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7370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2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蛋白质技术领域,提出了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一,投料:按照原料配比标准投入豆粕、酸和水,步骤二,升温:加热至105±10℃,步骤三,保温:使步骤二得到的液体温度保持在105±2℃,保温21小时,步骤四,中和:将步骤三得到的液体用纯碱中和,并用液碱调PH值至8.50‑8.70之间,步骤五,精制:将步骤四得到的液体升温至103±5℃,并保温3.5‑4h,再降温至85±10℃,最后通过加入盐酸回调PH值至4.82‑4.9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植物调味液工艺不能有效降低3‑氯1,2‑丙二醇(3‑MCPD)含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蛋白质
,涉及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酸水解植物调味液主要原料是采用东北优质脱脂大豆粕、玉米粕,经食品级盐酸水解、中和、除臭、浓缩、提纯精制而成的液体调味料,产品味道鲜美、醇厚,富含二十多种氨基酸,并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在食品界,尤其是调味品、香料、配料等行业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加工过程中产生3-氯1,2-丙二醇(3-MCPD),现有技术中的生产工艺不能有效降低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并存在工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植物调味液工艺不能有效降低3-氯1,2-丙二醇(3-MCPD)含量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一,投料:按照原料配比标准投入豆粕、酸和水,步骤二,升温:加热至105±10℃,步骤三,保温:使步骤二得到的液体温度保持在105±2℃,保温21小时,步骤四,中和:将步骤三得到的液体用纯碱中和,并用液碱调PH值至8.50-8.70之间,步骤五,精制:将步骤四得到的液体升温至103±5℃,并保温3.5-4h,再降温至85±10℃,最后通过加入盐酸回调PH值至4.82-4.95。进一步,还包括步骤六,过滤:将回调PH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操作。进一步,还包括步骤七,脱色:将步骤五得到的溶液升温至75±20℃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进一步,步骤五中,在通入蒸汽升温至103±5℃时,对液体进行搅拌。进一步,步骤四中用纯碱中和时,调整纯碱的加入速度,使中和过程无氨味。进一步,步骤二和步骤四中通过蒸汽进行升温。进一步,步骤六中过滤得到的滤渣用水清洗得到洗液,并将这部分洗液加入至步骤五的降温操作中。进一步,步骤一中的酸为盐酸,水为步骤六得到的洗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的工艺可以显著降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的3-氯1,2-丙二醇(3-MCPD),使调味液符合安全标准,且还具备能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符合生产需求,有助于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2、步骤六中,通过板框过滤机根据要求过滤,将液打入指定的贮液池中。在过滤过程中,过滤至1/3时取样化验,通过化验可以知道过滤情况,从而方便用户调节,保证产品过滤效果。3、步骤七的脱色,将滤液打入脱色罐,开始升温至75℃时,根据不同产品要求加入适量活性碳,75~80℃保温30分钟,测透光,符合标准进行过滤。滤前需将板框、管道中液体提前顶干净,以免影响液体颜色,从而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步骤五中,边搅拌边通入蒸汽加热,可以保证加热的均匀性,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并提高最终产品的均匀程度,保证产品质量。4、步骤六中用水清洗滤渣,并将洗液加入步骤五中,通过加入洗液使液体降温至85±10℃,可以使液体迅速降温,且能避免滤渣中植物调味液直接丢弃导致的浪费,从而减少企业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实施例1:步骤一,投料:按照原料配比标准投入豆粕、酸和水,步骤二,升温:通入蒸汽,加热至105±10℃,步骤三,保温:使步骤二得到的液体温度保持在105±2℃,保温21小时,步骤四,中和:将步骤三得到的液体用纯碱中和,调整纯碱的加入速度,使中和过程无氨味,最后用液碱调PH值至8.50-8.70之间,步骤五,精制:将步骤四得到的液体不断搅拌,并通过通入蒸汽升温至103±5℃,并保温3.5-4h,再降温至85±10℃,最后通过加入盐酸回调PH值至4.82-4.95。步骤六,过滤:将回调PH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操作。步骤七,脱色:将步骤六得到的溶液升温至75±20℃后,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进一步,步骤六中过滤得到的滤渣用水清洗得到洗液,并将这部分洗液加入至步骤五的降温操作中。进一步,步骤一中的酸为盐酸,水为步骤六得到的洗液。实施例2:步骤一,投料:按照原料配比标准投入豆粕、酸和水,步骤二,升温:通入蒸汽,加热至97℃,步骤三,保温:使步骤二得到的液体温度保持在82℃,保温6小时,步骤四,中和:将步骤三得到的液体用液碱调PH值至8.50-8.70之间,步骤五,精制:将步骤四得到的液体用盐酸调PH值为5。步骤六,过滤:将步骤五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操作。步骤七,脱色:将步骤六得到的溶液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实施例3:步骤一,投料:按照原料配比标准投入豆粕、酸和水,步骤二,升温:通入蒸汽,加热至100℃,步骤三,保温:使步骤二得到的液体温度保持在100℃,保温20小时,步骤四,中和:将步骤三得到的液体用液碱调PH值约为5,步骤五,精制:将步骤四得到的液体加入液碱,调节PH至8.4,用水蒸气搅拌进行加热后,样品温度达到90℃后停止加热,并保温10小时,最后加入盐酸,调节至PH5.0。步骤六,过滤:将步骤五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步骤七,脱色:将步骤六得到的溶液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按照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并将得到的液体进行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检测,结果如下表:(3-MCPD)/mg/kg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10.110.960.6820.161.201.1230.140.870.67从上表可知,实施例1中所得的液体能够有效去除水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3-氯1,2-丙二醇(3-MCPD),且误差率小,但实施例2-3中所得的液体的3-氯1,2-丙二醇(3-MCPD)的含量不稳定,且容易超出安全标准,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工艺可以显著降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的3-氯1,2-丙二醇(3-MCPD),使调味液符合安全标准,且还具备能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符合生产需求,有助于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

【技术保护点】
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投料:按照原料配比标准投入豆粕、酸和水,步骤二,升温:加热至105±10℃,步骤三,保温:使步骤二得到的液体温度保持在105±2℃,保温21小时,步骤四,中和:将步骤三得到的液体用纯碱中和,并用液碱调PH值至8.50‑8.70之间,步骤五,精制:将步骤四得到的液体升温至103±5℃,并保温3.5‑4h,再降温至85±10℃,最后通过加入盐酸回调PH值至4.82‑4.95。

【技术特征摘要】
1.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投料:按照原料配比标准投入豆粕、酸和水,步骤二,升温:加热至105±10℃,步骤三,保温:使步骤二得到的液体温度保持在105±2℃,保温21小时,步骤四,中和:将步骤三得到的液体用纯碱中和,并用液碱调PH值至8.50-8.70之间,步骤五,精制:将步骤四得到的液体升温至103±5℃,并保温3.5-4h,再降温至85±10℃,最后通过加入盐酸回调PH值至4.82-4.9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过滤:将回调PH得到的液体进行过滤操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水解植物调味液精制除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七,脱色:将步骤五得到的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义申马凤莲王海民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新味康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