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连接片结构和电池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11113 阅读:4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公开了软连接片结构,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一体成型,片状结构包括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熔断缺口;连接片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弯折片,两个弯折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片外侧端弯折形成,且两个第一弯折片呈并列布置在连接片的两侧上。软连接片结构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连接片上设有熔断缺口,有利于短路熔断,这样,片状结构可以通过在连接片的两外侧端,弯折形成第一弯折片,两个第一弯折片并列在连接片的上方,位于连接片的两侧,厚度大大减少,当电池顶盖封盖在壳体的上端开口时,软连接片结构厚度减少,不会占据过大的空间,适当增大电芯的容量,达到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效果。

Soft connection chip structure and battery top cov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ttery, discloses a soft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wo laminated sheet structure arrangement, sheet structure molding, sheet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connecting piece connecting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fuse gap; the first bent plate are respectively form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iece on the lateral end is bent to form a connecting sheet two a bent plat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two, and the first bending piece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iece. Film structure includes two overlap sheet structure layout of the soft connection, sheet structure connection piece is provided with a fuse gap, is conducive to the short fuse, this sheet structure can be obtained by two in the lateral end of the connecting piece, bent to form a first bent plate two, a first bent plate in parallel above the connecting piec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thickness is greatly reduced, when the battery cover cover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shell opening, flexible connection structure thickness reduced, does not occupy much space, increasing the electric core capacity, to increase the battery's energy density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连接片结构和电池顶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的
,尤其涉及软连接片结构和包括该软连接片结构的电池顶盖。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小型化、轻便化及便携带化,如摄像机、笔记本以及手机等,这些电子产品的驱动电源也向着高容量、高安全性以及轻便化的方向发展,锂电池以其高容量等优良特性,广泛地运用在电子产品中。锂电池包括壳体、电池顶盖以及电芯等,其中电芯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上端具有上端开口,电池顶盖则封闭在壳体的上端的开口,再通过形成在电池顶盖上的导电片,则可以将锂电池与外部的电子元件电性连接,实现供电,当然,电芯的容量则与电池的容量直接相关,也就是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芯的容量相关。为了实现电池的功能,需要将电池顶盖与电芯直接进行连接,一般情况下,通过设置在软连接片结构将电芯与极柱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软连接片结构通过多次单边折弯以后,其形成的厚度过大,这样,软连接片结构占据壳体内部过大的空间,导致难以提供电芯的容量,也就是说,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软连接片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提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软连接片结构,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一体成型,所述片状结构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熔断缺口;所述连接片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弯折片,两个所述弯折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片外侧端弯折形成,且两个所述第一弯折片呈并列布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两侧上。进一步的,所述熔断缺口呈条状,且垂直于所述连接片外侧端。进一步的,所述片状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弯折片,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的内侧端分别对应对接在所述连接片的外侧端,两个所述第一弯折片的内侧端分别对应对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的外侧端;所述第二弯折片呈叠合状形成在所述连接片的上方,且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并列布置;所述第一弯折片呈叠合状形成在所述第二弯折片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弯折片的外侧端与所述第一弯折片的内侧端之间形成有第一弯折过渡区域,所述第一弯折过渡区域中形成有第一缺口条,所述第一缺口条沿所述第一弯折过渡区域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缺口条的两端分别成弧形状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弯折过渡区域呈弧形弯曲状。