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2193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9 0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包括动物皮膜及承载该动物皮膜的载体;所述动物皮膜为猪肉肉皮加热煮成液体后冷却凝固而成。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动物皮膜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猪肉肉皮加工:加热猪肉肉皮后置于搅拌机加热搅拌,形成猪肉肉皮液体,冷却形成浆状后放入冰箱储存备用;2)玻璃载玻片处理:在玻璃载玻片上覆盖纱布,置于储片盒中备用;3)动物皮膜载体制作:取浆状猪肉肉皮,加适量蒸馏水、明胶煮沸后过滤,将过滤后的猪肉肉皮液体适量均匀浇注于覆盖有纱布的玻璃载玻片上,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动物皮膜载体的检测面积大、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效果快,制备方便、判定结果实时,应用广泛,前景好。

A method to obtain the cercaria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animal film carri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obtaining cercariae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carrier carrier includes animal animal film, film and film bearing the animal; the animal skin for boiled pork skin heating liquid cooling and solidification.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animal film carrier,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pork skin processing: pork skin after heating in a mixer for heating and stirring, forming the pork skin liquid, cooling to form a slurry after refrigerator storage standby; 2) glass slides: cover the gauze on glass slide in standby, storing box; 3) making animal film carrier: pork skin paste, add appropriate amount of distilled water, after boiling gelatin filtration, the pork skin liquid filtration after evenly pouring on the glass covered with gauze slides, namely. The detection area of the animal film carrier, low cost, short detection time, quick effect, convenient pr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results in real time and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用采样产品,尤其涉及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共373个县(市)曾广为流行。日本血吸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终宿主除人以外,尚有牛、猪、羊、犬、马、驴、骡、猫、兔等42种哺乳动物可作为其保虫宿主。贮存宿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是通过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进行传播。血吸虫虫卵通过人或动物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进而侵入钉螺体内。毛蚴发育成尾蚴从螺体内逸出,当人因生产(割湖草、种田等)或生活(洗澡、游泳等)接触含有尾蚴的水体(俗称疫水)而感染,继而发病。血吸虫尾蚴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长100~150µm,尾干长140~160µm,尾叉长50~70µm,全身体表被有小棘并具有许多单根纤毛的乳突状感觉器,口位于体前端正腹面,腹吸盘位于体部后1/3处,由发达的肌肉构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日本血吸虫尾蚴粘附及进入皮肤组织往往发生于人或哺乳动物与含有尾蚴的水体环境接触瞬间,它进入动物性皮肤的过程是一个生物过程,它通过身体后腺处分泌出粘液样物质,通过腹吸盘吮吸,该腹吸盘腺内含有高酶物质,分泌的宿主蛋白引起退化并导致皮肤被渗透溶解。正是这种机械性吮吸帮助尾蚴能在几分钟内进入动物性皮肤组织,完成感染过程。日本血吸虫尾蚴具有向上、趋光及水面聚集特性。根据尾蚴的生物特性,对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感染性水体(疫水)环境进行检测与判定曾有过滤法、向光性反应装置收集法、哨鼠法、粘捞法、哨螺法等等研究与应用方法。上述方法尽管在判定疫水的程度上各有不同,但时效性滞后现象却普遍存在。因此,目前识别血吸虫可疑或感染性环境应用的传统方法仍是通过动物(哨鼠)放置当地可疑水体环境进行感染后解剖来识别与确定。此法是将用于检测的不等量哨鼠装笼后放置水体8小时或以上、在经35-45天严格环境长饲养周期后,再进行活体解剖以获取血吸虫成虫后半定性来完成当地感染性水体确定。长期以来,此法逐渐暴露出检测周期长、成本高、时效性差的缺点,只能作为感染事件发生后感染地点环境的进一步验证性监测,而对于如今的流行区及潜在流行区未知或可疑水体环境早期识别与早期预警实际应用价值已大大弱化,对于因接触感染性水体环境发生急性感染事件的危害性更是无法提前做出任何预判。因此,研究并寻找能够快速识别感染性水体环境的疾病监测技术越来越成为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工作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其检测面积大、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效果快,制备方便、判定结果实时,应用广泛,前景好。为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动物皮膜载体的制备方法。