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83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其中,客车室吸能区包括:设于车体一端的端墙和闸墙;端墙和闸墙的下端通过边梁连接,端墙和闸墙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纵向梁,端墙和闸墙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压溃吸能装置。通过闸墙以及闸墙和车体的端墙之间压溃吸能装置、连接梁和纵向梁的设置,当车体遇到碰撞时,客车室吸能区可以吸收车体在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减少对车体内的旅客的伤害,提高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轨道车辆发生碰撞,会对车体内部的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

Energy absorption zone and track vehicle of passenger car roo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assenger room energy absorbing area and rail vehicles, including buses, room energy absorbing area includes: at one end of the body wall and the wall; at the lower end wall and the wall of the side beam is connected through at least two longitudinal beams are connected between the end wall and the wall, at least two crushing th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end wall and wall. Through the gate between wall and wall and the end wall crushing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connecting beam and longitudinal beam is provided, when the vehicle encounters collision, can absorb the body in the event of a collision and impact energy absorbing car room, to reduce vehicle passenger injury, improve the rail vehicle safety and stabilit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rail vehicle collides and causes damage to passengers inside the vehicl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一般的轨道车辆,例如普通车车和高速动车组等,车体组成结构包括:端墙、侧墙、车顶及底架等。目前,轨道车辆车速较低时,如果发生碰撞,则由车体的端墙、侧墙和车体上的其他部件的变形来吸收能量。然而,现有的轨道车辆(例如高速动车组),如果发生碰撞,会对车体内部的乘客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已解决现有的轨道车辆在高速运行,如果发生碰撞,会对车体内部的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客车室吸能区,包括:设于车体一端的端墙和闸墙;上述端墙和上述闸墙的下端通过边梁连接,上述端墙和上述闸墙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纵向梁,上述端墙和上述闸墙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压溃吸能装置。可选的,上述压溃吸能装置为吸能盒,上述吸能盒为内部空腔的壳体。可选的,上述吸能盒内部设有支撑片,上述支撑片的中部镂空。可选的,上述端墙和上述闸墙之间还设有垂向的支撑梁,上述支撑梁分别与上述边梁及上述纵向梁连接。可选的,上述闸墙包括:倒U形的闸墙框架和位于上述闸墙框架内并与其顶端连接的两根闸墙立柱,上述闸墙框架两端分别与上述的边梁连接,上述闸墙立柱的下端与车体的底架连接。可选的,上述端墙包括:倒U形的端墙框架和位于上述端墙框架内并与其顶端连接的两根端墙立柱,上述端墙框架两端分别与上述的边梁连接,上述端墙立柱的下端与车体的底架连接。可选的,每个上述压溃吸能装置的一端与闸墙立柱连接,另一端与端墙立柱连接。可选的,位于上述客车室吸能区顶部的纵向梁与位于上述客车室吸能区侧面的纵向梁之间通过弯梁连接。可选的,连接上述端墙顶部和上述闸墙顶部的纵向梁为方梁。可选的,上述闸墙立柱与上述闸墙框架连接有至少两根横向梁,上述端墙立柱与上述端墙框架连接有至少两根横向梁。可选的,上述纵向梁为帽型梁或乙型梁。可选的,上述支撑梁为帽型梁。可选的,上述弯梁为帽型梁。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上述车体的任意一端设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室吸能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其中,客车室吸能区包括:设于车体一端的端墙和闸墙;端墙和闸墙的下端通过边梁连接,端墙和闸墙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纵向梁,端墙和闸墙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压溃吸能装置。通过闸墙以及闸墙和车体的端墙之间压溃吸能装置、连接梁和纵向梁的设置,当车体遇到碰撞时,客车室吸能区可以吸收车体在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减少对车体内的旅客的伤害,提高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轨道车辆发生碰撞,会对车体内部的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端墙;2:闸墙;3:吸能装置;4:边梁;5:纵向梁;6:弯梁;7:横向梁;8:支撑梁;11:端墙框架;12:端墙立柱;21:闸墙框架;22:闸墙立柱;31: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33:支撑片;331:通孔;100:客车室吸能区;200:车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或“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客车室吸能区是在现有车体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闸墙,在闸墙和与其靠近的端墙1之间设置纵向梁和压溃吸能装置,从而,形成客车室吸能区。客车室吸能区可以吸收车体在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减少对车体内的旅客的伤害,提高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轨道车辆发生碰撞,会对车体内部的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实施例一图1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的内容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客车室吸能区100的闸墙2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2的内容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客车室吸能区100的端墙1侧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客车室吸能区100包括:设于车体200一端的端墙1和闸墙2。具体的,上述端墙1可以是车体200前端或者后端中任意一端的端墙。闸墙2和靠近的端墙1之间的距离在500毫米~1200毫米之间。端墙1和闸墙2的下端边梁4连接,端墙1和闸墙2之间设有至少两根纵向梁5。端墙1和闸墙2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压溃吸能装置3。具体的,端墙1和闸墙2的下端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的至少两个边梁4分别进行连接。具体的,端墙1和闸墙2之间设有至少两根纵向梁5,使得闸墙2与端墙1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从而,增加客车室吸能区100的抗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进一步消耗冲击能量,提高轨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参考图1和图2,可选的,端墙1和闸墙2之间还设有垂向的支撑梁8,支撑梁8分别与边梁4及纵向梁5连接。支撑梁8用于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客车室吸能区100的强度。图3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3的内容是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100中的压溃吸能装置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实施例一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的内容是本专利技术客车室吸能区100中的压溃吸能装置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4,可选的,上述压溃吸能装置3为吸能盒,上述吸能盒为内部空腔的壳体。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压溃吸能装置3是由不锈钢材料(例如,型号为A588的不锈钢)制成的箱体结构或钛钢制成的箱体结构,在受到外力时,会通过发生变形而起到吸能缓冲的作用。可选的,上述吸能盒内部设有支撑片,支撑片的中部镂空。具体的,压溃吸能装置3可以为吸能盒的结构形式,其结构是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包括相互连接形成空腔的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为提高其变形吸能能力,所述吸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客车室吸能区和轨道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室吸能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车体一端的端墙和闸墙;所述端墙和所述闸墙的下端通过边梁连接,所述端墙和所述闸墙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纵向梁,所述端墙和所述闸墙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压溃吸能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室吸能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车体一端的端墙和闸墙;所述端墙和所述闸墙的下端通过边梁连接,所述端墙和所述闸墙之间连接有至少两根纵向梁,所述端墙和所述闸墙之间设有至少两个压溃吸能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任一项所述的客车室吸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吸能装置为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为内部空腔的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车室吸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内部设有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中部镂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室吸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和所述闸墙之间还设有垂向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分别与所述边梁及所述纵向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室吸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闸墙包括:倒U形的闸墙框架和位于所述闸墙框架内并与其顶端连接的两根闸墙立柱,所述闸墙框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边梁连接,所述闸墙立柱的下端与车体的底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车室吸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包括:倒U形的端墙框架和位于所述端墙框架内并与其顶端连接的两根端墙立柱,所述端墙框架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刘莉李欣伟张相宁郭志勇高晓霞米莉艳李明高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