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肘靠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2206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肘靠机构,与副仪表板连接,所述肘靠机构包括:肘靠本体,所述肘靠本体与所述副仪表板铰接;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肘靠本体形成使其在远离所述副仪表板的方向上翻转的驱动力;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通过与所述肘靠本体的配合对所述肘靠本体形成克服所述驱动力的约束力;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具有在外力驱动下驱使所述约束部件释放所述约束力的自由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肘靠机构在开启时,通过手动操作解锁部件,驱使约束部件释放对肘靠本体的约束力,肘靠本体便可以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翻转,过程简单,操作简便,有利于操作者在狭小的车内空间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尤其涉及一种肘靠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大部分汽车的副仪表板处均设置有肘靠机构,并且该肘靠机构一般作为储物箱的箱盖,与储物箱集成于一体。其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肘靠机构包括肘靠本体1、扣手4以及肘靠旋转轴2。肘靠本体1的一端通过肘靠旋转轴2与副仪表板6铰接,从而使肘靠本体1相对于副仪表板6具有转动的自由度;肘靠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扣手转轴3,与固定于副仪表板6上的扣手4卡合连接。并且,该另一端与副仪表板6之间形成有手部操作凹槽5,以方便手部插入。在需要往储物箱里放置东西时,将手部插入手部操作凹槽5内扳动扣手4,并掀起肘靠本体1;在驾驶员需要支撑肘部休息时,旋转肘靠本体1使其放平,并使扣手转轴3与扣手4卡合。可见,现有的肘靠机构在开启时,操作较复杂、过程较繁琐,不利于操作者在车内狭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肘靠机构及使用其的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肘靠机构,与副仪表板连接,所述肘靠机构包括:肘靠本体,所述肘靠本体与所述副仪表板铰接;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所述肘靠本体形成使其在远离所述副仪表板的方向上翻转的驱动力;约束部件,所述约束部件通过与所述肘靠本体的配合对所述肘靠本体形成克服所述驱动力的约束力;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具有在外力驱动下驱使所述约束部件释放所述约束力的自由度。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肘靠本体与所述副仪表板通过转轴实现所述铰接,并且,所述弹性部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的扭簧。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约束部件包括摆臂、设置在所述摆臂的一端的铰接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摆臂的另一端的第一锁钩,其中:所述铰接孔与所述解锁部件铰接,以通过所述解锁部件的移动驱使所述摆臂摆动;所述第一锁钩通过与所述肘靠本体的卡接施加对所述肘靠本体的所述约束力、并通过所述摆臂的摆动解除与所述肘靠本体的卡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解锁部件包括:按钮,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副仪表板的表面;连杆,所述连杆穿过开设于所述副仪表板的凹槽,且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按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铰接孔铰接;弹簧,所述弹簧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钮和所述凹槽相抵触;在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弹簧压缩,所述连杆驱使所述摆臂摆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锁钩解除与所述肘靠本体的卡接;在松开所述按钮后,所述按钮凭借所述弹簧的弹力恢复至原位。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杆进一步固定连接有:止回部,所述止回部位于所述凹槽的外部,并在正常状态下,所述止回部与所述凹槽相抵触;在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止回部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移动;在松开所述按钮后,所述止回部恢复至与所述凹槽相抵触。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肘靠本体进一步装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锁钩卡接的第二锁钩;所述第二锁钩与所述肘靠本体铰接,且所述第二锁钩在受力时具有相对所述肘靠本体摆动的自由度、在不受力时摆回至原始位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钩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锁钩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肘靠机构。本技术的肘靠机构在开启时,通过手动操作解锁部件,驱使约束部件释放对肘靠本体的约束力,肘靠本体便可以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翻转,过程简单,操作简便,有利于操作者在狭小的车内空间进行操作。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肘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肘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肘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肘靠机构的部分结构详细示意图一;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肘靠机构的部分结构详细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11—肘靠本体;2—肘靠旋转轴;3—扣手转轴;4—扣手;5—手部操作凹槽;6、10—副仪表板;101—凹槽;111—转轴;112—弹性部件;12—解锁部件;121—按钮;122—连杆;123—止回部;13—第二锁钩;131—第二导向斜面;14—弹簧;15—约束部件;151—摆臂;152—铰接孔;153—第一锁钩;154—第一导向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技术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肘靠机构开启过程繁琐的技术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肘靠机构,与副仪表板10连接,如图2a和图2b所示。其中,图2a为肘靠机构处于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肘靠机构处于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肘靠机构主要包括四部分:肘靠本体11、弹性部件112、约束部件15、解锁部件12。其中:肘靠本体11,所述肘靠本体11与所述副仪表板10铰接。弹性部件112,所述弹性部件112对所述肘靠本体11形成使其在远离所述副仪表板10的方向上翻转的驱动力。更为详尽地,肘靠本体11与副仪表板10通过转轴111实现所述铰接。并且,所述弹性部件112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111的扭簧。该扭簧可以实现肘靠本体11在脱离约束后,肘靠本体11可以自动地翻转,从而无需操作者去手工扳动肘靠本体11,简化操作过程。约束部件15,所述约束部件15通过与所述肘靠本体11的配合对所述肘靠本体11形成克服所述驱动力的约束力。更为详尽地,参见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中的约束部件15包括摆臂151、设置在所述摆臂151的一端的铰接孔152、以及设置在所述摆臂151的另一端的第一锁钩153,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肘靠机构,与副仪表板(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靠机构包括:肘靠本体(11),所述肘靠本体(11)与所述副仪表板(10)铰接;弹性部件(112),所述弹性部件(112)对所述肘靠本体(11)形成使其在远离所述副仪表板(10)的方向上翻转的驱动力;约束部件(15),所述约束部件(15)通过与所述肘靠本体(11)的配合对所述肘靠本体(11)形成克服所述驱动力的约束力;解锁部件(12),所述解锁部件(12)具有在外力驱动下驱使所述约束部件(15)释放所述约束力的自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肘靠机构,与副仪表板(1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靠机构包括:
肘靠本体(11),所述肘靠本体(11)与所述副仪表板(10)铰接;
弹性部件(112),所述弹性部件(112)对所述肘靠本体(11)形成使其在远离所述副仪
表板(10)的方向上翻转的驱动力;
约束部件(15),所述约束部件(15)通过与所述肘靠本体(11)的配合对所述肘靠本体
(11)形成克服所述驱动力的约束力;
解锁部件(12),所述解锁部件(12)具有在外力驱动下驱使所述约束部件(15)释放所
述约束力的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肘靠本体(11)与所述副仪表板
(10)通过转轴(111)实现所述铰接,并且,所述弹性部件(112)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111)
的扭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件(15)包括摆臂(151)、
设置在所述摆臂(151)的一端的铰接孔(152)、以及设置在所述摆臂(151)的另一端的第
一锁钩(153),其中:
所述铰接孔(152)与所述解锁部件(12)铰接,以通过所述解锁部件(12)的移动驱使
所述摆臂(151)摆动;
所述第一锁钩(153)通过与所述肘靠本体(11)的卡接施加对所述肘靠本体(11)的所
述约束力、并通过所述摆臂(151)的摆动解除与所述肘靠本体(11)的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肘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部件(12)包括:
按钮(121),所述按钮(121)设置于所述副仪表板(10)的表面;
连杆(122),所述连杆(122)穿过开设于所述副仪表板(10)的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沈树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