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效思专利>正文

一种轻质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2854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质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轻质预制体包括有空心基体(1)或者实心轻质基体(5)、上面层板(2)、下面层板(3)和钢筋组件(4)。钢筋组件(4)中的上层钢筋网位于基体(1、5)的上方,钢筋组件(4)中的下层钢筋网位于基体(1、5)的下方,钢筋组件(4)中的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基体(1、5)的矩形通孔;混凝土制成的上面层板(2)之内含有上层钢筋网,混凝土制成的下面层板(3)之内含有下层钢筋网。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空心基体(1)或实心轻质基体(5),并辅以三个方向的钢筋来增强,通过注入混凝土形成上下面板和Z轴向支撑(6),构成具有空间力学特性的轻质预制体。

Light prefabricated bod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ightweight preform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wherein the lightweight preform comprises a hollow matrix (1) or a solid light matrix (5), an upper plywood (2), a lower plywood (3) and a reinforcing bar assembly (4). The reinforced component (4)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reinforcement mesh in the substrate (1, 5) above the reinforced component (4) lower mesh reinforcement in the base of the (1, 5) below the reinforced component (4) Z in the axial column reinforced (4C) through the substrate (1, 5) of the rectangular through the hole above laminates made of concrete; (2) within the upper containing steel mesh, the plate made of concrete (3) within the lower containing steel mesh. The invention adopts a hollow substrate (1) or light solid matrix (5), reinforced and supplemented with three directions to enhance, through the injection of concrete formed on the panel and the Z axial support (6), a lightweight prefabricated body ha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房屋的单元结构体,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用于构建房屋建筑的轻质预制体,以及应用轻质预制体进行装配式房屋的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建筑引起的环境和资源问题,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筑工业化,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上的重要课题。建筑中的主体部件是楼板、屋面板和墙板,数量最大,如何制造楼板、屋面板和墙板十分重要。在楼板、屋面板和墙板的中间部位抽空或填放轻体材料,制成空心楼盖,夹层楼盖,夹层保温墙体,以减轻重量,增大跨度,增加保温隔音性能,近些年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尤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然而现浇现场的湿作业有着诸多缺点,节能减排、建筑工业化则急切的呼唤预制的、叠合的能够满足抗震、节能、保温、隔音要求的夹层/空心/叠合板技术。采用抽芯、挤压的工艺使板的中间部位形成空腔,为板体空心,如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美国的SP预应力空心板;在板的中间部位填放空心管、空心箱、轻体材料块,占空间无强度,为填充空心;在板的中间部位填放有强度的轻体材料称为夾层板或曰三明治;以上三种技术已成为制板技术发展的主流。以上的技术与实心板相比,有很大的技术进步,亦尚有不足之处:在应用范围上,板体空心只适合预制板的制造工艺;填充空心及夾层,多用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工艺;预制的和具有预制和现浇双重优点的叠合板,只有钢筋桁架叠合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PK板)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但它们都是实心板,自重大、跨度亦受到限制。在力学性能上,板体空心的预制混凝土空心板为単向受力板,现有的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SP预应力空心板都不满足“强连接弱构件”的设计要求,抗震性能差,成为其应用的瓶颈;填充空心的现浇混凝土空心板,一种是条形管状体填芯,由于管状体两个方向的惯性矩不同,刚度不均匀,跨度较大板厚度较厚的圆孔板,其空心率较低;另一种是方形箱状体填芯,形成的平面结构的空浻,力学性能较差,构造钢筋用量较多,角处存在应力集中;在材料、工艺上,所用GRC材料制作的空心填芯,破损率较大、自重较大、亦不便于铺设管线。在管线维修方面,均未考虑“CSI”百年建筑的设汁理念;现有的夹层只起到填充和保温的功能。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需要研发一种,应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叠合板结构,力学性能好,抗震、节能,适用于建筑工业化的夹层/空心/叠合板技术及发展装配式房屋的建造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解决现有建筑用楼板、墙板、屋面板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保温、阻燃的轻质预制体。