基于以上客观事实的存在及血吸虫病防治新阶段对新技术、新手段的需求,根据日本血吸虫尾蚴运动及感染哺乳动物的特征,本专利技术利用改进的薄猪皮为材料,利用含有尾蚴的静置水面开展了实验,发现此方法能成功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因此,根据仿生学原理及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筛选以薄猪皮或其肌肉组织片为载体的引诱物,搭载已获得专利授权的新型采样装置(专利号:201620007042.2,专利名称:日本血吸虫尾蚴仿生采集器),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低廉、环保,且有望替代以纯动物性技术为主的传统检测技术与方法,旨在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及潜在流行区感染性及可疑环境早期预警、现场检测及快速风险评估提供创新技术与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包括动物皮膜及承载该动物皮膜的载体;所述动物皮膜为猪肉肉皮加热煮成液体后冷却凝固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承载该动物皮膜的载体为覆盖有纱布的玻璃载玻片。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动物皮膜的厚度为1-2mm。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纱布为正方形医用纱布,其边长为3.5cm。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所述的动物皮膜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猪肉肉皮加工:加热猪肉肉皮后置于搅拌机加热搅拌,形成猪肉肉皮液体,冷却形成浆状后放入冰箱储存备用;(2)玻璃载玻片处理:在玻璃载玻片上覆盖纱布,置于储片盒中备用;(3)动物皮膜载体制作:取步骤(1)制得的浆状猪肉肉皮,加适量蒸馏水、明胶煮沸后过滤,将过滤后的猪肉肉皮液体适量均匀浇注于步骤(2)制得的覆盖有纱布的玻璃载玻片上,即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具体为:用高压锅加压煮猪肉肉皮15-20分钟后直至常温冷却,再次加压15-20分钟烧煮,然后用小刀切成丁状体,放入豆浆机中按肉皮和水4:3的比例置入搅拌机,加热搅拌1-2分钟后倒出,倒出后的猪肉肉皮液体以30-35次/分钟速度不断搅匀冷却,形成浆状后放置于-86℃冰箱储存备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具体为:在玻璃载玻片的反面上下处粘贴2cm长双面胶共2处,然后在玻璃载玻片正面覆盖长宽各3.5cm的医用纱布,并相交于玻璃载玻片反面2处双面胶上,置于储片盒中备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具体为:取步骤(1)制得的浆状猪肉肉皮,加适量蒸馏水、明胶混匀置于平底烧瓶内,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起到煮沸后,倒入100目尼龙绢中进行过滤,按每张玻片2ml用量均匀浇注于裹有纱布的载玻片上逐片制作,将制作好的动物皮膜载玻片按顺序放置于储片盒中,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动物皮膜载体检测面积大,平均成本低。相比较传统疫水水体监测方法,某一环境监测所需老鼠为30只,购买(10元/只)及后续饲养成本(2元/只/天,周期35天),合计总成本为2400元;如要达到同等接触面积,使用动物皮膜60片(不含采样装置),成本只需6元。2.本专利技术动物皮膜载体检测时间短,效果快。各项实验结果表明,2-4小时内使动物皮膜检测水体后,能及时判定有效结果,同比老鼠饲养周期长(35天)后检测判定结果,时效比提高了35倍。3.本专利技术动物皮膜载体应用地区广,前景大。我国长江以南12省(区、市)均为血吸虫病流行区,专利推广及应用适用于上述流行区或阻断地区流行环境实时监测、预警、科研及教学。4.本专利技术动物皮膜载体制备便利,判定结果实时。以猪皮为来源的材料获取及制备方法方便与简单,同时在高危水体环境实时预警与预测在降低人畜感染机率,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日本血吸虫尾蚴进入动物皮膜的结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动物皮膜拖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完整形态(0.1%中性红)的结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动物皮膜载体的制备(一)制作材料猪肉肉皮400克、50*50cm纱布一块、双面胶1卷、家用小刀1把、玻璃搅拌1支,酒精灯1只,容量250ml平底烧瓶1只,高压锅1只,豆浆(搅拌)机1台。(二)方法与步骤1.猪肉肉皮采购与加工从普通市场购买猪肉肉皮400克,用高压锅加压煮15-20分钟后直至常温冷却,再次加压15-20分钟烧煮,然后用小刀切成丁状体,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物皮膜及承载该动物皮膜的载体;所述动物皮膜为猪肉肉皮加热煮成液体后冷却凝固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动物皮膜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物皮膜及承载该动物皮膜的载体;所述动物皮膜为猪肉肉皮加热煮成液体后冷却凝固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皮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该动物皮膜的载体为覆盖有纱布的玻璃载玻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皮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皮膜的厚度为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皮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纱布为正方形医用纱布,其边长为3.5cm。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动物皮膜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猪肉肉皮加工:加热猪肉肉皮后置于搅拌机加热搅拌,形成猪肉肉皮液体,冷却形成浆状后放入冰箱储存备用;(2)玻璃载玻片处理:在玻璃载玻片上覆盖纱布,置于储片盒中备用;(3)动物皮膜载体制作:取步骤(1)制得的浆状猪肉肉皮,加适量蒸馏水、明胶煮沸后过滤,将过滤后的猪肉肉皮液体适量均匀浇注于步骤(2)制得的覆盖有纱布的玻璃载玻片上,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晴魏望远彭国华李石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