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120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包括工装底架,工装底架上表面安装有前段支撑架、中段支撑架、后段支撑架、第一尾段支撑架和第二尾段支撑架,工装底架分别与第一尾段支撑架、第二尾段支撑架可拆卸连接;第一尾段支撑架包括第一底框,该第一底框一表面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卡、第二定位卡、第三定位卡、第四定位卡和第五定位卡;第一底框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导轨;第二尾段支撑架包括第二底框,该第二底框一表面固定有若干第六定位卡、第七定位卡、第八定位卡、第九定位卡和第十定位卡;第二底框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二导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两用可替换式,节约了成本,减少了空间占用。

Replaceable underframe assembly for full load passenger c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placeable tool carrying bus chassis, chassis including tooling, tooling chassis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urface front supporting frame, a supporting frame, a middle supporting frame, the first end support frame and second end bracket, tooling chassis frame, second end support respectively. Frame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the tail s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bottom frame, the bottom frame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a first plurality of first positioning cards, second cards, third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card, fourth card and fifth card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the first bottom frame to another surface of two opposite side edge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guide; second tail s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frame comprises second bottom frame, the bottom frame second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a plurality of sixth positioning cards, seventh cards, eighth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card, ninth card and tenth card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the oth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frame seco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guide rail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two opposite side edges.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dual use and replaceable type, saves cost and reduces space occu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
本专利技术属于客车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高铁、地铁快速普及,中航通飞工业以及巴铁的新型崛起,客车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如何能在消费者对交通工具更高要求的大环境下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显得至关重要。加之2016年我国出台“全承载车身指导意见书”与加大新能源客车补贴力度,更是规划了客车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工装的设计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意在通过减少传统燃油车与新型纯电动客车两种不同车型在生产时来回调换底架工装的无用耗时,从而大幅提升全承载底架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客车生产能力。在以往的全承载客车底架生产时,需要应用底架工装来进行辅助生产。不同车型需要不同的工装。面对小批量多车型的反复更替生产的时候,就需要来回调换底架工装,往往生产一台全承载底架平均需要1.4个小时,但是来回更换底架工装调试工装的时间就需要花上0.8小时,在客车生产旺季时每天需要制作四五种车型,这就需要花上3-4小时来更换调试不同车型的工装。在日益个性化私人定制的市场趋势下,更繁杂多样的车型需求会更加强烈。此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的设计就是意在解决生产问题。通过大量分析传统燃油车与新型纯电动客车后发现,两种不同车型在前、中、后段有着高度的相似,由于传统燃油车需要安装后置发动机,纯电动客车需要在尾部安装电池组以及驱动电机,这就使两种车型在尾段结构上存在着不同,本工装采用统一工装底座,在前、中、后部分工装设置相近工装定位结构,在细节不同的地方设计两种车型都可以应用的定位模式。重点是设计两种结构不同、相对于整体工装独立、可替换的两种尾段局部工装。这样就可以实现一种工装主体适用两种车型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通过该工装的应用,解决了现有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包括工装底架,所述工装底架上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安装有前段支撑架、中段支撑架、后段支撑架、第一尾段支撑架和第二尾段支撑架,其中工装底架分别与第一尾段支撑架、第二尾段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尾段支撑架包括第一底框,该第一底框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卡、第二定位卡、第三定位卡、第四定位卡和第五定位卡,其中第一定位卡位于第一底框一端,第二定位卡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一支撑块,第五定位卡位于第一底框另一端;所述第一底框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导轨,该第一导轨与工装底架相配合;所述第二尾段支撑架包括第二底框,该第二底框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固定有若干第六定位卡、第七定位卡、第八定位卡、第九定位卡和第十定位卡,其中第六定位卡位于第二底框一端,第七定位卡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块,第十定位卡位于第二底框另一端;所述第二底框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二导轨,该第二导轨与工装底架