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138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式所示的含磷有机硅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同时含有硅、磷两种阻燃元素,且含有多个羟基,它可以作为反应型阻燃中间体。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和含碳碳双键的硅氧烷为原料,加热引发加成反应,然后加入水和催化剂将烷氧基水解,制备得到一种带有多个羟基的含磷有机硅化合物。该含磷有机硅化合物同时含有硅,磷两种阻燃元素,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相比,该化合物具有多个官能团,可以与其他物质进行缩聚反应制备大分子阻燃剂,是一种反应型阻燃中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该化合物同时含有硅、磷两种阻燃元素,且含有多个羟基,它可以作为反应型阻燃中间体。
技术介绍
有机硅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透气性能和低的表面能,对其的研究范围很广泛;而对含磷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与阻燃方面。这两种元素的共同点是都可以用来提高聚合物的阻燃效果。在以往的研究中,他们常作为不同的阻燃化合物出现。随着对材料阻燃性能要求的提高,含单一元素的阻燃化合物越来越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对阻燃化合物的开发,逐渐集中在同时使用多种阻燃元素的复合物上。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是新型阻燃剂中间体。DOPO是磷菲类环状磷酸酯,它是一种有机磷类杂环化合物。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和优良的耐水性,是反应型和添加型阻燃剂。DOPO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二甲基甲酰胺,可溶于苯、不溶于水、己烷。DOPO及其衍生物合成的阻燃剂高效、无卤、无烟、无毒,不迁移,阻燃性能持久,在提高高分子材料的阻燃性、热稳定性和有机溶解性的同时,保持或仅部分改变高分子材料的机械及其他性能。DOPO具有活泼的P-H键,易于与双键等发生加成反应,可以作为有机合成原料,制备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合物。Liu,Ying-Ling等(J Polym Sci,Part A2002,40,2329-2339)将DOPO和对苯二甲醛反应,然后与苯酚进行共聚,得到含磷环氧树脂,改善了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和极限氧指数。Ying-Ling Liu等(J Appli Polym Sci 2003,87,404-411;Polym 2002,43,5757-5762)将DOPO与含碳氧双键的双氨基化合物进行反应,并与二酸类有机物进行共聚,得到了热稳定性较好且溶解性能较好的含磷聚酰胺和聚酰亚胺。Chuan Shao Wu(J Appli Polym Sci 2002,85,2254-2259)等将DOPO与聚表氯醇进行反应,再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共聚得到含磷聚氨酯,形成了本质阻燃的聚氨酯材料。以上这类反应性引入只适合制备本质型阻燃材料,不能制备添加型阻燃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的反应特性与含碳碳双键的硅氧烷发生加成反应,制备出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它可以作为新型阻燃剂中间体。该中间体在常温下性能稳定,可以作为阻燃剂使用,由于其含有多个羟基,可以与其他带有多个活性基团的物质进行缩聚反应,成为合成添加型阻燃剂的中间体。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 式中R1为亚甲基,亚乙基,亚丁基或亚己基;R4为甲基或羟基。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具体为甲基--二羟基硅烷、甲基--二羟基硅烷、甲基--二羟基硅烷、甲基--二羟基硅烷、甲基--二羟基硅烷、-三羟基硅烷、-三羟基硅烷、-三羟基硅烷、-三羟基硅烷或-三羟基硅烷。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将1重量份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和0.3~2重量份含碳碳双键的硅氧烷加入到三颈瓶中,加热溶解,搅拌,控制温度为50~170℃,回流反应8~20个小时后继续加入0.01~0.2重量份H2O和0.0002~0.01重量份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温度保持为50~130℃,继续反应8~20个小时,减压蒸馏除去水以及反应生成的低沸点小分子,冷却,得到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含碳碳双键的硅氧烷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式中R1为亚甲基,亚乙基,亚丁基或亚己基;R2为甲氧基或乙氧基;R3甲基,甲氧基或乙氧基。本专利技术使用的含碳碳双键的硅氧烷具体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二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二乙氧基硅烷、3-丁烯基二甲氧基硅烷、3-丁烯基二乙氧基硅烷、5-己烯基二甲氧基硅烷、5-己烯基二乙氧基硅烷、7-辛烯基二甲氧基硅烷、7-新烯基二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丁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丁烯基三乙氧基硅烷、5-己烯基三甲氧基硅烷、5-己烯基三乙氧基硅烷、7-辛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7-新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制备的整个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本专利技术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该化合物结构中引入了多个羟基,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相比,该化合物具有多个官能团,可以与其他物质进行缩聚反应制备大分子阻燃剂,是一种反应型阻燃中间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得到的产物甲基--二羟基硅烷的红外光谱;图2为实施例1得到的产物甲基--二羟基硅烷的核磁共振氢谱(氘代氯仿);图3为实施例1得到的产物甲基--二羟基硅烷的核磁共振磷谱(氘代氯仿)。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提出的实施例。实施例1将216g(1mol)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固体)和132g(1mol)乙烯基二甲氧基硅氧烷(液体)加入到三颈瓶中,搅拌,加热溶解,控制温度为105℃,回流反应12小时后继续加入36g(2mol)H2O,1.12g(0.02mol)氢氧化钾,温度保持为100℃,反应10个小时,减压除水以及反应生成的甲醇3小时,冷却得淡黄色粘稠液体297g,即为该反应产物甲基--二羟基硅烷,产率为92.8%。图1为甲基--二羟基硅烷的红外光谱图;FTIR(KBr,cm-1)3421(OH),3064(C-H in phenyl group),2800-3000(CH2,CH3),1595(phenyl group),1477(P-phenyl),1410(P-CH2-of aliphatic),1206(P=O),1004-1117(Si-O-Si),911(P-O-phenyl)图2为甲基--二羟基硅烷的核磁共振氢谱(氘代氯仿);1H NMR(ppm)-0.4-0.1(Si-CH3),0.6(C-CH2-Si),1.8-1.9(-CH2-P),2.9(-OH)图3为甲基--二羟基硅烷的核磁共振磷谱(氘代氯仿);31P NMR(ppm)-0.4-0.1(Si-CH3),0.6(C-CH2-Si),1.8-1.9(-CH2-P),2.9(-OH) 实施例2将216g(1mol)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固体)和191g(1mol)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液体)加入到三颈瓶中,搅拌,加热溶解,控制温度到160℃,回流反应12小时后继续加入36g(2mol)H2O,1.12g(0.02mol)氢氧化钾,温度保持在100℃,反应10个小时,减压除水以及反应生成的低沸点小分子乙醇4小时,冷却得淡黄色粘稠液体305g,即为该反应产物-三羟基硅烷,产率为94.7%。实施例3将由实施例1得到的甲基--二羟基硅烷160g,20.6g N-(β-氨乙基)-α-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6g H2O和0.12g氢氧化钾加入到三颈瓶中,加热溶解,搅拌,控制温度为100℃,反应24个小时,减压除水以及反应生成的低沸点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磷有机硅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如下所示:***式中R↓[1]为亚甲基,亚乙基,亚己基或亚己基;R↓[4]为甲基或羟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含芳江平开韦平汪根林张军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