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74943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03 07:54
一种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方法,属于抗寄生虫药物技术领域。取一块24孔细胞培养板,在板孔内加入浓度分别为10-5、5×10-6、10-6及5×10-7mol/L吡喹酮药液1mL,随后用接种环移入20~50条新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在吡喹酮药液作用2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孔内尾蚴断尾变化,计算尾蚴断尾率,在经10-5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40%;经5×10-6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35%;经10-6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30%;经5×10-7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10%,即认为该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具有抗药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快速、简便、敏感、可靠,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和监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属于抗寄生虫药物

技术介绍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吡喹酮是当前用于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唯一商品化药物。长期大规模反复应用同一种抗虫药物往往会导致药物抗药性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建立现场监测和检测吡喹酮抗药性的技术。当前检测吡喹酮抗药性的主要方法是在疫区现场治疗病人,评估化疗结果,该方法时间长、病人依次性低,且存在漏查漏治现象。我们在实验室内建立了一种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技术,可方便、快速、敏感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抗药性,解决了吡喹酮抗药性难以检测的技术难题,有利于现场监测和检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解决现场监测和检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技术问题,快速、简便、敏感、可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一块M孔细胞培养板,在板孔内加入浓度分别为10_5、5X 10_6、10_6和5X 10_7 mol/L吡喹酮药液1 mL,随后用接种环移入2(Γ50条新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在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 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孔内尾蚴断尾变化,计算尾蚴断尾率。实验重复6次。通过观察尾蚴断尾率,可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抗药性。尾蚴断尾变化,是指在吡喹酮药液作用后,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部和尾部分离断开。吡喹酮药液为吡喹酮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成浓度为1X10—3 mol/L 与水稀释备用。,先在M孔细胞培养板孔内加入浓度分别为10-5、5Χ10_6、10-6和5X10_7mOl/L吡喹酮药液各1 mL,然后用接种环移入20 50条新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在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尾蚴断尾变化,计算尾蚴断尾率。实验重复6次。在经10_5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 尾蚴断尾率< 40%;经5父10-6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尾蚴断尾率< 35% ;经10_6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尾蚴断尾率< 30% ;经5X 10_7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尾蚴断尾率< 10%,则可认为该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具有抗药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快速、 简便、敏感、可靠,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和监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产生,可解决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现场检测和监测的技术问题。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尾蚴对吡喹酮的敏感性测定取一块M孔细胞培养板,在板孔内加入浓度为10_5 mol/L的吡喹酮药液1 mL,随后用接种环移入2(Γ50条新鲜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尾蚴,20 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孔内尾蚴断尾变化,计算尾蚴断尾率。实验重复6次。表1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尾蚴断尾变化的影响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取一块M孔细胞培养板,在板孔内加入浓度分别为10_5、5X 10_6、10_6及5X 10_7 mol/L吡喹酮药液1 mL, 随后用接种环移入2(Γ50条新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在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孔内尾蚴断尾变化,计算尾蚴断尾率,实验重复6次,通过观察尾蚴断尾率,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的抗药性。2.根据权利权求1所述的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尾蚴断尾变化,是指在吡喹酮药液作用后,日本血吸虫尾蚴的体部和尾部分离断开。3.根据权利权求1所述的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吡喹酮药液为吡喹酮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成浓度为1X10_3 mol/L与水稀释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体外检测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抗药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在M孔细胞培养板孔内加入浓度分别为10_5、5X 10_6、10_6及5X 10_7 mol/L吡喹酮药液各lmL,然后用接种环移入20 50条新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在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孔内尾蚴断尾变化,计算尾蚴断尾率,实验重复6次,在经 10_5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尾蚴断尾率< 40% ;经5X 10_6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尾蚴断尾率< 35% ;经10_6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尾蚴断尾率< 30% ;经5X 10_7 mol/L吡喹酮药液作用20 min后,尾蚴断尾率< 10%,即认为该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具有抗药性。全文摘要,属于抗寄生虫药物
取一块24孔细胞培养板,在板孔内加入浓度分别为10-5、5×10-6、10-6及5×10-7mol/L吡喹酮药液1mL,随后用接种环移入20~50条新逸出的日本血吸虫尾蚴,在吡喹酮药液作用20min后在解剖镜下观察各孔内尾蚴断尾变化,计算尾蚴断尾率,在经10-5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40%;经5×10-6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35%;经10-6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30%;经5×10-7mol/L吡喹酮作用后,尾蚴断尾率<10%,即认为该日本血吸虫尾蚴对吡喹酮具有抗药性。本专利技术快速、简便、敏感、可靠,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和监测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的技术问题。文档编号G01N33/50GK102520149SQ20111044133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者戴建荣, 曲国立, 李洪军, 梁幼生, 汪伟, 邢云天 申请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军梁幼生汪伟曲国立邢云天戴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