该轻质预制体一方面可以是采用空心基体(1)作为模壳,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实心轻质基体(5)作为模壳;在所述模壳的上下辅以三个方向的钢筋来增强,通过注入混凝土形成轻质预制体的上面板(2)、下面板(3)和Z轴向支撑(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轻质预制体,其包括有空心基体(1)、上面层板(2)、下面层板(3)和钢筋组件(4);所述钢筋组件(4)由三个方向铺放的钢筋经结合点绑扎得到;钢筋组件(4)中的上层钢筋网位于空心基体(1)的上方,钢筋组件(4)中的下层钢筋网位于空心基体(1)的下方,钢筋组件(4)中的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空心基体(1)的矩形通孔;混凝土制成的上面层板(2)之内含有上层钢筋网,混凝土制成的下面层板(3)之内含有下层钢筋网;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上设有AA凹槽(1A1)和AB凹槽(1A2);所述AA凹槽(1A1)用于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所述AB凹槽(1A2)用于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AA侧面板(1B)与AC侧面板(1D)为相对面板设置;在AA侧面板(1B)的底部上设有AC凹槽(1B1),所述AC凹槽(1B1)用于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的一端;在AC侧面板(1D)上设有AE凹槽(1C1),所述AE凹槽(1C1)用于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的另一端;AB侧面板(1C)与AD侧面板(1E)为相对面板设置;在AB侧面板(1C)上设有AD凹槽(1C1),所述AD凹槽(1C1)用于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的一端;在AD侧面板(1E)上设有AF凹槽(1E1),所述AF凹槽(1E1)用于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的另一端;空心基体(1)的中部设有支撑模壳体(1G),支撑模壳体(1G)的中部设有AA矩形通孔(1F),所述AA矩形通孔(1F)用于铺放Z轴向立柱钢筋(4C);上面层板(2)的下方有下凸起(2A);下面层板(3)的上方有上凸起(3A);钢筋组件(4)包括有上层X轴向钢筋(4A)、上层Y轴向钢筋(4B)、Z轴向立柱钢筋(4C)、下层X轴向钢筋(4D)和下层Y轴向钢筋(4E);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的AA凹槽(1A1)中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的AB凹槽(1A2)中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且上层Y轴向钢筋(4B)与上层X轴向钢筋(4A)在结交点处绑扎形成上层钢筋网;在空心基体(1)的AA侧面板(1B)的AC凹槽(1B1)与AC侧面板(1D)的AE凹槽(1C1)之间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在空心基体(1)的AB侧面板(1C)的AD凹槽(1C1)与AD侧面板(1E)的AF凹槽(1E1)之间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且下层Y轴向钢筋(4E)与下层X轴向钢筋(4D)在结交点处绑扎形成下层钢筋网;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空心基体(1)的矩形通孔,且Z轴向立柱钢筋(4C)与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在结交点处绑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轻质预制体,其包括有实心轻质基体(5)、上面层板(2)、下面层板(3)和钢筋组件(4);所述钢筋组件(4)由三个方向铺放的钢筋经结合点绑扎得到;钢筋组件(4)中的上层钢筋网位于实心轻质基体(5)的上方,钢筋组件(4)中的下层钢筋网位于实心轻质基体(5)的下方,钢筋组件(4)中的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实心轻质基体(5)的EA矩形通孔(5C);混凝土制成的上面层板(2)之内含有上层钢筋网,混凝土制成的下面层板(3)之内含有下层钢筋网;在实心轻质基体(5)的顶部面板(5A)上设有EA凹槽(5A1)和EB凹槽(5A2);所述EA凹槽(5A1)用于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所述EB凹槽(5A2)用于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在实心轻质基体(5)的底部面板(5B)上设有EC凹槽(5B1)和ED凹槽(5B2);所述EC凹槽(5B1)用于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所述ED凹槽(5B2)用于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在实心轻质基体(5)的中部设有EA矩形通孔(5C),所述EA矩形通孔(5C)用于铺放Z轴向立柱钢筋(4C);上面层板(2)的下方有下凸起(2A);下面层板(3)的上方有上凸起(3A);钢筋组件(4)包括有上层X轴向钢筋(4A)、上层Y轴向钢筋(4B)、Z轴向立柱钢筋(4C)、下层X轴向钢筋(4D)和下层Y轴向钢筋(4E);在实心轻质基体(5)的顶部面板(5A)的EA凹槽(5A1)中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在实心轻质基体(5)的顶部面板(5A)的EB凹槽(5A2)中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且上层Y轴向钢筋(4B)与上层X轴向钢筋(4A)在结交点处绑扎形成上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轻质预制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预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预制体包括有空心基体(1)、上面层板(2)、下面层板(3)和钢筋组件(4);所述钢筋组件(4)由三个方向铺放的钢筋经结合点绑扎得到;钢筋组件(4)中的上层钢筋网位于空心基体(1)的上方,钢筋组件(4)中的下层钢筋网位于空心基体(1)的下方,钢筋组件(4)中的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空心基体(1)的矩形通孔;混凝土制成的上面层板(2)之内含有上层钢筋网,混凝土制成的下面层板(3)之内含有下层钢筋网;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上设有AA凹槽(1A1)和AB凹槽(1A2);