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692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器组件,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差速器润滑效果差等问题。本差速器组件包括壳体、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和圆柱销,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共同啮合于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圆柱销穿过上行星齿轮和下行星齿轮并与壳体相固连,壳体开设有位于左半轴齿轮与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啮合处的左储油腔,壳体还开设有位于右半轴齿轮与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啮合处的右储油腔,左半轴齿轮与壳体之间设有左垫片,右半轴齿轮与壳体之间设有右垫片,左垫片和右垫片上均设有能使润滑油进入的润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润滑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配件
,涉及一种差速器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差速器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开放式差速器最为常用,主要由左右半轴齿轮、两个行星齿轮及齿轮架组成,其能向左右两驱动半轴分配同等大小的扭矩。车辆直线行驶时,左右车轮受力相等,两半轴齿轮不存在转速差,所以行星齿轮不发生自转,主减速器从动齿圈相当于直接驱动两半轴齿轮;半轴齿轮通过驱动半轴与车轮相连,因此实质上经过一系列动力传递过程后,车轮得到了和主减速器从动齿圈相同的转速。车辆转弯时,外侧车轮希望能够获得比内侧车轮更高的转速,此时行星齿轮介入,在维持扭矩传递的同时允许两半轴齿轮出现轻微的转速差。现有的差速器中的行星齿轮都通过圆柱销与差速器外壳相固连,申请人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因为左右半轴齿轮的硬度高于差速器外壳的硬度,而且行星齿轮啮合左右半轴齿轮时,左右半轴齿轮都会产生轴向移动,左右半轴齿轮会碰撞差速器外壳内壁,所以左右半轴齿轮容易对差速器外壳造成磨损,缩短了使用寿命,而且左右半轴齿轮处的润滑效果不好,另外以往为了定位,差速器外壳上都具有若干根凸出的定位柱,这样差速器外壳加工到定位柱位置时,定位柱会阻挡刀具,因此都需要多次重新退刀再进刀加工,加工不便,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润滑效果好且使用寿命长的差速器组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差速器组件,包括壳体、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和圆柱销,所述的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于壳体内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共同啮合于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圆柱销穿过上行星齿轮和下行星齿轮并与壳体相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开设有位于左半轴齿轮与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啮合处的左储油腔,壳体还开设有位于右半轴齿轮与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啮合处的右储油腔,所述的左半轴齿轮与壳体之间设有左垫片,所述的右半轴齿轮与壳体之间设有右垫片,所述的左垫片和右垫片上均设有能使润滑油进入的润滑结构。本差速器组件通过左储油腔和右储油腔的设置,使得润滑油填充于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与上行星齿轮、下行星齿轮啮合处,啮合处的润滑充分,另外左垫片和右垫片起到阻隔作用,避免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磨损壳体,而且润滑结构使得润滑油进入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与壳体之间,润滑效果好,工作稳定性好。在上述的差速器组件中,所述的润滑结构包括左垫片上开设有的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过油孔一和右垫片上开设有的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过油孔二。润滑油流经过油孔一进入左垫片与左半轴齿轮,润滑油流经过油孔二进入右垫片与右半轴齿轮之间,润滑效果好。在上述的差速器组件中,所述的左垫片朝向左半轴齿轮的端面设有将过油孔一连通的过油槽一,所述的右垫片朝向右半轴齿轮的端部设有将过油孔二连通的过油槽二。这样润滑油的进入量较多,润滑充分。在上述的差速器组件中,所述的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其中一个定位孔穿过圆柱销设置且此定位孔中穿设有过盈配合的弹性销。定位孔取代了以往的定位柱,这样壳体外周加工方便,弹性销的设置使得圆柱销固定牢固。在上述的差速器组件中,所述的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均具有外花键。这样便于安装。在上述的差速器组件中,所述的壳体两端均套设有轴承。