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有效部位、其制法和药物组合物与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410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从红花中提取获得的红花有效部位,这种有效部位含有如式Ⅰ、Ⅱ、Ⅲ和Ⅳ所示的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含有这这种有效部位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这种有效部位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医药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红花中分离出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这种 有效部位的药物组合物,还涉及其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医药 用途。
技术介绍
红花系菊科植物红花(a^/wm船^cton&L.)的干燥管状花,始 载于《开宝本草》。其栽培与药用的历史已长达2100多年,具有活血 祛瘀,通经止痛之功效。在现代临床中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肌 梗死和脑血栓等中老年疾病的重要中药。近年来对红花的化学成分及 药理作用的研究十分活跃,已有报道的红花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 多糖及挥发油等,特别是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心血管系统活性,目 前从红花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分有山柰酚、槲皮素、6-羟基山柰酚、 6-羟基山柰酚-3-0-葡萄糖苷、6-羟基山柰酚-7-0-葡萄糖苷、山柰酚-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 苷、戶丁;红花中还含有红花苷,新红花苷和红花醌苷及重要的活性 成分红花黄色素中的红花黄色素A (SY-A)、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 等。红花中水溶性成份红花黄色素是近年来药效学研究的热点,表现 出广泛的药理活性(1)心肌保护作用,(2)降血压作用,(3)抗凝 血、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4)抗氧化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新化合物的的制备方法及其医药用途未见文 献报道。 参考文献l.杭丽君,唐寅轩.现代应用药学,1995, 12 (2): 192张戈,郭美丽,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 23 (1): 1093李艳梅,车庆明.药学学报,1998, 33 (8): 6264尹宏斌,何直升,叶阳.中草药,2001, 32 (9): 7765钟朝杰,李隆云.四川中草药研究,1992, 12: 736周瑜芳,胡子昭.新疆工学院学报,1997, 18 (4): 2707 Takahashi Y et al:Tetra Lett 1982,23(49): 51638 Meswlhy M R, Kadota S, Momose Y,et al:Chem Pharm Bull,1993,41(10): 17969 Meswlhy M R, Kadota S, Momose Y,et al:Chem Pharm Bull,1992,40(12): 335510 KatsuyukiNakano,KazuhitoKusaka,etal: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1988,438: 6111 PlantaMed,1992,58: 285-28612 Phytochemistry, 1992,31 (11): 400113 J Nat Prod, 1988,51(2): 22914 Chapman and Hall, 1982: 8515杨志福,梅其炳,等.西北药学杂志,2001, 16 (3): 131 16常海涛,韩宏星,屠鹏飞,等.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册,1999, 14 (5): 20117戎惠珍.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 9 (4): 4518曹治权.微量元素与中医药.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42219郭美丽,张汉明,张芝玉等.植物资源与环境,5巻5420钟朝杰,李隆云.四川中草药研究,1992, 12: 7321聂琼嵘.时珍国医国药,2003, 14 (8): 50322刘发,魏苑,杨新中,等.药学学报,1992,127(10): 78523 FenghuaFu,ChunfangSu,KeLiu, et al:AntihypertensiveDrugs AndPha腿cology,2005,18(5): 59A 24黄正良,崔祝梅,任远,等.中草药,1987,18(4): 22 25陈文梅,金鸣,吴伟,等.心肺血管病杂志,2001,20(4): 201-201,240 26杨树东,李金荣,蔡亚欣,等.心肺血管病杂志,1996,15(4): 198 27陈文梅,金鸣,吴伟,等.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41 28金鸣,吴伟,陈文梅,等.中国药学杂志,2001,36(3): 167 29陈希元,马军,阿不力克木.中国药理学通报,1996,12(6): 483 30李江伟.中草药,1999,30(2): 128 31杨志福,文爱东,贾敏,等.中药材,2001,24(4): 28332金鸣,李金荣,蔡亚欣,等.心肺血管病杂志,1998,17(4): 27733陈文梅,金鸣,李金荣,等.红花黄色素对羟自由基损伤抗凝血酶的保护作用.心肺血管病杂志,1998,17(3): 215 34XinbingWei,HuiqingLiu,XiaSun,et al.Neuroscience Letters,2005 35胡书群,张光毅,赵文君.徐州医学院学报,1995,15(3): 225 36胡书群,张光毅.徐州医学院学报,1999,19(5): 349 37柏蕙英,秦月琴.中草药,1992,23(10): 531 38陆正武,刘发,胡坚,等.中国药理学报,1991,12(6): 537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花有效部位。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这种红花有效部位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作 为活性成分的红花有效部位。本专利技术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这种有效部位在在制备预防 和/或治疗脑血管缺血疾病药物中的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红花有效部位,含有如式I、 II、 III和IV所 示的化合物上述有效部位中,式I、 II、 III和IV所示的化合物的重量含量优 选>50%,更优选>80°/。,最优选》9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上述红花有效部位的方法。步骤1制备红花提取液红花药材,加水热回流提取或冷浸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縮至适当 体积,加入乙醇沉淀,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縮至无醇味,水沉, 静置,滤液减压浓缩至适当体积,加入碱液调pH8-12,热回流,放冷 后以盐酸调pH至中性,即得红花提取液。具体而言,红花药材,加4-10倍量水,优选是6-8倍,更优选是7倍; 提取温度是从室温到溶剂回流的温度,优选是溶剂回流的温度; 提取时间是l-24小时,提取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縮至适当体积,加入乙醇沉淀,醇浓度为 75%-95%,优选的的醇浓度是80%-90%,更优选的醇沉浓度为85%, 静置12-48h,优选18-36h,更优选是24h, 过滤,滤液减压浓縮至无醇味,加入水沉淀,水的加入量为6-10倍量,优选为7-9倍量,最优选的水量为8倍量, 在静置12-48h,优选18-36h,更优选是24h,滤液减压浓縮至适当体积,加入氢氧化钠调pH7-12,优选的pH9-11, 更优选的pH10, 热回流0.5-2h,优选是lh, 放冷后以盐酸调pH7,即得红花提取液。步骤2制备红花有效部位步骤1所得红花提取液减压浓縮至适当体积,进行柱分离,优选 的分离柱选自大孔树脂柱、反相C18及C8柱、葡聚糖凝胶柱、聚酰胺 柱,以水洗脱,收集相应的流份,冻干,即得红花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花有效部位,其特征在于,含有如式Ⅰ、Ⅱ、Ⅲ和Ⅳ所示的化合物,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兰朱海波张培成盛彧欣姜建双张岭渠凯冯子明张英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