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属于聚氨酯泡沫塑料技术领域。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全水聚醚58~70份;聚醚多元醇42~30份;催化剂Ⅰ 0.1~0.5份;催化剂Ⅱ 0.2~0.7份;催化剂Ⅲ0.4~0.7份;催化剂Ⅳ0.3~0.5份;硅油1.5~2.5份;水3.49~3.64份。优点:配比合理,粘度为800-990MPa.s,平均芯密度低;导热系数为0.0230~0.0248(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当使用于隔热材料或保温材料时,有利于节约电能;由于平均芯密度低,还可以节约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与异氰酸酯的原料用量;尺寸稳定性好,-25℃、48h的变形量0.06~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泡沫塑料
,具体涉及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硬 质泡沫组合聚醚。
技术介绍
聚氦酯硬质泡沫塑料是一种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导热系数低、隔音、 防水和施工方便等特点的新型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冰箱、冷柜、 机械、仪表、建筑、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军用和民用航空等领域作为绝热 保温材料和结构承重材料。如业界所知之理,制作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必须使用发泡剂,目前应用得比较多的发泡剂有HCFC-141b、环戊烷、水和氢氟烃化合物(HFC)等。 HCFC-141b虽具有与CFC-ll相近的绝热性及良好的发泡性能,但由于分子 内仍含有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的氯原子,因而仅是一种过渡性的发泡剂; HFC类发泡剂虽被北美等一些国家视为有望能最终取代CFCs的物质,然而 由于其原料制造难度太大、价格成本较高,从而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受到限 制;碳氢类发泡剂虽也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但由于自身易燃、易爆,对现 场设备要求比较高,难于在中小型企业广泛适用。以水为发泡剂生产聚氨酯 硬质泡沫塑料的工艺生产路线由于操作简单和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而倍受人 们青睐。但是,全水发泡体系与CFC-11体系相比存在诸如组合聚醚粘度比 较大,泡沫尺寸稳定性比较低和导热系数偏高等欠缺。为了保持全水发泡的优点,同时克服其不足,目前,世界各国的聚氨酯 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对以水为发泡剂的工艺进行研究,旨在消除前述的粘度大、泡沫尺寸稳定性差和导热系数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粘度低、泡沫尺寸稳定性好以及导热系 数低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沬组合聚 醚,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全水聚醚 58 70份;聚醚多元醇 42 30份;催化剂I 0.1 0.5份;催化剂II 0.2 0.7份; 催化剂m 0.4 0.7份; 催化剂IV 0.3 0.5份; 硅油 1.5 2.5份; 水 3.49 3.64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聚醚多元醇为303聚醚或 YT-450聚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催化剂I为N, N-二甲基环 己胺。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催化剂n为N, N, N,, N", 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二胺或N, N-二甲基节胺中的任意一种。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催化剂m为2, 4, 6-三(二 甲胺基甲基)苯酚或l,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在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催化剂IV为醋酸或乳酸。本专利技术所推荐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配方的配比合理,粘度为800-990mPa s,将该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与异氰酸酯反 应后所得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具有平均芯密度低,仅为31. 2 33.5Kg/m3;由于平均芯密度低,因此导热系数为0. 0230 0. 0248 (m K), 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当使用于隔热材料或保温材料时,有利于节约电能; 由于平均芯密度低,还可以节约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与异氰酸 酯的原料用量;尺寸稳定性好,一25'C、 48h的变形量0. 06 0. 1%。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l:全水聚醚即环戊烷 70份;YT-450聚醚 30份;N, N-二甲基环己胺 0.45份;N, N二甲基苄胺 0.25份;2, 4, 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0.50份;醋酸 0.30份;硅油 2.50份;水 3.60份。制备时,将上述各原料投入到容器内搅拌均匀,得到全水发泡聚氨酯硬 质泡沫组合聚醚,将该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与异氰酸酯反应, 得到全水发泡的聚氨酯硬质泡沬塑料。本实施例所称的YT-450聚醚为采用 由中国江苏省常熟市一统聚氨酯制品有限公司生的产品型号为YT-450聚醚。实施例2:全水聚醚 68份;YT-450聚醚 32份;N, N-二甲基环己胺 0.39份;三乙烯二胺 0.35份2, 4, 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 0.40份; 醋酸 0.40份;硅油 2.10份;水 3.50份。制备的描述同实施例l。 实施例3:全水聚醚 63份;303聚醚 37份;N, N-二甲基环己胺 0.22份;N, N, N,, N", 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 0.42份;1,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 0.65份;乳酸 0.50份;硅油 1.50份;水 3.49份。本实施例所称的303聚醚采用由中国江苏省南京石油化工公司生产、销 售的牌号为303聚醚。制备的描述同实施例l。 实施例4:全水聚醚 60份;303聚醚 40份;N, N-二甲基环己胺 0.15份;N, N, N,, N", 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 0.60份;1,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 0.55份;乳酸 0.40份;硅油 2.50份;水 3.64份。303聚醚的描述同实施例3,制备的描述同实施例1。实施例5:全水聚醚 58份;303聚醚 42份;N, N-二甲基环己胺 0.11份;N, N, N,, N", 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 0.70份;1, 3, 5-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 0.60份;乳酸 0.30份;硅油 2.00份;水 3.50份。303聚醚的描述同实施例3,制备的描述同实施例1。由上述实施例所得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经与异氰酸 酯反应后所得到全水发泡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具有下表所示的技术效果。<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全水聚醚58~70份;聚醚多元醇 42~30份;催化剂I 0.1~0.5份;催化剂II0.2~0.7份;催化剂III 0.4~0.7份;催化剂IV0.3~0.5份;硅油1.5~2.5份;水 3.49~3.64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沬组合聚醚,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为303聚醚或YT-450聚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催化剂I为N, N-二甲基环己胺。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催化剂II为N, N, N,, N", N"-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 二胺或N, N-二甲基苄胺中的任意一种。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催化剂m为2, 4, 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或l, 3, 5-三(二 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催化剂IV为醋酸或乳酸。全文摘要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属于聚氨酯泡沫塑料
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全水聚醚58~70份;聚醚多元醇42~30份;催化剂I 0.1~0.5份;催化剂II 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水发泡聚氨酯硬质泡沫组合聚醚,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组成: 全水聚醚 58~70份; 聚醚多元醇 42~30份; 催化剂Ⅰ 0.1~0.5份; 催化剂Ⅱ 0.2~0.7份; 催化剂Ⅲ 0.4~0.7份; 催化剂Ⅳ 0.3~0.5份; 硅油 1.5~2.5份; 水 3.49~3.64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丽珍,杨刚,张建耀,柴文,石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