轴承起到支承和减振作用,延长了壳体的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差速器组件的结构设计合理紧凑,能有效避免左半轴齿轮、右半轴齿轮对壳体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润滑效果好,维修方便,另外加工安装均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差速器组件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差速器组件中左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差速器组件中右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左半轴齿轮;3、右半轴齿轮;4、上行星齿轮;5、下行星齿轮;6、圆柱销;7、左储油腔;8、右储油腔;9、左垫片;9a、过油孔一;9b、过油槽一;10、右垫片;10a、过油孔二;10b、过油槽二;11、定位孔;12、弹性销;13、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差速器组件包括壳体1、左半轴齿轮2、右半轴齿轮3、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和圆柱销6,左半轴齿轮2和右半轴齿轮3于壳体1内左右对称设置,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共同啮合于左半轴齿轮2和右半轴齿轮3,圆柱销6穿过上行星齿轮4和下行星齿轮5并与壳体1相固连,壳体1开设有位于左半轴齿轮2与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啮合处的左储油腔7,壳体1还开设有位于右半轴齿轮3与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啮合处的右储油腔8,左半轴齿轮2与壳体1之间设有左垫片9,右半轴齿轮3与壳体1之间设有右垫片10,左垫片9和右垫片10上均设有能使润滑油进入的润滑结构。进一步细说,如图2和图3所示,润滑结构包括左垫片9上开设有的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过油孔一9a和右垫片10上开设有的三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过油孔二10a,左垫片9朝向左半轴齿轮2的端面设有将过油孔一9a连通的过油槽一9b,右垫片10朝向右半轴齿轮3的端部设有将过油孔二10a连通的过油槽二10b。为了加工方便和安装,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11,其中一个定位孔11穿过圆柱销6设置且此定位孔11中穿设有过盈配合的弹性销12,左半轴齿轮2和右半轴齿轮3均具有外花键,壳体1两端均套设有轴承13。本差速器组件通过左储油腔7和右储油腔8的设置,使得润滑油填充于左半轴齿轮2、右半轴齿轮3与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啮合处,啮合处的润滑充分,另外左垫片9和右垫片10起到阻隔作用,避免左半轴齿轮2、右半轴齿轮3磨损壳体1,而且过油孔一9a、过油槽一9b、过油孔二10a和过油槽二10b使得润滑油进入左半轴齿轮2、右半轴齿轮3与壳体1之间,润滑效果好,工作稳定性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器组件,包括壳体(1)、左半轴齿轮(2)、右半轴齿轮(3)、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和圆柱销(6),所述的左半轴齿轮(2)和右半轴齿轮(3)于壳体(1)内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共同啮合于左半轴齿轮(2)和右半轴齿轮(3),圆柱销(6)穿过上行星齿轮(4)和下行星齿轮(5)并与壳体(1)相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开设有位于左半轴齿轮(2)与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啮合处的左储油腔(7),壳体(1)还开设有位于右半轴齿轮(3)与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啮合处的右储油腔(8),所述的左半轴齿轮(2)与壳体(1)之间设有左垫片(9),所述的右半轴齿轮(3)与壳体(1)之间设有右垫片(10),所述的左垫片(9)和右垫片(10)上均设有能使润滑油进入的润滑结构,所述的润滑结构包括左垫片(9)上开设有的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过油孔一(9a)和右垫片(10)上开设有的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过油孔二(10a),所述的左垫片(9)朝向左半轴齿轮(2)的端面设有将过油孔一(9a)连通的过油槽一(9b),所述的右垫片(10)朝向右半轴齿轮(3)的端部设有将过油孔二(10a)连通的过油槽二(10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组件,包括壳体(1)、左半轴齿轮(2)、右半轴齿轮(3)、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和圆柱销(6),所述的左半轴齿轮(2)和右半轴齿轮(3)于壳体(1)内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共同啮合于左半轴齿轮(2)和右半轴齿轮(3),圆柱销(6)穿过上行星齿轮(4)和下行星齿轮(5)并与壳体(1)相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开设有位于左半轴齿轮(2)与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啮合处的左储油腔(7),壳体(1)还开设有位于右半轴齿轮(3)与上行星齿轮(4)、下行星齿轮(5)啮合处的右储油腔(8),所述的左半轴齿轮(2)与壳体(1)之间设有左垫片(9),所述的右半轴齿轮(3)与壳体(1)之间设有右垫片(10),所述的左垫片(9)和右垫片(10)上均设有能使润滑油进入的润滑结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恭史经升羊本伟高伟彭君国丁海浩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金纳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