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9499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体、废渣排管、可燃气体管道及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设于外壳体内部,且呈层叠堆垛结构,所述内部管道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两层密排层,且密排层的尾端与下一密排层的首端呈螺旋连通结构,所述内部管道首端为进气口,所述内部管道尾端同时连通废渣排管及可燃气体管道,所述废渣排管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底部,所述可燃气体管道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顶部,且内部管道尾端中部密闭。该种装置,结构简单,烟气分离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适宜广泛应用于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处理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每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数量成倍增加。垃圾处理的传统方式是建设垃圾填埋场,将垃圾进行填埋,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目前城市垃圾一般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目前的垃圾焚烧设备中,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混合了大量的飞灰与尘埃,并携带了大量二噁英类有害物质。目前投入运行的垃圾发电项目处理烟气都采用干式半干式脱酸工业和布袋收集处理,要用数量可观的消石灰,活性炭,水泥,尿素,除尘布袋,另需建造几十米高的烟囱,工序多且工艺技术复杂,还会产生数量可观的另需处理的二次垃圾,需要设备多、投资大、设备且运行维护等成本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通过沉积使烟气与飞灰实现分离,避免了直接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体、废渣排管、可燃气体管道及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设于外壳体内部,且呈层叠堆垛结构,所述内部管道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两层密排层,且密排层的尾端与下一密排层的首端呈螺旋连通结构,所述内部管道首端包括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外壳体顶部,且外接波纹管,所述内部管道尾端同时连通废渣排管及可燃气体管道,所述废渣排管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底部,所述可燃气体管道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顶部,且内部管道尾端中部密闭。优选地,所述密排层水平方向上内呈“S”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内部管道、废渣排管及可燃气体管道在连接处呈“Y”型结构。优选地,所述内部管道截面为圆形。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体内部设有内部管道的保持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待分离烟气由进气口进入内部管道后,通过内部管道的层叠堆垛结构,外壳体内部设有保持架以避免内部管道的振动,内部管道密排层在水平方向呈“S”型结构,使得烟气通过内部管道的过程中,可燃气体与飞灰逐步分离并渐渐沉积在内部管道的底部,由于密排层与下一密排层连通处呈螺旋结构,使得飞灰等废渣不会因高度方向的落差产生二次扬尘,由于可燃气体密度较小,最终飞灰等废渣沿内部管道底部进入废渣排管,可燃气体由内部管道顶部进入可燃气体管道,实现烟气分离过程,该种方案,结构简单,烟气分离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适宜广泛应用于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处理过程。附图说明如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管道尾端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1—外壳体,2—内部管道,21-密排层,3—废渣排管,4—可燃气体管道,5—进气口,6—波纹管,7—保持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包括外壳体1、废渣排管3、可燃气体管道4及内部管道2,所述内部管道2设于外壳体1内部,且呈层叠堆垛结构,所述内部管道2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两层密排层21,且密排层21的尾端与下一密排层21的首端呈螺旋连通结构,所述内部管道2首端包括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设于外壳体1顶部,且外接波纹管6,所述内部管道2尾端同时连通废渣排管3及可燃气体管道4,所述废渣排管3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2尾端底部,所述可燃气体管道4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2尾端顶部,且内部管道2尾端中部密闭。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密排层21水平方向上内呈“S”型结构。在本实例中,所述内部管道2、废渣排管3及可燃气体管道4在连接处呈“Y”型结构。在本实例中,所述内部管道2截面为圆形。此外,所述的外壳体1内部设有内部管道2的保持架7。基于上述,待分离烟气由进气口5进入内部管道2后,通过内部管道2的层叠堆垛结构,外壳体1内部设有保持架7以避免内部管道2的振动,内部管道2密排层21在水平方向呈“S”型结构,使得烟气通过内部管道2的过程中,可燃气体与飞灰逐步分离并渐渐沉积在内部管道2的底部,由于密排层21与下一密排层21连通处呈螺旋结构,使得飞灰等废渣不会因高度方向的落差产生二次扬尘,由于可燃气体密度较小,最终飞灰等废渣沿内部管道2底部进入废渣排管3,可燃气体由内部管道2顶部进入可燃气体管道4,实现烟气分离过程,该种方案,结构简单,烟气分离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适宜广泛应用于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处理过程。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废渣排管、可燃气体管道及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设于外壳体内部,且呈层叠堆垛结构,所述内部管道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两层密排层,且密排层的尾端与下一密排层的首端呈螺旋连通结构,所述内部管道首端为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外壳体顶部,且外接波纹管,所述内部管道尾端同时连通废渣排管及可燃气体管道,所述废渣排管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底部,所述可燃气体管道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顶部,且内部管道尾端中部密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焚烧炉混合烟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废渣排管、可燃气体管道及内部管道,所述内部管道设于外壳体内部,且呈层叠堆垛结构,所述内部管道在垂直方向上由上至下设有至少两层密排层,且密排层的尾端与下一密排层的首端呈螺旋连通结构,所述内部管道首端为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于外壳体顶部,且外接波纹管,所述内部管道尾端同时连通废渣排管及可燃气体管道,所述废渣排管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底部,所述可燃气体管道固定连接于内部管道尾端顶部,且内部管道尾端中部密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祥李海李富军蔡伟棠王桔义范治春刘超先
申请(专利权)人:台山市利伟环保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