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布置形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92055 阅读:1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计技术,涉及直升机球柔性旋翼、球柔性尾桨阻尼器的布置形式。一种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叶间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将叶间布置的阻尼器与桨毂支臂的两个连接节点都布置在桨毂支臂的变距轴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消除了叶间布置阻尼器在直升机飞行和桨叶操纵时由于桨叶的变距运动产生的位移,从而避免产生除提供桨叶摆振阻尼引起的载荷之外的额外载荷,降低桨毂结构件载荷,提高桨毂结构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布置形式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计技术,涉及直升机球柔性旋翼、球柔性尾桨阻尼器的布置形式。
技术介绍
:直升机球柔性旋翼桨毂和尾桨桨毂主要由桨毂中央件、弹性轴承、桨毂支臂、阻尼器等组成。其中阻尼器布置形式分为传统布置和叶间布置两种。阻尼器传统布置如图1所示,阻尼器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零件与桨毂中央件连接,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零件与桨毂支臂连接;阻尼器叶间布置如图2所示,阻尼器两端分别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零件与桨毂支臂连接。目前的阻尼器叶间布置的桨毂,桨毂支臂上与阻尼器连接节点在桨叶变距轴线外,图3所示,在直升机飞行和桨叶操纵时,桨叶的变距运动会使阻尼器产生位移,使得阻尼器产生除提供桨叶摆振阻尼载荷之外的额外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叶间布置形式,消除叶间布置阻尼器在直升机飞行和桨叶操纵时由于桨叶的变距运动产生的位移,避免叶间布置阻尼器产生除提供桨叶摆振阻尼载荷之外的额外载荷,通过降低结构件载荷提高桨毂结构件的寿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叶间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将叶间布置的阻尼器与桨毂支臂的两个连接节点都布置在桨毂支臂的变距轴线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消除了叶间布置阻尼器在直升机飞行和桨叶操纵时由于桨叶的变距运动产生的位移,从而避免产生除提供桨叶摆振阻尼引起的载荷之外的额外载荷,降低桨毂结构件载荷,提高桨毂结构件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阻尼器传统布置桨毂示意图,阻尼器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零件与桨毂中央件连接,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零件与桨毂支臂连接。图2为目前阻尼器叶间布置桨毂示意图,阻尼器两端分别通过关节轴承及连接零件与桨毂支臂连接。由于连接节点不再桨叶变距轴线上,图3为目前阻尼器叶间布置桨毂,当桨叶相对初始位置作变距运动时,阻尼器长度会发生改变,产生除为桨叶提供摆振阻尼之外的额外载荷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夹板连接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夹板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4片桨叶结构构型,每个桨毂支臂15由上夹板1和下夹板2组成。在上夹板的对称轴线3上有螺栓孔4和螺栓孔5,图5所示。在下夹板的对称轴线6上也有螺栓孔7和螺栓孔8分别与上夹板的对称轴线上的螺栓孔4和螺栓孔5对应,图6所示。螺栓孔4和螺栓孔7共同组成桨毂支臂与阻尼器连接的一个节点,螺栓孔5和螺栓孔8共同组成桨毂支臂与阻尼器连接的另一个节点。每个桨毂支臂分别通过关节轴承9、10和螺栓11、12与桨毂支臂两边的阻尼器13和阻尼器14连接,关节轴承球心位于桨毂支臂15的桨叶变距轴线16上,图4所示。实施例2:实施例1中的上夹板和下夹板合为一个整体结构件,该构件的对称轴线上有类似实施例1沿轴线布置的两个并排的螺栓孔,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直升机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布置形式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叶间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将叶间布置的阻尼器与桨毂支臂的两个连接节点都布置在桨毂支臂的变距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柔性桨毂阻尼器叶间布置形式,其特征在于:将叶间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海鹰徐朝梁丁阳吴明忠章华李满福赵青孙文芳江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