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9486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4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信号透过特性的劣化,而抑制信号品质的降低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具有: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绝缘层的层叠体;沿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线圈;沿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线圈;设置于层叠体内并配置在沿层叠方向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线圈之间的内侧接地电极;以及连接于内侧接地电极的接地端子。

electronic component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that can reduce the degradation of signal quality by reducing degradation of sign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 has been: contains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layers stacked along the laminate configuration; laminate direction of the laminate body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coil configuration; along the laminate direction of the laminate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coil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laminate; and inside between two of the first coil along the stacking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ground electrode is provided; and connected to the inner grounding terminal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共模扼流线圈与电容器的电子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电子部件,存在日本特开2014-53765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2014-2302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部件。在日本特开2014-53765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在构成共模滤波器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上方并联地设置有第一电容电极、第二电容电极。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下方并联地设置有第三电容电极、第四电容电极。第一电容电极连接于第一线圈的一端部,第三电容电极连接于第一线圈的另一端部。第二电容电极连接于第二线圈的一端部,第四电容电极连接于第二线圈的另一端部。在第一电容电极、第二电容电极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接地电极。在第三电容电极、第四电容电极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接地电极。在第一电容电极、第二电容电极与第一接地电极之间生成有电容。在第三电容电极、第四电容电极与第二接地电极之间生成有电容。如图17的等效电路所示,在第一线圈121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电容电极131与第三电容电极133,第一电容电极131与第三电容电极133和第一接地电极141对置。在第二线圈122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二电容电极132与第四电容电极134,第二电容电极132与第四电容电极134和第二接地电极142对置。换言之,作为等效电路,成为所谓的π型LC滤波构造。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4-230278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具有构成共模滤波器的两个第一线圈以及两个第二线圈。两个第一线圈相互被电连接。两个第二线圈被相互电连接。一方的第一线圈、一方的第二线圈、另一方的第一线圈以及另一方的第二线圈沿层叠方向按顺序排列。在一方的第二线圈与另一方的第一线圈之间设置有接地电极,在接地电极与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之间生成有电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376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30278号公报然而,若欲实际制造并使用上述以往的电子部件,则发现存在接下来的问题。在日本特开2014-53765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为π型LC滤波构造,因此为了获得LC的共振,需要取得较多的电容值。因此,信号透过特性Sdd21较差,信号品质降低。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4-230278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接地电极配置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因此当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流经有差动模式信号的情况下,由接地电极的上下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产生的磁通量在接地电极中,成为相互抵消的方向。但是,在接地电极产生损失,从而因该损失的影响而残留有磁通量。通过残留的磁通量,在差动模式中产生电感以及阻抗。其结果,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耦合减弱,导致信号透过特性Sdd21的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信号透过特性的劣化,抑制信号品质的降低的电子部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具备:层叠体,其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绝缘层;多个第一线圈,沿所述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多个第二线圈,沿所述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内侧接地电极,设置于所述层叠体内,并配置在沿层叠方向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线圈之间;以及接地端子,连接于所述内侧接地电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子部件,内侧接地电极配置于沿层叠方向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线圈之间。由此,内侧接地电极在与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之间生成电容,作为等效电路,成为所谓的T型LC滤波构造。因此,与以往的π型LC滤波构造相比,能够以较小的电容值获得共振,从而能够减少信号透过特性Sdd21的劣化,抑制信号品质的降低。另外,内侧接地电极配置于沿层叠方向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线圈之间,因此与将内侧接地电极配置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情况相比,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耦合增强,能够减少信号透过特性Sdd21的劣化,抑制信号品质的降低。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多个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层叠方向的最上位置以及最下位置的至少一方配置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二线圈的层叠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线圈对置的外侧接地电极。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第二线圈的层叠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线圈对置的外侧接地电极,因此能够取得第一线圈与接地之间的电容值和第二线圈与接地之间的电容值的匹配,来提高电特性。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线圈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层叠方向的最上位置以及最下位置的双方,所述外侧接地电极配置于双方的所述第二线圈的每一个的外侧。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外侧接地电极配置于双方的第二线圈的每一个的外侧,因此容易进一步取得第一线圈与接地之间的电容值和第二线圈与接地之间的电容值的匹配,来进一步提高电特性。另外,能够形成上下对称的芯片构造,因此能够取得在烧制时产生的收缩、应力平衡。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存在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线圈被夹在一方的所述第二线圈与另一方的所述第二线圈之间。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两个第一线圈夹着于一方的第二线圈与另一方的第二线圈之间,因此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耦合增强。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层叠体包含非磁性体以及磁性体,所述磁性体夹着所述非磁性体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配置在所述非磁性体内,所述外侧接地电极配置在所述非磁性体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外侧接地电极配置于非磁性体内,非磁性体的上下被磁性体夹着,因此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磁通量集中于上下的磁性体。因此,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单体环绕的磁通量变小,从而在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共通环绕的磁通量增多。因此,能够加强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耦合,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信号透过特性Sdd21的劣化。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层叠体包含非磁性体以及磁性体,所述磁性体夹着所述非磁性体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配置在所述非磁性体内,所述外侧接地电极配置在所述磁性体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外侧接地电极配置于磁性体内,因此能够使非磁性体的厚度变薄,从而上下的磁性体之间的距离缩小。因此,能够更加增强共模噪声流经的情况下的磁通量。因此,共模噪声的电感以及阻抗增大,从而能够增大共模噪声衰减特性Scc21中的衰减特性。另外,外侧接地电极配置于磁性体内,因此能够将外侧接地电极配置于与配置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非磁性体不同的磁性体,从而能够缓和针对非磁性体的电极集中所带来的应力增加,进而抑制构造缺陷、可靠性降低。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侧接地电极的层叠方向的表面积比所述内侧接地电极的层叠方向的表面积大。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外侧接地电极的层叠方向的表面积比内侧接地电极的层叠方向的表面积大,因此即使磁性体内的外侧接地电极与非磁性体内的第二线圈之间的距离比非磁性体内的内侧接地电极与非磁性体内的第一线圈之间的距离大,第一线圈与接地之间的电容值和第二线圈与接地之间的电容值也大致相同,来提高电特性。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侧接地电极、所述外侧接地电极形成为螺旋形状,所述外侧接地电极的螺旋的长度比所述内侧接地电极的螺旋的长度长。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外侧接地电极的螺旋的长度比内侧接地电极的螺旋的长度长,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使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子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绝缘层;多个第一线圈,沿所述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多个第二线圈,沿所述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内侧接地电极,设置于所述层叠体内,并配置在沿层叠方向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线圈之间;以及接地端子,连接于所述内侧接地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25 JP 2015-188533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层叠体,包含被层叠的多个绝缘层;多个第一线圈,沿所述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多个第二线圈,沿所述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配置且相互被电连接;内侧接地电极,设置于所述层叠体内,并配置在沿层叠方向相互对置的两个第一线圈之间;以及接地端子,连接于所述内侧接地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层叠方向的最上位置以及最下位置的至少一方配置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第二线圈的层叠方向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线圈对置的外侧接地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配置于所述多个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的层叠方向的最上位置以及最下位置的双方,所述外侧接地电极配置于双方的所述第二线圈的每一个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存在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线圈被夹在一方的所述第二线圈与另一方的所述第二线圈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包含非磁性体以及磁性体,所述磁性体夹着所述非磁性体的层叠方向的上下,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配置在所述非磁性体内,所述外侧接地电极配置在所述非磁性体内。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体包含非磁性体以及磁性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