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111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向对应的胺化合物的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使上述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与光气进行反应,来制造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以下、开始向上述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工业上有利地制造着色少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详细地说,涉及通过使对应的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与光气进行反应来对工业有利地制造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利用光气法的,已知在惰性有机溶剂中,使对应的胺化合物或其盐酸盐或碳酸盐与光气反应的方法。例如,在特开平7-309827号公报中,公开了在惰性有机溶剂中,在向反应体系内导入惰性气体的同时,使脂肪族多胺或该胺的盐酸盐或碳酸盐与光气反应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一边向反应体系内导入惰性气体,一边使脂肪族多胺与光气进行反应,来防止焦油化,有效地制造目标异氰酸酯化合物。但是,通过这种方法,随着使用的胺化合物或其盐的种类的不同,有时不能收率好地得到目标异氰酸酯化合物。另外,在制造作为透镜的制造原料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情况下,反应液着色,有时会使得到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着色成为问题。专利技术公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现有技术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工业上有利地制造着色少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者对使对应的胺化合物或其盐与光气反应来制造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使用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作为对应的胺化合物或其盐,向该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在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与光气反应时,在上述碳酸盐分解温度以下的低温开始吹入光气,一边继续吹入光气,一边将升温至规定温度,由此可以高收率地制造着色少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是向对应的胺化合物的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使上述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与光气进行反应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以下,开始向上述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要制造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为多异氰酸酯,更优选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光气的导入优选通过吹入气体来进行。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在80℃以下开始吹入光气,更优选在50℃以下开始吹入光气。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是向对应的胺化合物的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使上述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与光气进行反应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以下,开始向上述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本专利技术可以按如下来实施。(i)首先,向在惰性有机溶剂中溶解或悬浮有对应的胺的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以下有时称“反应液”)中,在该碳酸盐不分解的温度下开始导入光气。(ii)然后,一边将反应液缓慢升温至某一定温度,一边继续向反应液导入光气。(iii)进而,在将反应液的温度保持在恒定温度的同时,进一步导入光气,结束反应。(iv)在反应结束后,用氮气等进行脱气,然后,馏去溶剂,得到目标物(异氰酸酯化合物)。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胺化合物,只要是在分子内有氨基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具有一个氨基的单胺化合物,也可以是具有多个氨基的多胺化合物。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多胺,更优选脂肪族多胺。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对应的胺化合物,是指对应于目标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胺化合物。例如,目标异氰酸酯化合物是亚戊基二异氰酸酯,对应的胺化合物是戊二胺。作为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胺化合物,优选多胺化合物,更优选脂肪族多胺化合物。作为脂肪族多胺化合物,可以列举出戊二胺、六亚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己二胺、2,4,4-三甲基己二胺、辛二胺、壬二胺等的链状脂肪族多胺;邻苯二甲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以及这些异构体的混合物等的具有芳香环的脂肪族多胺;二氨基环戊烷、二氨基环己烷、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异佛尔酮二胺、1,4-双(氨基甲基)降冰片烯、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1,4-二氨基环己烷、1,3,5-三氨基环己烷(1,3,5-环己烷三胺)等的环状脂肪族多胺;赖氨酸甲酯、赖氨酸氨基乙酯等的氨基酸类多胺;2,5-双(氨基甲基)-1,4-二噻烷等的具有杂环的脂肪族多胺等。对应的胺化合物的碳酸盐,可以通过将对应的胺化合物溶解在惰性有机溶剂中,吹入二氧化碳来容易地制得。碳酸盐可以提纯后再使用,也可以不经过提纯,直接进而与光气反应来制得异氰酸酯化合物。根据后者的方法,可以从对应的胺化合物开始,经过该化合物的碳酸盐,连续地制得目标异氰酸酯化合物。制造胺化合物的碳酸盐时使用的惰性有机溶剂,只要是对反应惰性物质,就无特别限制,但通常使用与以下的在与光气的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相同的物质,有利于工业上的连续生产。作为在与光气的反应中使用的惰性有机溶剂,只要是对反应惰性的物质,就无特别限制,但沸点过低的物质导致反应变慢,因此不优选。作为使用的惰性有机溶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出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或它们混合而成的混合二甲苯等的芳香族烃类;单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等的芳香族卤代烃类;乙酸异戊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等的酯类;二丁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二乙基醚、二甘醇二甲基醚等的醚类等。它们可以单独1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有机溶剂的用量,随着所用的有机溶剂、胺化合物的碳酸盐的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但相对于胺化合物的碳酸盐1摩尔,通常为1~10升,优选为2.5~5升。小于1升有可能出现搅拌困难,但是只要可以搅拌,那么也可以小于1升。虽然大于10升也没有问题,但从经济角度来看是不优选的。作为向反应液中导入光气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列举出,向反应液中吹入光气气体的方法、向反应液添加液体状的光气的方法、向反应液中添加光气的多聚体进而在反应体系内产生光气的方法等,但是,从简便高效地得到目标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角度出发,优选向反应液中吹入光气气体的方法。另外,在反复进行反应时,如后所述将回收前次使用的过剩的光气的溶液添加到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的方法是有利的。光气的用量,相对于作为原料的胺化合物的碳酸盐的氨基1摩尔,通常为1摩尔以上,优选为2~10摩尔,更优选为3~6摩尔。导入光气时的反应液的温度(开始吹入光气时的温度),只要在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不发生分解的温度以下,则无特别限制,但从防止目标异氰酸酯化合物着色的观点来看,优选为8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另一方面,如果开始吹入光气的温度过低,则反应不能进行,所以需要将开始吹入光气时的温度设定在一定温度以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开始吹入光气的温度优选为0℃~80℃,更优选为0℃~50℃,特别优选为20℃~40℃。在工业上,在碳酸盐不发生分解的温度下,优选在开始导入的温度下导入到规定量的光气,然后开始升温。对升温前导入的光气量无特别限制,但相对于胺化合物的氨基1摩尔,为0.2~1.5摩尔,优选为相等摩尔左右,如果过少,则品质就有可能降低,另外如果过量导入,则在其后的升温过程中,光气的回流量增加,升温时间延长,所以不优选。开始导入光气后或者导入规定量之后,缓慢升高反应液的温度。对这时的升温速度无特别限制,但为了抑制胺化合物的碳酸盐的分解,有必要将反应体系内的光气浓度保持在某一定值以上,所以根据每单位时间的光气导入量,有必要适当调整反应液的升温速度。作为升高反应液温度的方法,可以列举出恒定速度或阶段性改变升温速度的方法、或者在升温过程中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某个温度,然后再次升温的方法等,优选前一种方法。在前一种方法中,在将反应液的温度升高到某一定温度(温度A)后,在将反应液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是向对应的胺化合物的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使上述胺化合物的碳酸盐与光气进行反应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碳酸盐的分解温度以下、向上述碳酸盐的有机溶剂溶液中导入光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绵井敏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曹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