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外光引发的水溶性单体反相乳液聚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379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紫外光照射进行反相乳液/悬浮聚合、制备高分子量水溶性聚合物的方法。既利用了反相乳液/悬浮聚合容易散热、反应平稳的优点,又克服了热聚合反应时间长、反应温度高等缺点,同时采用紫外光照射又可避免高能射线引发聚合的不利之处,最终使水溶性单体的反相乳液/悬浮聚合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转化率,同时获得较高分子量的产物。实现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安全,环保,易于实现连续化生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紫外光照射进行反相乳液/悬浮聚合、制备高分子量水溶性聚合物的方法。属于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类。
技术介绍
反相乳液/悬浮聚合为水溶性单体提供了一种具有高聚合速度和高分子量产物的聚合方法,同时聚合体系容易散热,聚合可在低粘度介质中进行,反应比较平稳。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现被广泛用于纺织工业中的粘合剂、增稠剂,石油及造纸工业中的絮凝剂、增稠剂和增强剂,以及在涂料、医药等行业的应用。到目前为止,对于水溶性单体的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本领域的研究人员已从不同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反相乳液/悬浮聚合通常是以热引发的方式进行,如过硫酸盐类的热分解引发聚合,各种氧化-还原体系的引发聚合等。热引发聚合方式存在反应诱导期长,反应时间长(一般要2~4小时),反应温度高(一般氧化-还原引发反应都要40℃以上,而热分解引发反应需要的温度则更高)等缺点。近年来,有人尝试以辐射引发的方式进行反相乳液/悬浮聚合,如文献报道了徐相凌、张志成等人以γ射线引发的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反相乳液聚合(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8(1),1990;高分子学报,(2),1998),高能射线引发聚合的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外光引发的水溶性单体反相乳液/悬浮聚合方法,将配制好的的反相乳液/悬浮液置于紫外光下进行光照聚合,其特征是:紫外光的波长范围为250-400纳米,紫外光的照射强度为1-100瓦/平方米;水相为一种或多种水溶性单体的水溶液,油相为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有机溶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万泰刘莲英杜久明孙玉凤章志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