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329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够向摩擦离合器充分地供给润滑油并抑制旋转构件的旋转阻力。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具有圆筒部的离合器鼓;一端部收容于离合器鼓的内轴;具有与离合器鼓一起旋转的外离合器板及与内轴一起旋转的内离合器板的摩擦离合器;按压摩擦离合器的活塞;形成有收容摩擦离合器的第一收容室的壳体,摩擦离合器被从开口导入的润滑油润滑,在壳体设有积存由于离合器鼓的旋转而被拢起的润滑油的积存室及将积存于积存室的润滑油从活塞的内侧向第一收容室供给的润滑油供给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力传递装置在2015年9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91683和在2015年9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91684的公开,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通过润滑油对离合器板间的摩擦滑动进行润滑的摩擦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例如搭载于能够切换四轮驱动状态与二轮驱动状态的四轮驱动车且具备通过润滑油对离合器板间的摩擦滑动进行润滑的摩擦离合器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3-10007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00079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具备:能够在同一旋转轴线上相对旋转的第一旋转构件及第二旋转构件;配置在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二旋转构件之间的摩擦离合器;具有收容第一旋转构件及第二旋转构件的收容部的壳体。第一旋转构件是在内部配置有摩擦离合器的有底圆筒状,第二旋转构件为一端部收容于第一旋转构件的轴状。摩擦离合器是具有与第一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多个离合器板和与第二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多个离合器板,且这些离合器板间的摩擦滑动被润滑油润滑的湿式的多板离合器。在壳体设有积存一部分润滑油的罐部。另外,日本特开2013-100079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构成为,在离合器板间的润滑油可以比较少的二轮驱动时,在壳体的罐部积存比四轮驱动时多的润滑油。并且,当驱动状态从二轮驱动切换为四轮驱动时,从设置在罐部的下端部的油导出口排出润滑油,对离合器板间的摩擦滑动进行润滑。通过该结构,在四轮驱动时,通过润滑油抑制离合器板的磨损,并且在二轮驱动时,由润滑油的粘性产生的拖曳转矩降低,第一及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阻力减少,因此燃油经济性提高。在日本特开2013-100079号公报记载的驱动力传递装置中,即使从设置在罐部的下端部的油导出口排出润滑油,但是如果在壳体的收容部内未积存供摩擦离合器的一部分浸润的程度的润滑油,就也无法充分地润滑离合器板。因此,在从二轮驱动状态切换为四轮驱动状态之后,直至通过从罐部排出的润滑油能润滑离合器板为止需要花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向摩擦离合器供给润滑油并抑制旋转构件的旋转阻力的驱动力传递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构件,具有圆筒部;轴状的第二旋转构件,一端部收容于所述圆筒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同一个轴上相对旋转;摩擦离合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一离合器板及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二离合器板,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圆筒部的内侧;环状的按压构件,沿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及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而按压所述摩擦离合器;壳体,形成有收容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收容室,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所述按压构件侧具有开口,所述摩擦离合器中,所述第一离合器板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板的摩擦滑动部被从所述开口导入的润滑油润滑,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积存室及润滑油供给孔,所述积存室积存由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而被拢起的所述润滑油,所述润滑油供给孔将积存于所述积存室的所述润滑油从所述按压构件的内侧向所述收容室供给。根据上述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能够充分地向摩擦离合器供给润滑油并抑制旋转构件的旋转阻力,并且,能够缩短在从二轮驱动状态切换为四轮驱动状态之后直至通过从罐部排出的润滑油能润滑离合器板为止的时间。附图说明前述及后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四轮驱动车的构成例的构成图。图2是以水平截面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3是以垂直截面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A是第二壳体构件的从第一收容室侧观察的俯视图。图4B是将形成于第二壳体构件的积存室的下端部与隔壁构件一起表示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润滑油向设于第二壳体构件的积存室流入的流入口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隔壁构件的俯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壳体构件的从第一收容室侧观察的俯视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隔壁构件的俯视图。图9是以水平截面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10是以垂直截面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搭载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四轮驱动车的构成例的构成图。