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轨道及自动化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8490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轨道,用于输送待组装元件,输送轨道包括待组装元件依次经过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包括待组装元件由第一方向变换为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转向区,以及自转向区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导轨,第二导轨的高度低于第一导轨的高度,当进入第一导轨时,待组装元件的卡合部与第一导轨的限位结构保持配合且使待组装元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当进入第二导轨时,待组装元件的卡合部脱离第一导轨的限位结构以使待组装元件滑入转向区并进入第二子导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送轨道解决了输送轨道在换向区域尤其是直角转弯区的卡料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大大提升了设备产出,并减少了因轨道卡料导致的一系列品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轨道,尤其涉及一种键盘组装设备的输送轨道。
技术介绍
一般的键盘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底板,底板顶面设有一薄膜开关,薄膜开关设有多数弹性件,底板另具有多数连接机构,各连接机构与各弹性件设于底板与各键帽之间,用以使键帽可相对于底板上下往复位移。目前常见的连接机构为剪刀脚式结构,由其可呈交叉状地相互作动,不但可达成按键的功能需求,也可降低键盘高度。现有采用自动化组装设备进行组装上述键盘的连接结构与键帽,其中为自动化设备包括为组装机台供料的输送轨道,输送轨道具有直角转弯角,如图1所示,待组装物料譬如键帽10在气枪(图未示)的吹动下在输送轨道20上向前移动,然而由于键帽10移动至直角转弯处时容易出现卡顿状态,尤其当输送轨道20上出现空料时,键帽10在输送轨道20内快速前进,又由于输送轨道20比键帽10宽2mm左右,键帽10在输送轨道20内左右晃动,更容易在直角转弯处卡住,频繁的卡料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产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输送轨道及自动化组装设备,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轨道,可以解决输送轨道在换向区域尤其是直角转弯区的卡料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大大提升了设备产出,并减少了因轨道卡料导致的一系列品质风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输送轨道,用于输送待组装元件,该待组装元件具有卡合部,该输送轨道包括该待组装元件依次经过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该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导轨引导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导轨具有与该卡合部配合的限位结构;该第二导轨沿与该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导轨引导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二导轨包括该待组装元件由该第一方向变换为该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转向区,以及自该转向区向该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导轨,该第二导轨的高度低于该第一导轨的高度;其中,当该待组装元件进入该第一导轨时,该待组装元件的该卡合部与该第一导轨的该限位结构保持配合且使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当该待组装元件进入该第二导轨时,该待组装元件的该卡合部脱离该第一导轨的该限位结构以使该待组装元件滑入该转向区,随后该待组装元件自该转向区沿该第二方向进入该第二子导轨。进一步地,该第一导轨具有第一底座,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一底座上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底座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二导轨具有第二底座,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二底座上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二底座具有第二宽度,于该第一底座上时,该待组装元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于该第二底座上时,该待组装元件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宽度。进一步地,该第二底座所在的第二平面低于该第一底座所在的第一平面,且该第二平面与该第一平面的高度差小于该待组装元件的厚度,使得该待组装元件由该第一导轨顺利滑入该第二导轨。进一步地,该第一导轨还包括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一外侧壁,该第一内侧壁和该第一外侧壁设置于该第一底座的侧边,该第二导轨还包括沿该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内侧壁和第二外侧壁、以及自该第一外侧壁延伸的第三外侧壁,该第二内侧壁、该第二外侧壁及该第三外侧壁设置于该第二底座的侧边,该第一内侧壁和该第二内侧壁相交,该第二外侧壁和该第三外侧壁相交,该第一内侧壁与该第一外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第一宽度,该第二内侧壁与该第二外侧壁之间的距离等于该第二宽度。进一步地,该限位结构为设置于该第一底座表面上且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该凹槽可与该卡合部配合,该凹槽的宽度大于该卡合部的宽度,使得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一底座上移动时不产生干涉。进一步地,该限位结构为设置于该第一底座表面上且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凸台,该凸台可与该卡合部配合,该凸台的宽度小于该卡合部的宽度,使得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一底座上移动时不产生干涉。进一步地,该卡合部包括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该凸台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卡合部和该第二卡合部之间的距离,使得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一底座上移动时不产生干涉。