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219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15 0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控形变结构贴覆连接在形变玻璃的侧边,第一测光装置安装于车辆外侧,第二测光装置安装于车辆内侧,第一测光装置和第二测光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控形变结构的电源端相连,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源的控制端相连,第一控制器分别根据第一测光装置和第二测光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器根据控制信号生成电源的电压调节信号,电压调节信号控制电源向电控形变结构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电控形变结构根据电压信号拉伸形变玻璃来控制形变玻璃的透光率,从而调节车内光亮度,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A control system for a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rol system for a vehicle, the system includes: electronic deformation structure covered glass side connected to the deformation, the first meter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vehicle, second metering device is installed on the inside of the vehicle, the first and second output metering device metering device end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first input controller the output end, first controller and a second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and the output terminal of the power supply and the electric power supply is connected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structure, control output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ler seco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ontrol device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etering device metering device generates a control signal, the second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ler the voltage control signal generating power, voltage regulation voltage signal corresponding to the output control signal to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structure deformation The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deformation structure controls the transmittance of the deformed glass according to the voltage signal to stretch the deformed glass so as to adjust the light intensity in the vehicle and provide a good visual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阳光对车辆的照射会导致驾驶员视线受影响,现有技术方案是玻璃贴膜,降低透光率,但是这种透光率的改变是固定的,在不同外界环境亮度时不能改变,尤其导致夜间行驶时安全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驾驶员也可以用遮光板遮挡正面照射的阳光,避免影响视线,但效果有限且视域也受影响,而且遮光板需要驾驶员手动对其进行调节,操作不便。因此,提出一种方便操作且安全的控制系统来调节车内光亮度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驾驶员需求实时控制并调节玻璃的透光率,改善车内光亮度,安全有效驾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测光装置、第二测光装置、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电源、电控形变结构和形变玻璃,所述电控形变结构贴覆连接在所述形变玻璃的侧边,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外侧,所述第二测光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内侧,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测光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形变结构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根据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和第二测光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所述电源的电压调节信号,所述电压调节信号控制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控形变结构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所述电控形变结构根据所述电压信号拉伸所述形变玻璃从而控制所述形变玻璃的透光率。优选的,所述电控形变结构为电活性聚合件。优选的,所述形变玻璃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优选的,所述第一测光装置为亮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测光装置为亮度传感器。优选的,所述第一测光装置至少为一个,所述第二测光装置至少为一个。优选的,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包括所述车辆的前挡玻璃、后挡玻璃、前座左侧玻璃、前座右侧玻璃、后座左侧玻璃和/或后座右侧玻璃。优选的,所述第二控制器至少为一个。优选的,所述电控形变结构至少为一个。优选的,所述第一控制器集成在所述车辆的中央控制器中。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集成在所述车辆的蓄电池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根据第一测光装置和第二测光装置的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得到电压调节信号,电压调节信号控制所述电源输出的电压信号从而控制电控形变结构进而拉伸形变玻璃变形而改变其透光率。实现了根据驾驶员需求实时控制并调节玻璃的透光率,改善车内光亮度,方便驾驶员安全有效驾驶。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用于车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用于车辆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示例,这些示例仅作为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原理所用,并不作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同时,这些示例的具体数值会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装置或者组件的参数不同而不同。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控制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用于实现通过电控形变结构拉伸形变玻璃来实时调节玻璃的透光率,改善车内光亮度,方便用户。本实施例中的车辆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测光装置110、第二测光装置120、第一控制器130、第二控制器140、电源150、电控形变结构160和形变玻璃170。其中,第一测光装置110安装于车辆的外侧,第二测光装置120安装于车辆的内侧,第一测光装置110和第二测光装置12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130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控制器130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器140的输入端相连,电源150的输出端与电控形变结构160的电源端相连,第二控制器140的输出端与电源150的控制端相连,第一控制器130分别根据第一测光装置110和第二测光装置120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器140根据控制信号生成电源150的电压调节信号,电压调节信号控制电源150向电控形变结构160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电控形变结构160根据电压信号拉伸形变玻璃170从而控制形变玻璃170的透光率。具体的,第一测光装置110安装于车辆的外侧,用于测量车外环境的光强度,第二测光装置120安装于车辆的内侧,用于测量车内的光强度。驾驶员可以根据个人对光的敏感和适应程度,事先设定一个车内光亮度的预设阈值,在该阈值范围内,驾驶员能够安全并舒适驾驶。第一测光装置110和第二测光装置120分别用于实时检测车外和车内的光亮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送至第一控制器130进行处理。第一测光装置110和第二测光装置12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器130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控制器130用于将第一测光装置110和第二测光装置120检测到的光亮度结果生成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器140将该控制信号生成电源150的电压调节信号,该电压调节信号控制电源150向电控形变结构160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电控形变结构160根据电压信号拉伸形变玻璃170,从而控制形变玻璃170的透光率,则车外光线透过电控玻璃进入车内的光线部分随即发生变化,则车内亮度随之改变,当车内亮度达到驾驶员设定的预设阈值时,该透光率即可满足驾驶员对光亮度的需求。优选的,所述电控形变结构为电活性聚合件。具体的,电活性聚合件是一类能够在电场作用下,改变其形状或大小的聚合物材料。这类材料常见应用在执行器和传感器上。电活性聚合件的一个典型特性是能够在维持巨大受力作用的同时进行大幅度的变形。电压调节信号控制电源150输出电压信号,电活性聚合件在该电压信号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而电活性聚合件贴覆在形变玻璃170的侧边,当电活性聚合件发生变形时,从而拉伸形变玻璃发生变形,改变了形变玻璃170的透光率。优选的,形变玻璃170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具体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作为一种高分子有机硅化合物,通常被称为有机硅,具有光学透明特性。在正常型态下PDMS有着各种不透光的暗区块,但在受到拉伸形变时,这些暗区块就会变得透明,透过光的能力增强,即透光率发生了改变。透光率和拉伸程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根据其对应关系就可以计算出在玻璃内或表层要附上PDMS的数量,才能达到设想的效果。实现了通过拉伸变形来改变形变玻璃170的透光率。优选的,第一测光装置110为亮度传感器,第二测光装置120为亮度传感器。具体的,亮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车内和车外,用来采集车辆外部环境的亮度,并将采集到的亮度结果分别传送至第一控制器130,用于第一控制器130的信号转换。优选的,第一测光装置110至少为一个,第二测光装置120至少为一个。具体的,车辆外部安装多个第一测光装置110,车辆内部安装多个第二测光装置120,实时采集车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光装置、第二测光装置、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电源、电控形变结构和形变玻璃,所述电控形变结构贴覆连接在所述形变玻璃的侧边,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外侧,所述第二测光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内侧,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测光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形变结构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根据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和第二测光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所述电源的电压调节信号,所述电压调节信号控制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控形变结构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所述电控形变结构根据所述电压信号拉伸所述形变玻璃从而控制所述形变玻璃的透光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光装置、第二测光装置、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电源、电控形变结构和形变玻璃,所述电控形变结构贴覆连接在所述形变玻璃的侧边,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安装于车辆的外侧,所述第二测光装置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内侧,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和所述第二测光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控形变结构的电源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根据所述第一测光装置和第二测光装置的检测结果生成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所述电源的电压调节信号,所述电压调节信号控制所述电源向所述电控形变结构输出对应的电压信号,所述电控形变结构根据所述电压信号拉伸所述形变玻璃从而控制所述形变玻璃的透光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形变结构为电活性聚合件。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延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