四轮驱动车100具备:产生行驶用的驱动力的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02;变速器103;左右一对的作为主驱动轮的前轮104L、104R及左右一对的作为辅助驱动轮的后轮105L、105R;能够将发动机102的驱动力向前轮104L、104R及后轮105L、105R传递的驱动力传递系统101;控制装置10;及液压单元1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标号的L及R是以相对于车辆的前进方向的左侧及右侧的含义使用。该四轮驱动车100能够切换将发动机102的驱动力向前轮104L、104R及后轮105L、105R传递的四轮驱动状态与将发动机102的驱动力仅向前轮104L、104R传递的二轮驱动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应用内燃机即发动机作为驱动源的情况,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通过发动机与IPM(InteriorPermanentMagnet)马达等高输出电动马达的组合来构成驱动源,也可以仅通过高输出电动马达构成驱动源。驱动力传递系统101具有驱动力传递装置1A、前差速器106、前轮侧的驱动轴107L、107R、传动轴108、及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驱动力传递装置1A配置在传动轴108与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之间。前差速器106具有差速器壳106a、支承于差速器壳106a的龆轮轴106b、轴支承于龆轮轴106b的一对龆轮106c;使齿轮轴正交地与一对龆轮106c啮合的一对侧齿轮106d。通过齿轮机构110从变速器103输出的驱动力向差速器壳106a传递。传动轴108在与驱动力传递装置1A相反的一侧(前侧)的一端部具有齿轮部108a,该齿轮部108a与和差速器壳106a一体旋转的齿圈106e啮合。由此,传动轴108在四轮驱动车100的行驶时,不管是二轮驱动状态还是四轮驱动状态,都始终被传递发动机102的驱动力,根据齿圈106e与齿轮部108a的齿轮比被变速而旋转。通过前差速器106分配的驱动力经由前轮侧的驱动轴107L、107R向前轮104L、104R传递。在四轮驱动时通过传动轴108传递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力传递装置1A及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向后轮105L、105R传递。而且,在二轮驱动时,从传动轴108向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的驱动力的传递由驱动力传递装置1A隔断。液压单元11由控制装置10控制,向驱动力传递装置1A供给工作油。驱动力传递装置1A通过该工作油的压力而工作,从传动轴108向后轮侧的驱动轴109L、109R传递驱动力。图2是以水平截面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1A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3是以垂直截面表示驱动力传递装置1A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3中,附图上侧相当于向四轮驱动车100搭载的搭载状态下的铅垂方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驱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构件,具有圆筒部;轴状的第二旋转构件,一端部收容于所述圆筒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同一个轴上相对旋转;摩擦离合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一离合器板及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二离合器板,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圆筒部的内侧;环状的按压构件,沿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及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而按压所述摩擦离合器;壳体,形成有收容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收容室,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所述按压构件侧具有开口,所述摩擦离合器中,所述第一离合器板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板的摩擦滑动部被从所述开口导入的润滑油润滑,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积存室及润滑油供给孔,所述积存室积存由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而被拢起的所述润滑油,所述润滑油供给孔将积存于所述积存室的所述润滑油从所述按压构件的内侧向所述收容室供给。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29 JP 2015-191683;2015.09.29 JP 2015-191681.一种驱动力传递装置,包括:第一旋转构件,具有圆筒部;轴状的第二旋转构件,一端部收容于所述圆筒部,所述第二旋转构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同一个轴上相对旋转;摩擦离合器,具有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一离合器板及与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一起旋转的第二离合器板,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所述圆筒部的内侧;环状的按压构件,沿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及所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移动而按压所述摩擦离合器;壳体,形成有收容所述摩擦离合器的收容室,其中,所述第一旋转构件在所述按压构件侧具有开口,所述摩擦离合器中,所述第一离合器板和所述第二离合器板的摩擦滑动部被从所述开口导入的润滑油润滑,在所述壳体上设有积存室及润滑油供给孔,所述积存室积存由于所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而被拢起的所述润滑油,所述润滑油供给孔将积存于所述积存室的所述润滑油从所述按压构件的内侧向所述收容室供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其中,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峻细川隆司大薮干治松本明夫铃木义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