所述AA凹槽(1A1)用于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所述AB凹槽(1A2)用于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AA侧面板(1B)与AC侧面板(1D)为相对面板设置;在AA侧面板(1B)的底部上设有AC凹槽(1B1),所述AC凹槽(1B1)用于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的一端;在AC侧面板(1D)上设有AE凹槽(1C1),所述AE凹槽(1C1)用于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的另一端;AB侧面板(1C)与AD侧面板(1E)为相对面板设置;在AB侧面板(1C)上设有AD凹槽(1C1),所述AD凹槽(1C1)用于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的一端;在AD侧面板(1E)上设有AF凹槽(1E1),所述AF凹槽(1E1)用于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的另一端;空心基体(1)的中部设有支撑模壳体(1G),支撑模壳体(1G)的中部设有AA矩形通孔(1F),所述AA矩形通孔(1F)用于铺放Z轴向立柱钢筋(4C);上面层板(2)的下方有下凸起(2A);下面层板(3)的上方有上凸起(3A);钢筋组件(4)包括有上层X轴向钢筋(4A)、上层Y轴向钢筋(4B)、Z轴向立柱钢筋(4C)、下层X轴向钢筋(4D)和下层Y轴向钢筋(4E);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的AA凹槽(1A1)中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的AB凹槽(1A2)中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且上层Y轴向钢筋(4B)与上层X轴向钢筋(4A)在结交点处绑扎形成上层钢筋网;在空心基体(1)的AA侧面板(1B)的AC凹槽(1B1)与AC侧面板(1D)的AE凹槽(1C1)之间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在空心基体(1)的AB侧面板(1C)的AD凹槽(1C1)与AD侧面板(1E)的AF凹槽(1E1)之间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且下层Y轴向钢筋(4E)与下层X轴向钢筋(4D)在结交点处绑扎形成下层钢筋网;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空心基体(1)的矩形通孔,且Z轴向立柱钢筋(4C)与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在结交点处绑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预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预制体包括有空心基体(1)、上面层板(2)、下面层板(3)和钢筋组件(4);所述钢筋组件(4)由三个方向铺放的钢筋经结合点绑扎得到;钢筋组件(4)中的上层钢筋网位于空心基体(1)的上方,钢筋组件(4)中的下层钢筋网位于空心基体(1)的下方,钢筋组件(4)中的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空心基体(1)的矩形通孔;混凝土制成的上面层板(2)之内含有上层钢筋网,混凝土制成的下面层板(3)之内含有下层钢筋网;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上设有AA凹槽(1A1)和AB凹槽(1A2);所述AA凹槽(1A1)用于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所述AB凹槽(1A2)用于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AA侧面板(1B)与AC侧面板(1D)为相对面板设置;在AA侧面板(1B)的底部上设有AC凹槽(1B1),所述AC凹槽(1B1)用于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的一端;在AC侧面板(1D)上设有AE凹槽(1C1),所述AE凹槽(1C1)用于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的另一端;AB侧面板(1C)与AD侧面板(1E)为相对面板设置;在AB侧面板(1C)上设有AD凹槽(1C1),所述AD凹槽(1C1)用于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的一端;在AD侧面板(1E)上设有AF凹槽(1E1),所述AF凹槽(1E1)用于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的另一端;空心基体(1)的中部设有支撑模壳体(1G),支撑模壳体(1G)的中部设有AA矩形通孔(1F),所述AA矩形通孔(1F)用于铺放Z轴向立柱钢筋(4C);上面层板(2)的下方有下凸起(2A);下面层板(3)的上方有上凸起(3A);钢筋组件(4)包括有上层X轴向钢筋(4A)、上层Y轴向钢筋(4B)、Z轴向立柱钢筋(4C)、下层X轴向钢筋(4D)和下层Y轴向钢筋(4E);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的AA凹槽(1A1)中铺放上层Y轴向钢筋(4B);在空心基体(1)的正面面板(1A)的AB凹槽(1A2)中铺放上层X轴向钢筋(4A);且上层Y轴向钢筋(4B)与上层X轴向钢筋(4A)在结交点处绑扎形成上层钢筋网;在空心基体(1)的AA侧面板(1B)的AC凹槽(1B1)与AC侧面板(1D)的AE凹槽(1C1)之间铺放下层Y轴向钢筋(4E);在空心基体(1)的AB侧面板(1C)的AD凹槽(1C1)与AD侧面板(1E)的AF凹槽(1E1)之间铺放下层X轴向钢筋(4D);且下层Y轴向钢筋(4E)与下层X轴向钢筋(4D)在结交点处绑扎形成下层钢筋网;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空心基体(1)的矩形通孔,且Z轴向立柱钢筋(4C)与上层钢筋网和下层钢筋网在结交点处绑扎。2.一种轻质预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预制体包括有实心轻质基体(5)、上面层板(2)、下面层板(3)和钢筋组件(4);所述钢筋组件(4)由三个方向铺放的钢筋经结合点绑扎得到;钢筋组件(4)中的上层钢筋网位于实心轻质基体(5)的上方,钢筋组件(4)中的下层钢筋网位于实心轻质基体(5)的下方,钢筋组件(4)中的Z轴向立柱钢筋(4C)穿过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效思李月明彭月湛侯志军王健李绰张永红张燕芹张辉张逊蔡亦尘
申请(专利权)人:张效思北京仟世达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宇星国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