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框为矩形,第一定位卡、第二定位卡、第三定位卡和第五定位卡分别为两个;其中第二定位卡的顶端高度分别大于第一定位卡、第三定位卡、第四定位卡和第五定位卡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块位于两个第二定位卡上同一侧,该第一支撑块为板状,且竖直设置;第四定位卡为四个,四个所述第四定位卡呈矩形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定位卡与第一底框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底框为矩形,第六定位卡、第七定位卡、第八定位卡、第九定位卡和第十定位卡分别为两个;其中第七定位卡的顶端高度分别大于第六定位卡、第八定位卡、第九定位卡和第十定位卡的高度;所述第二支撑块位于两个第七定位卡上同一侧,该第二支撑块为板状,且竖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七定位卡与第二底框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工装底架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框架结构,该工装底架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滚轮。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常见生产物料制成,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节约了成本;工装底部设置滚轮,便于转运和固定;通过将工装对应客车底架尾段部位设计为可替换式,并通过导轨与工装底架可拆卸连接,从而提高切换工装便捷性,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由于一套工装应用于两种车型生产,能够节约成本,减少多余工装的空间占用;工装尾段设有导轨,便于工装尾段在工装底架上安装和调整。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用于纯电动客车全承载客车底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尾段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用于燃油客车全承载客车底架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尾段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纯电动客车全承载客车底架时的应用参考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燃油客车全承载客车底架时的应用参考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工装底架,101-滚轮,2-前段支撑架,3-中段支撑架,4-后段支撑架,5-第一尾段支撑架,501-第一底框,502-第一定位卡,503-第二定位卡,5031-第一支撑块,504-第三定位卡,505-第四定位卡,506-第五定位卡,507-第一导轨,508-第一加强板,6-第二尾段支撑架,601-第二底框,602-第六定位卡,603-第七定位卡,6031-第二支撑块,604-第八地位卡,605-第九定位卡,606-第十定位卡,607-第二导轨,608-第二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当本专利技术用于支撑燃油客车底架时,该工装包括工装底架1,工装底架1为水平放置的长方体框架结构,工装底架1下表面安装有若干个滚轮101;工装底架1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前段支撑架2、中段支撑架3、后段支撑架4和第一尾段支撑架5。如图2所示,第一尾段支撑架5包括第一底框501,该第一底框501为矩形,第一底框501上表面从左往右依次固定有两个第一定位卡502、两个第二定位卡503、两个第三定位卡504、四个第四定位卡505和两个第五定位卡506,其中两个第一定位卡502位于第一底框501左侧边上;第二定位卡503的顶端高度分别大于第一定位卡502、第三定位卡504、第四定位卡505和第五定位卡506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底架(1),所述工装底架(1)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安装有前段支撑架(2)、中段支撑架(3)、后段支撑架(4)、第一尾段支撑架(5)和第二尾段支撑架(6),其中工装底架(1)分别与第一尾段支撑架(5)、第二尾段支撑架(6)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尾段支撑架(5)包括第一底框(501),该第一底框(501)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卡(502)、第二定位卡(503)、第三定位卡(504)、第四定位卡(505)和第五定位卡(506),其中第一定位卡(502)位于第一底框(501)一端,第二定位卡(503)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一支撑块(5031),第五定位卡(506)位于第一底框(501)另一端;所述第一底框(501)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导轨(507),该第一导轨(507)与工装底架(1)相配合;所述第二尾段支撑架(6)包括第二底框(601),该第二底框(601)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固定有若干第六定位卡(602)、第七定位卡(603)、第八定位卡(604)、第九定位卡(605)和第十定位卡(606),其中第六定位卡(602)位于第二底框(601)一端,第七定位卡(603)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块(6031),第十定位卡(606)位于第二底框(601)另一端;所述第二底框(601)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二导轨(607),该第二导轨(607)与工装底架(1)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底架(1),所述工装底架(1)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安装有前段支撑架(2)、中段支撑架(3)、后段支撑架(4)、第一尾段支撑架(5)和第二尾段支撑架(6),其中工装底架(1)分别与第一尾段支撑架(5)、第二尾段支撑架(6)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尾段支撑架(5)包括第一底框(501),该第一底框(501)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固定有若干第一定位卡(502)、第二定位卡(503)、第三定位卡(504)、第四定位卡(505)和第五定位卡(506),其中第一定位卡(502)位于第一底框(501)一端,第二定位卡(503)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一支撑块(5031),第五定位卡(506)位于第一底框(501)另一端;所述第一底框(501)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一导轨(507),该第一导轨(507)与工装底架(1)相配合;所述第二尾段支撑架(6)包括第二底框(601),该第二底框(601)一表面从一端往另一端依次固定有若干第六定位卡(602)、第七定位卡(603)、第八定位卡(604)、第九定位卡(605)和第十定位卡(606),其中第六定位卡(602)位于第二底框(601)一端,第七定位卡(603)顶端一侧固定有第二支撑块(6031),第十定位卡(606)位于第二底框(601)另一端;所述第二底框(601)另一表面两相对侧边分别固定有若干第二导轨(607),该第二导轨(607)与工装底架(1)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承载客车用可替换式底架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刚罗国平朱洪雷刘霞卫琴徐梦龙程鹏杨亭任海龙王青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