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出晶圆级封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2435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扇出晶圆级封装,包含有一重分布层;一被动器件,设在重分布层的第一金属层中;一第一钝化层,覆盖重分布层的上表面;一第二钝化层覆盖重分布层的下表面;一晶粒安装在第一钝化层上,晶粒包含一接点;一模塑料,设在晶粒周围及第一钝化层上;一导孔,贯穿第一钝化层、重分布层的介电层及第二钝化层,暴露出接点;一接触洞,设在第二钝化层中,暴露出被动器件的电极;以及一第二金属层,设在导孔及接触洞中,电连接被动器件的电极至晶粒的接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扇出晶圆级封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领域,特别是一种扇出晶圆级封装(fan-outwaferlevelpackaging,FOWLP)。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微电子器件的尺寸变得更小,器件中的电路也变得更密集。为了得到更小尺寸的微电子器件,其封装与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结构都必须变得更紧密。半导体封装
中公知的嵌入晶圆球栅阵列(embeddedwaferballgridarray,eWLB)或扇出晶圆级封装(FOWLP),是通过位于衬底上的重分布层(RDL),例如位于具有穿硅通孔(TSV)的衬底,将原本半导体晶粒的接垫重新布线分配到一较大的区域。重分布层是在晶圆表面上形成介电层与金属导线的叠层,将芯片原本的输入/输出(I/O)接垫重新布线分配到一个间距较宽松的布局范围。上述重布线的制作通常使用薄膜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苯并环丁烯(benzocyclobutene,BCB)、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其他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介电层材料,再用金属化工艺,例如铝或铜,形成金属导线,将芯片周围的接垫重新布线分配成阵列状连接垫。由于工艺繁复,具有穿硅通孔的中介层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扇出晶圆级封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扇出晶圆级封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重分布层,包含至少一介电层,以及至少一第一金属层;一被动器件,设在所述重分布层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中;一第一钝化层,覆盖所述重分布层的一上表面;一第二钝化层,覆盖所述重分布层的一下表面;至少一晶粒安装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其中所述晶粒包含一接点,直接接触所述第一钝化层;一模塑料,设在所述晶粒周围以及所述第一钝化层上;一导孔,贯穿所述第一钝化层、所述介电层以及所述第二钝化层,以暴露出所述接点;一接触洞,设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中,暴露出所述被动器件的一电极;以及一第二金属层,设在所述导孔以及所述接触洞中,用来电连接所述被动器件的所述电极至所述晶粒的所述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06 US 14/989,7821.一种扇出晶圆级封装,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重分布层,包含至少一介电层,以及至少一第一金属层;一被动器件,设在所述重分布层的所述第一金属层中;一第一钝化层,覆盖所述重分布层的一上表面;一第二钝化层,覆盖所述重分布层的一下表面;至少一晶粒安装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其中所述晶粒包含一接点,直接接触所述第一钝化层;一模塑料,设在所述晶粒周围以及所述第一钝化层上;一导孔,贯穿所述第一钝化层、所述介电层以及所述第二钝化层,以暴露出所述接点;一接触洞,设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中,暴露出所述被动器件的一电极;以及一第二金属层,设在所述导孔以及所述接触洞中,用来电连接所述被动器件的所述电极至所述晶粒的所述接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出晶圆级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介电层包含无机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出晶圆级封装,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翊仁
申请(专利权)人:美光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