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5,6-双氢-胆甾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585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类结构新颖的具有5,6-双氢-胆固醇骨架的甾体分子以及它们的合成方法,这类化合物可以用来合成OSW-1类似物5,6-双氢-OSW-1。该5,6-双氢-胆甾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图,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合成5,6-双氢-OSW-1,操作简便,更加具有原子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6-双氢-胆甾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类结构新颖的具有5,6-双氢-胆固醇骨架的甾体分子以及它们的合成方法,这类化合物可以用来合成OSW-1类似物5,6-双氢-OSW-1。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合成5,6-双氢-OSW-1,操作简便,更加具有原子经济性。
技术介绍
1992年,东京大学医药学院的Y.Sashida研究小组从一种原产于南非的常绿观赏植物Ornithogalum saunderside的地下球茎中分离出一系列具有胆固醇骨架的皂甙,它们只是在甙元的3-位和二糖配基的2”-位上略有不同,均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活性,作为主要提取物的虎眼万年青皂甙(OSW-1,化合物1)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极强的杀伤力,比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几种抗癌药物如丝裂霉素(Mitomycin)、阿霉素(Adriamycin)、紫杉醇(Taxol)等的效力高出10-100倍。更为重要的是,虽然OSW-1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都具有很好的活性,但是它对人的正常肺细胞的毒害却很小(IC501500nM)(参见Phytochemistry,1992,31,3969;Bioorg.&Med.Chem.Lett.,1997,7,633),其具体结构如下 由于OSW-1所具有的极强的抗癌活性以及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并且含该化合物的植物资源较少,所以这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五个小组完成了OSW-1及其甙元的合成(P.L.Fuchs小组参见Tetra.Lett.,1998,39,1099;惠永正小组参见J.Org.Chem.,1999,64,202;Z.D.Jin小组参见J.Am.Chem.Soc.,2002,124,6576;J.W.Morzycki小组参见Carbohydrate Res.,2002,337,1269和田伟生小组参见Tetra.Lett.,2003,44,9375)。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许多OSW-1及其甙元类似物被合成出来,但是其中许多类似物没有活性或者活性很弱。俞飚小组发现16α-羟基-OSW-1(化合物2)的抗肿瘤活性很弱,23-氧杂-OSW-1(化合物3)的生物活性比OSW-1高100倍,5,6-双氢-OSW-1(化合物4)、22-去氧-OSW-1(化合物5)和26,27-去甲基-OSW-1(化合物6)的生物活性也高于OSW-1 其中,Ac是乙酰基,MBz是对甲氧基苯甲酰基。俞飚小组以去氢表雄酮8为起始原料,通过氢化还原5,6-双键得到表雄酮9,然后采用类似合成OSW-1的方法,用15步以3.8%的总收率合成了5,6-双氢-OSW-1(参见Chin.J.Chem.2004,22,994) 而去氢表雄酮8则由天然的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经六步反应降解而来,总收率在25-50%之间(参见J.Am.Chem.Soc.,1940,62,3350;J.Org.Chem.,1956,21,520) a,Ac2O,200℃;b,CrO3;c,NaOAc;d,盐酸羟胺;e,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f,K2CO3,MeOH。显然,这种利用甾体皂甙元的合成策略有很多缺点,比如降解工艺陈旧、操作步骤繁琐、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更重要的是甾体皂甙元的碳骨架及其官能团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必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田伟生等人长期致力于资源性化合物的合理利用研究,特别是甾体皂甙元的合理利用,他们发展了一种直接利用薯蓣皂甙元完整骨架合成OSW-1甙元的方法(CN02145066.8);他们还发展了一种高效的合成26-溴代-16,22-二氧代-胆甾醇化合物的方法(参见CN 200610029252.2)。