进一步地,该第一导轨一侧具有第一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一导轨上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二导轨一侧具有第二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二导轨上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进一步地,该待组装元件为键帽、剪刀脚或按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自动化组装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轨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轨道包括待组装元件依次经过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包括待组装元件由第一方向变换为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转向区,以及自转向区向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导轨,第一导轨具有与待组装元件的卡合部配合的限位结构,第二导轨的高度低于第一导轨的高度,于第一导轨内,待组装元件的卡合部与第一导轨的限位结构保持配合从而防止了待组装元件移动过程中的偏移,同时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的高度差对由第一导轨快速滑入第二导轨的待组装元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待组装元件在转向区的撞击反弹及卡料,提高了设备的产能和产品品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输送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输送轨道输送待组装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输送轨道输送待组装元件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输送轨道输送待组装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键帽的背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输送轨道输送待组装元件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送轨道30,用以输送待组装元件10,待组装元件10具有卡合部11,输送轨道30包括待组装元件10依次经过的第一导轨31和第二导轨32,第一导轨31沿第一方向S1延伸,第一导轨31引导待组装元件10沿第一方向S1移动,第一导轨31具有与卡合部11配合的限位结构311;第二导轨32沿与第一方向S1相交的第二方向S2延伸,第二导轨32引导待组装元件10沿第二方向S2移动,第二导轨32包括待组装元件10由第一方向S1变换为第二方向S2进行移动的转向区321,以及自转向区321向第二方向S2延伸的第二子导轨322,第二导轨32的高度低于第一导轨31的高度;其中,当待组装元件10进入第一导轨31时,待组装元件10的卡合部11与第一导轨31的限位结构311保持配合且使待组装元件10沿第一方向S1移动,当待组装元件10进入第二导轨32时,待组装元件10的卡合部11脱离第一导轨31的限位结构311以使待组装元件10滑入转向区321,随后待组装元件10自转向区321沿第二方向S2进入第二子导轨322。如此,于第一导轨31内,待组装元件10的卡合部11与第一导轨31的限位结构311保持配合从而防止了待组装元件10移动过程中的偏移,同时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的高度差对由第一导轨31快速滑入第二导轨32的待组装元件10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待组装元件10在转向区321的撞击反弹及卡料,提高了设备的产能和产品品质。请一并参照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输送轨道输送待组装元件的局部放大图。第一导轨31具有第一底座310,待组装元件10于第一底座310上沿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输送轨道及自动化组装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轨道,用于输送待组装元件,该待组装元件具有卡合部,该输送轨道包括该待组装元件依次经过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导轨引导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导轨具有与该卡合部配合的限位结构;该第二导轨沿与该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导轨引导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二导轨包括该待组装元件由该第一方向变换为该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转向区,以及自该转向区向该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导轨,该第二导轨的高度低于该第一导轨的高度;其中,当该待组装元件进入该第一导轨时,该待组装元件的该卡合部与该第一导轨的该限位结构保持配合且使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当该待组装元件进入该第二导轨时,该待组装元件的该卡合部脱离该第一导轨的该限位结构以使该待组装元件滑入该转向区,随后该待组装元件自该转向区沿该第二方向进入该第二子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轨道,用于输送待组装元件,该待组装元件具有卡合部,该输送轨道包括该待组装元件依次经过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轨沿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导轨引导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导轨具有与该卡合部配合的限位结构;该第二导轨沿与该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导轨引导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二导轨包括该待组装元件由该第一方向变换为该第二方向进行移动的转向区,以及自该转向区向该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导轨,该第二导轨的高度低于该第一导轨的高度;其中,当该待组装元件进入该第一导轨时,该待组装元件的该卡合部与该第一导轨的该限位结构保持配合且使该待组装元件沿该第一方向移动;当该待组装元件进入该第二导轨时,该待组装元件的该卡合部脱离该第一导轨的该限位结构以使该待组装元件滑入该转向区,随后该待组装元件自该转向区沿该第二方向进入该第二子导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轨具有第一底座,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一底座上沿该第一方向移动,该第一底座具有第一宽度,该第二导轨具有第二底座,该待组装元件于该第二底座上沿该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二底座具有第二宽度,于该第一底座上时,该待组装元件的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于该第二底座上时,该待组装元件的长度小于该第二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底座所在的第二平面低于该第一底座所在的第一平面,且该第二平面与该第一平面的高度差小于该待组装元件的厚度,使得该待组装元件由该第一导轨顺利滑入该第二导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轨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轨还包括沿该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峰吴雷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