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片的外侧端与所述第二弯折片的内侧端之间形成有第二弯折过渡区,所述第二弯折过渡区中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沿所述第二弯折过渡区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缺口的两端分别成弧形状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弯折过渡区呈弧形弯曲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池顶盖,包括上述的软连接片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软连接片结构,软连接片结构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的连接片上设有熔断缺口,有利于短路熔断,这样,片状结构可以通过在连接片的两外侧端,弯折形成第一弯折片,两个第一弯折片并列在连接片的上方,位于连接片的两侧,厚度大大减少,当电池顶盖封盖在壳体的上端开口时,软连接片结构厚度减少,不会占据过大的空间,适当增大电芯的容量,达到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片的剖切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连接片结构未进行弯折之前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软连接片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软连接片结构运用在电池的电池顶盖中,电池可以是锂电池或者其他各种类型的电池。软连接片结构为双片叠合状结构,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为一体成型,且片状结构包括连接片103以及通过在连接片103两外侧端外弯折形成在连接片103上的两个第一弯折片101,该两个第一弯折片101形成在连接片103上表面的上方,且两个第一弯折片101并列布置,分别位于连接片103的两侧。上述提供的软连接片结构为双片叠合状结构,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片状结构包括连接片103,连接片103上设有熔断缺口108,有利于短路熔断,这样,则可以通过在连接片103的两外侧端,分别弯折形成第一弯折片101,且两个第一弯折片101呈并列布置,布置在连接片103上表面的上方,且位于连接片103的两侧,这样,对于整个软连接片结构而言,其厚度则可以大大减少,当电池顶盖封盖在壳体的上端开口时,软连接片结构厚度减少,不会占据壳体内部过大的空间,进而可以适当增大电芯的容量,达到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效果。当需要软连接片结构与电芯连接时,两个片状结构之间的第一弯折片101之间张开形成夹持空间100,利用两个第一弯折片101夹持电芯的连接结构则可。本实施例中,在连接片103中设有多个熔断缺口108,多个熔断缺口108沿着片状结构的弯折处的长度方向布置,这样,当电池发生短路时,可以便于软连接片结构熔断,断开极柱与电芯之间的连接。具体地,熔断缺口108成长条状,且熔断缺口108沿垂直于片状结构的弯折处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熔断缺口108根据软连接片结构的连接特性而定,可以是在连接片103的两端中设置,也可以是在一端中设置,熔断缺口108可以是外周封闭的孔,也可以是形成有侧端开口的孔,具体可视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片状结构还包括由两个第二弯折片106,其中,两个第二弯折片106的内侧端分别对接在连接片103的外侧端,两个第一弯折片101的内侧端分别对应对接在两个第二弯折片106的外侧端。在实际操作中,将两个第二弯折片106的内侧端相对于连接片103的外侧端朝下弯折,使得第二弯折片106叠合状位于连接片103的上方,且两个第二弯折片106并列布置;将两个第一弯折片101的内侧端相对于第二弯折片106的外侧端弯折,使得两个第一弯折片101分别对应叠合状位于两个第二弯折片106的上方。这样,连接片103、第二弯折片106以及第一弯折片101之间呈自下而上叠合状布置,且两个第二弯折片106之间呈并列布置,两个第一弯折片101之间呈并列布置。当利用软连接片结构进行连接时,将连接片103与极柱连接,第一弯折片101则可以与电芯进行连接,使得极柱与电芯之间实现连接。上述提供的软连接片结构,其通过在连接片103的两外侧端,分别弯折第二弯折片106以及第一弯折片101,且两个第二弯折片106呈并列布置,两个第一弯折片101呈并列布置,这样,对于整个软连接片结构而言,其厚度则可以大大减少,当电池顶盖封盖在壳体的上端开口时,软连接片结构厚度减少,不会占据壳体内部过大的空间,进而可以适当增大电芯的容量,达到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弯折片101的内侧端与第二弯折片106的外侧端之间形成的第一弯折过渡区域105,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过渡区域105形成有第一缺口条107,该第一缺口条107沿着第一弯折过渡区域105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第一缺口条107的两端封闭,也就是说,第一缺口条107的两端不会贯穿,这样,则便于第一弯折片101与第二弯折片106之间的弯折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软连接片结构和电池顶盖

【技术保护点】
软连接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一体成型,所述片状结构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熔断缺口;所述连接片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弯折片,两个所述弯折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片外侧端弯折形成,且两个所述第一弯折片呈并列布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两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软连接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叠合布置的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一体成型,所述片状结构包括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熔断缺口;所述连接片的两侧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弯折片,两个所述弯折片分别通过所述连接片外侧端弯折形成,且两个所述第一弯折片呈并列布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两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连接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缺口呈条状,且垂直于所述连接片外侧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软连接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结构还包括两个第二弯折片,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的内侧端分别对应对接在所述连接片的外侧端,两个所述第一弯折片的内侧端分别对应对接在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的外侧端;所述第二弯折片呈叠合状形成在所述连接片的上方,且两个所述第二弯折片并列布置;所述第一弯折片呈叠合状形成在所述第二弯折片的上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连接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朝阳王有生王四生覃太平李银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德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