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烟气的烟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484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烟气的烟嘴,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提升评吸口感的混合烟气的烟嘴。它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封闭且外径小于外壳内径的第一管体,所述外壳和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封闭端朝向外壳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外径小于第一管体内径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管体内位于第二圆环部的一端填充有滤芯;所述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及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封闭,且在该端附近处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腔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电子烟的整体感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轴向往复曲折地分布气道,用于实现烟气混合的烟嘴。
技术介绍
与传统卷烟的持续性燃烧不同,电子烟的加热器在抽吸者每次的抽吸过程中,随抽吸电子烟时间的长短,每次对电子烟液的抽吸过程均是一次加热过程。该加热过程都是一个从相对低温到高温,再回到相对低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成份的电子烟液会因为加热器工作温度的不同,在抽吸同一口烟气的不同阶段,蒸发出沸点不同的组分和香料,于是蒸发出的烟气就需要进入一个能够很好地混合同一次抽吸时,先后不同阶段挥发出的烟气成份的装置。但现有的电子烟末端,均为从雾化器直接吸出的结构,吸出端为直通通道或加一小段烟气过滤棉等部件,但因此类部件的长度很小,仅数毫米,孔道直径更是只有0.3~3毫米,所以对雾化烟气混合的功能和作用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电子烟烟气粒径仅为传统烟支燃烧后形成烟气粒径的约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进入吸烟者口腔后常有电子烟雾化烟气饱满度不足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较充分地、均匀混合烟气,具有轴向往复曲折地分布气道且可有效提升评吸口感的混合烟气的烟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混合烟气的烟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封闭且外径小于外壳内径的第一管体,所述外壳和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封闭端朝向外壳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外径小于第一管体内径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管体内位于第二圆环部的一端填充有滤芯;所述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及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封闭,且在该端附近处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腔体连通。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管体封闭端的外壁上环形设置一组与外壳内壁接触的第一凸块组,另一端设置径向向外延伸的、与外壳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一圆环部;所述第一管体上靠近第一圆环部的外壁上环形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管体朝向第一管体封闭端的一端与第一管体封闭端间隔一定距离,且该端外壁上环形设置有一组与第一管体内壁接触的第二凸块组,另一端设置径向向外延伸的、与第一管体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二圆环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管体封闭端的外壁上环形设置一组与外壳内壁接触的第一凸块组,另一端环形均布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凸起;所述第二管体朝向第一管体封闭端的一端与第一管体封闭端间隔一定距离,且该端外壁上环形设置有一组与第一管体内壁接触的第二凸块组,另一端设置径向向外延伸的、与外壳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三圆环部,且靠近该第三圆环部的外壁上环形设置与第一管体内壁接触的第五凸块组;所述第一管体端部的凸起与第二管体的第三圆环部接触,凸起间的空缺部分构成通气孔。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管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管体,使外壳内相应增加至少一层环状气流通道。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管体外壁的中部环形设置有一组与第一凸块组相错一定角度的第三凸块组。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管体外壁的中部环形设置有一组与第二凸块组相错一定角度的第四凸块组。优选的是,所述滤芯由开有通孔的胶管替代。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内腔中设置带一定锥度的塑性胶环。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环形设置有多个定位凹槽,所述外壳的管壁上设置与定位凹槽数量位置相应的通孔,且其外壁上套装封闭通孔的可变形套体;所述定位凹槽内各放置有一爆珠,爆珠由可变形套体接触固定于定位凹槽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烟嘴的内部结构,在不显著增加长度和与原有吸嘴直径相近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空间分区或重新划分,使需要混合的烟气经过不同容积和不同空间的腔体,使不同时段挥发出的烟气在经过更长的空间和腔体时,烟气得到进一步的混合,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评吸体验。另一方面,烟雾经过相对更长的通道传输,高温的电子烟烟雾得到进一步的降温,使电子烟烟雾从微小的雾状逐步凝结成更大一些的颗粒状,克服了电子烟烟雾对口腔的冲击感存在感饱满度不够的缺点,解决了电子烟烟雾饱满度不足的问题,有效提高电子烟的整体感官质量。(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以挤破的爆珠,使香烟在吸吮过程中更加生香,强化香气或特性,使吸烟者得到更为舒适的体验。(3)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于普通卷烟的抽吸,因抽吸的烟气在往复曲折的气道中增加了通过的路径,而普通卷烟的烟气粒径又较大,其中分子量较大的焦油等有害物质会在曲折的气道中滞留,可降低烟气的危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A断面图。图3为图1中B-B断面图。图4为图1中C-C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A-A断面图。图8为图6中B-B断面图。图9为图6中C-C断面图。图10为图6中D-D断面图。图11为图6中第一管体的立体放大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五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4为图13中外壳及可变形套体的立体图。图中:1-连接部,2-外壳,3-第一管体,4-第二管体,5-滤芯,6-通孔,7-第二管体的腔体,8-第一凸块组,9-第一圆环部,10-第二凸块组,11-第二圆环部,12-第三凸块组,13-第四凸块组,14-第五凸块组,15-爆珠,16-可变形套体,9'-凸起,11'-第三圆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图1-4所示混合烟气的烟嘴,包括外壳2,所述外壳2的一端设置连接部1;所述外壳2内设置有一端封闭且外径小于外壳2内径的第一管体3,所述外壳2和第一管体3之间形成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管体3的封闭端朝向外壳2的连接部1;所述第一管体3内设置有外径小于第一管体3内径的第二管体4,所述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之间形成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管体4内位于第二圆环部的一端填充有滤芯5;所述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及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远离连接部1的一端封闭,且在该端附近处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靠近连接部1的一端与第二管体4的腔体7连通。具体的是,所述第一管体3封闭端的外壁上环形设置一组与外壳2内壁接触的第一凸块组8,另一端设置径向向外延伸的、与外壳2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一圆环部9,由第一圆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烟气的烟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封闭且外径小于外壳内径的第一管体,所述外壳和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封闭端朝向外壳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外径小于第一管体内径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管体内位于第二圆环部的一端填充有滤芯;所述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及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封闭,且在该端附近处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腔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烟气的烟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端封闭且外径小于外壳内径的第一管体,所述外壳和第一管体之间形成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一管体的封闭端朝向外壳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外径小于第一管体内径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形成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所述第二管体内位于第二圆环部的一端填充有滤芯;所述第一层环状气流通道及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封闭,且在该端附近处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层环状气流通道靠近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烟气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封闭端的外壁上环形设置一组与外壳内壁接触的第一凸块组,另一端设置径向向外延伸的、与外壳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一圆环部;所述第一管体上靠近第一圆环部的外壁上环形均布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二管体朝向第一管体封闭端的一端与第一管体封闭端间隔一定距离,且该端外壁上环形设置有一组与第一管体内壁接触的第二凸块组,另一端设置径向向外延伸的、与第一管体内壁密封接触的第二圆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烟气的烟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封闭端的外壁上环形设置一组与外壳内壁接触的第一凸块组,另一端环形均布设置有多个轴向的凸起;所述第二管体朝向第一管体封闭端的一端与第一管体封闭端间隔一定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东来吴俊韩熠巩效伟李寿波张霞李廷华洪鎏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