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国龙专利>正文

一种红花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414670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等疾病的红花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红花注射液制备方法解决了红花主要药效成分(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代表)的热稳定性问题,通过红花药材先分别经醇浸、水温浸,最大限度提取红花有效成分并减少其受热过程,再进行按正常的提取工艺以保护主要药效成分。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制备工艺方便工业化生产,可有效提高红花提取效率,得到高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的注射剂,使红花注射液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用特定的红花注射液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显示,所制得的红花注射剂具有特征指纹图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膜过滤技术使注射剂中大分子杂质明显减少,产品安全性提高,不良反应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属于中药注射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 脉管炎等疾病的中药制剂和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 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 卒中,俗称为脑中风。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 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CVD是神经系 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病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 根据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显示,居民现患脑血管病700万人,每年新发 生脑血管病200万人,在目前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中排第一位。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筒状花冠。作为我国为常用传 统中药之一,红花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证明,红花对于心血管系统、神 经系统以及血液、平滑肌等都有显著的药理作用。红花的化学成分,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为 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研究发现红花主要含黄酮醇及其苷类、查耳酮类、双烯醇类、脂肪酸 类、聚炔类、留体类,其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心律失常,可明 显提高缺氧的耐受力,有较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并有明显的抗炎、镇静、降压等作用,化学 性质具有热不稳定、易氧化等特点。红花注射液是由中药红花提取物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的 功效。临床上应用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及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用于治疗糖尿 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肺心病、慢性肾衰等疗效满意;用于穴位注射,治疗多形性红 斑等皮肤病及肩周炎等外科疾病,而收效满意;红花注射液还有许多新的用途有待进一步 的开发与研究。应用时多为5 20ml加入100 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相似技术红花注射液为红花药材提取制备得到,现有技术包括中国专利.-CN 1091016.公开了一种红花注射液的制造方法,将红花加乙醇浸 泡、压榨、过滤,再去醇,调PH值,再加蒸馏水至所需的溶液浓度,然后精滤并灌装灭菌。此 法明涉及了将红花药材经过乙醇温浸,但未见其红花提取的整体工艺。中国专利CN1327846C公开了,此专利技术的红花注射 液以新鲜红花药材为原料,将新鲜红花药材经氮气冷藏后将冷藏的红花用乙醇回流渗漉后 再将渗漉液浓缩,在室温下用石油醚处理,除去石油醚,再将浓缩液用常法制成注射剂。此 法明对药材要求高,制备工艺中使用新鲜红花药材并需氮气冷藏,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媒石 油醚,故要求高,成本高,并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64082公开了,此专利技术的 红花注射液以红花为主料,采用水提、醇沉、冷藏,超临界萃取,超滤的方法使药物的含量提高,杂质减少,配以一定比例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偏重亚硫酸钠、氢氧化钠等其他辅料,按 重量份数配比制成注射剂。此法明未解决红花主要成分的热稳定性问题,红花主要有效成 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不确定。中国专利.-CN 1895317.(申请号200610012864.0)公开了一种红花注射液及 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提取以红花为原料,加所投红花重量8 20 倍的水,在40 90°C通入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提取30 90分钟,提取液过滤,滤渣 再加入所投红花重量8 20倍的水,控制温度在80 100°C提取两次,提取时间为30 90min,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 1. 3,得第一次红花浓缩液; (2)醇沉第一次红花浓缩液在不断搅拌下,加入70wt% 95衬%药用乙醇,使醇含量达 IOwt % 30wt%,静置10 30分钟,再加入80wt% 醇使醇含量达50wt% 70wt%,冷藏静置24 48小时,过滤去除沉淀,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 1. 2,再加乙醇使醇含量达60wt % 85wt %,冷藏静置24 48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 至相对密度为1. 10 1. 3,得到第二次红花浓缩液;(3)水沉第二次红花浓缩液按体积比 加入5 20倍量去离子水,冷藏静置12 48小时,过滤去除沉淀,控制温度在60°C以下, 减压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 0 1. 05,得到第三次红花浓缩液;(4)配液第三次红花浓 缩液用20衬% 50衬%氢氧化钠溶液调?!1至7.0 8. 0,加注射用水使红花溶液的最终体 积与所投红花重量比例为2升1千克,过滤,灌封,灭菌,即得红花注射液成品。此法明同 样未解决红花主要成分的热稳定性问题,红花主要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并不 确定。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中药制剂领域,对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610012864. 0公开的红花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是一种由红花活性分制得的 中药注射剂,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红花药材先进行醇浸、水浸后提取红花主要有效成分后再经水 煮、浓缩、二次醇沉、水沉得到红花活性组分,超滤除去大分子杂质,经再配制、分装、灭菌制 得红花注射液。本专利技术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 炎。本专利技术红花注射液制备方法解决了红花主要药效成分(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代表) 的热稳定性问题,通过红花药材先分别经醇、水温浸,最大限度提取红花有效成分并减少其 受热过程,再进行按正常的提取工艺以保护主要药效成分。用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制备工艺方便 工业化生产,可有效提高红花提取效率,得到高含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 (红花注射液主要有 效成分)的注射剂,使红花注射液产品质量有明显提高;用特征的红花注射液指纹图谱检 测方法显示,所制得的红花注射剂具有特征指纹图谱;本专利技术通过膜过滤技术使注射剂中 大分子杂质明显减少,产品安全性提高,不良反应少。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取红花药材1份,加水润透,加乙醇5 20份40 60°C温浸0. 5 3小时,过滤, 保存醇浸液备用;药渣加纯化水5 20份,40 70°C温浸1 2小时,过滤,保存水浸液备 用;药渣再加纯化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5 20份煎煮0. 5 1小时,第二次加5 10份 煎煮0. 5 1小时,合并煎液和水浸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0 1. 28(50 60°C ), 不断搅拌下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 80%,冷藏(10°C以下),静置48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10 1. 14(50 60°C ),再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 80%,冷藏(10°C以下),静置48小时以上,滤过,滤液与上述醇浸液一起减压回收乙醇并浓 缩至相对密度为1. 10 1.25(50 60°C ),加10倍量注射用水,冷藏(10°C以下),静置 16 36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 1.05(5 0 60°C ),以10 30% 的氢氧化钠溶液缓缓加入上述溶液中,边加边搅拌,调节pH值7. 5 8. 0 ;以热压处理后, 冷藏、静置48小时以上,加活性炭,过滤脱炭并 超滤滤过(截留分子量10000),加注射用水 (经超滤洗脱)至药材的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花注射液,通过将红花药材醇浸、水浸后水煮、浓缩、二次醇沉、水沉、超滤得到红花提取活性组分后,经配制、分装、灭菌制得的中药注射剂制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龙叶莽莽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龙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