵16、电流检测装置17、导线18、控制器盒子19、温差发电片20;其中:两个第二气压缸13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根活塞杆与一个压块8的一侧固定相连;两个第二气压缸13各自剩下的一端分别通过一根支架14与第一气压缸7的两侧固定相连;第一气压缸7通过一根活塞杆与支撑板15的左侧固定相连;每一个压块8剩下的一侧都开设有一个弧形凹槽11;每一个弧形凹槽11的内壁上都有一个弧形凹陷槽10;每一个弧形凹陷槽10都通过一个气道12与一个真空泵9相连通;上述的每一个气道12均设置在对应的压块8的内部;每一个压块8上都固定的设置有一个真空泵9;圆柱形气囊1的内部设置有钢制气管6;钢制气管6通过均匀分布的橡胶隔层3与圆柱形气囊1的内壁固定相连;橡胶隔层3与钢制气管6将圆柱形气囊1的内部分成了若干个均匀分布的空腔2;每一个空腔2的内部都设置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震钰张子光邱敏航郭宗帅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