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遵照原子经济性的原则进行资源性化合物的化学转化,以剑麻皂甙元(tigogenin)为原料,利用其完整骨架和既有官能团合成了一系列具有5,6-双氢-胆固醇骨架的C-27甾体分子,这些化合物可以进一步用来合成5,6-双氢-OSW-1。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6-双氢-胆甾化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合成上述5,6-双氢-胆甾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供一种上述5,6-双氢-胆甾化合物的用途,用于合成OSW-1类似物5,6-双氢-OSW-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5,6-双氢-胆甾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R1为H、MOM、Bn、PMB、THP、Tr、Ac、Bz、Piv、TMS、TES、TBS或者TBDPS;R2为H或者与R4成16,17-双键;R3为SMe、SEt、SPh、SCH2Ph、S(CH2)nSAc或者与R4成S(CH2)nS;R4为SMe、SEt、SPh、SCH2Ph、与R3成S(CH2)nS或者与R2成16,17-双键;n=2或3;其中,Me是甲基,Et是乙基,Ph是苯基,MOM是甲氧亚甲基,Bn是苄基,PMB是对甲氧基苄基,THP是四氢吡喃基,Tr是三苯甲基,Ac是乙酰基,Bz是苯甲酰基,Piv是特戊酰基,TMS是三甲基硅基,TES是三乙基硅基,TBS是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DPS是叔丁基二苯基硅基。上述甾体化合物可以进一步描述为如下结构 其中,R5为SMe、SEt、SPh、SCH2Ph或者S(CH2)nS;R6为SMe、SEt、SPh、SCH2Ph或者S(CH2)nSAc;R1和各基团的定义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5,6-双氢-胆甾化合物通过方法1)、方法2)、方法3)或者方法1)~2)合成方法1)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化合物11、硫醇和催化剂在0~50℃反应0.1~20小时,得到化合物12;化合物11与硫醇及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1~5∶0.01~5;方法2)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化合物12、催化剂和醋酐在0~50℃反应5分钟~20小时,得到化合物13;化合物12、醋酐与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1~50∶0.01~5;方法3)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化合物11、硫醇和催化剂,在0~50℃反应0.1~20小时,然后直接向体系中加入醋酐,反应5分钟~20小时,得到化合物13;化合物11、硫醇、醋酐及催化剂的摩尔比是1∶1~5∶1~50∶0.01~5;上述反应中所述的非质子性溶剂是CH2Cl2、CHCl3、CCl4、1,2-二氯乙烷、THF、乙醚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的催化剂是AlCl3、BF3·Et2O、TiCl4或HClO4;所述的硫醇是MeSH、EtSH、PhCH2SH、PhSH、乙二硫醇或者丙二硫醇; 上述反应中化合物11参照文献的方法合成(CN 200610029252.2),其结构为 其中,R1的定义如前所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5,6-双氢-胆甾化合物参照文献的方法可以合成5,6-双氢-OSW-14(参见Chin.J.Chem.2004,22,994;Tetra.Lett.,2003,44,9375;CN 02145066.8;CN200610026473.4)。直接以天然的剑麻皂甙元为基本原料,通过14步反应以3.6%的总收率得到了OSW-1类似物5,6-双氢-OSW-1。这种合成策略充分利用了天然的甾体皂甙元tigogenin利用其碳骨架合成侧链,利用其官能团进行进一步转化。这比先将其降解成表雄酮然后再引入碳链的策略更为经济合理。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类5,6-双氢-胆甾化合物,其特征是具有如下结构:***R↑[1]为H、MOM、Bn、PMB、THP、Tr、Ac、Bz、Piv、TMS、TES、TBS或者TBDPS;R↑[2]为H或者与R↑[4]成16,17-双键;R↑[3]为SMe、SEt、SPh、SCH↓[2]Ph、S(CH↓[2])↓[n]SAc或者与R↑[4]成S(CH↓[2])↓[n]S;R↑[4]为SMe、SEt、SPh、SCH↓[2]Ph、与R↑[3]成S(CH↓[2])↓[n]S或者与R↑[2]成16,17-双键;n=2或3;其中,Me是甲基,Et是乙基,Ph是苯基,MOM是甲氧亚甲基,Bn是苄基,PMB是对甲氧基苄基,THP是四氢吡喃基,Tr是三苯甲基,Ac是乙酰基,Bz是苯甲酰基,Piv是特戊酰基,TMS是三甲基硅基,TES是三乙基硅基,TBS是叔丁基二甲基硅基,TBDPS是叔丁基二苯基硅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伟生陈丽君许启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