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4920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该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差速器,差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行星架、第一和第二行星轮、第一和第二齿圈,第一和第二行星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行星架上,第一和第二行星轮分别与第一和第二齿圈啮合,第二行星轮还与第一行星轮啮合;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设置成与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联动;多个输入轴,每个输入轴设置成与动力输出轴联动;第一电动发电机,第一电动发电机与多个输入轴中的其中一个输入轴联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差速器利用行星差速原理实现差速功能,结构紧凑、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具有该动力驱动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所了解的一种差速器技术中,差速器包括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主减从动齿轮)、行星齿轮、中心轮等,行星齿轮通过方轴、轴套安装在从动齿轮的副板上,且与中心轮啮合,用转动副和平面移动副实现其转动和移动功能,中心轮通过角向定位销和圆柱副或花键与左右两半轴连接,达到输出转矩的目的。这种差速器取消了原有的差速器左右壳体、行星齿轮轴等构件,改用方轴和轴套直接将行星轮安装在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的副板上,有效地减少了差速器的零件数目,简化了结构、减轻了重量。但是,这种差速器利用了对称式锥齿轮结构实现轮间差速,只是针对传统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部分创新,并不能真正解决这种差速器结构轴向尺寸过大、壳体及锥齿轮质量大以及可靠性相对偏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动力驱动系统,该动力驱动系统的差速器利用行星差速原理实现差速功能,结构紧凑、简单。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动力传动系统的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差速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0/201510623748.html" title="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原文来自X技术">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且所述第二行星轮还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构成所述差速器的两个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构成所述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设置成与所述差速器的所述动力输入端联动;多个输入轴,每个所述输入轴设置成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联动;第一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多个输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行星架、第一行星轮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轮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且所述第二行星轮还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构成所述差速器的两个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构成所述差速器的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设置成与所述差速器的所述动力输入端联动;多个输入轴,每个所述输入轴设置成与所述动力输出轴联动;第一电动发电机,所述第一电动发电机与所述多个输入轴中的其中一个输入轴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二行星轮在轴向上部分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包括: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所述第二行星轮包括:第三齿部和第四齿部,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一齿圈啮合,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第三齿部在所述轴向上对应重叠且啮合配合,所述第四齿部与所述第二齿圈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为圆柱齿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主体平板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平板部的外周沿的环形侧壁部,所述环形侧壁部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多个齿,所述主体平板部与所述环形侧壁部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第一齿圈的空腔和所述第二齿圈的空腔朝向彼此以构成安装空间,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一行星轮以及所述第二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轮收纳在所述安装空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二齿圈在轴向上设置有间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行星轮配置有一个第一行星轮轴,所述第一行星轮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行星轮配置有一个第二行星轮轴,所述第二行星轮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行星架和所述第二行星架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公转轴线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公转轴线重合,所述第一行星轮的公转半径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的公转半径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二行星架同轴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出部和第二输出部,所述第一输出部与所述第一齿圈联动,所述第二输出部与
\t所述第二齿圈联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部为左半轴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部为右半轴齿轮;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翟震郑峰徐友彬罗永孟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