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氮肥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3981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颗粒氮肥的制备方法,原料主要由尿素、氯化铵、稀硫酸以及合成氨组成,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尿素与氯化铵混合均匀后进入氨酸法造粒机;向造粒机内通入稀硫酸和合成氨进行氨酸反应,利用所述的氨酸反应放热提供的热量使造粒机内的物料加热到50~70℃,稀硫酸和合成氨的加入量以控制物料pH6.0~6.2为准;物料进入转鼓机进行转鼓造粒、烘干得到颗粒状的氮肥半成品;氮肥半成品经过筛分后得到所述的颗粒氮肥。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的颗粒氮肥,氮含量高、含水量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化肥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氮是植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氮肥是农业应用最多的一种肥料。目 前我国的主要氮肥品种有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等。氯化铵绝大多数是"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工业碳酸钠)的副产品。氯 化铵是一种重要的氮肥,价格低廉、肥效较好。但是目前氯化铵产品一般为粉 末状或小晶粒状、吸湿性比较大,存放易结块。使用时泻流不畅,不能均匀地 洒落,易粘附于植物叶、茎上,造成烧苗。将氯化铵造成含水量低的颗粒,可 以解决以上施用上的不便。目前,将粉状氯化铵造成颗粒的方法主要是将粉状 氯化铵直接或添加粘合物质后用机械挤压法,制成片状或柱状。如湖北双环化 工集团公司釆用添加粘合剂后机械挤压成圆柱状颗粒。但是机械挤压法存在如 下缺点添加粘合物质后,氮的含量有所下降;压制成的颗粒水分髙,颗粒强 度小,易破碎产生粉末;柱状或片状颗粒,流动性差,洒施仍会残留在叶、茎 上;物理挤压效率低,不适于大型氯化铵企业用来大量处理粉状氯化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颗粒氮 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氮肥氮含量高、含水量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颗粒氮肥的原料主要由尿素、氯化铵、稀硫酸 以及合成氨组成,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将尿素与氯化铵混合均匀后进入氨酸法造粒机;(2) 、向所述的造粒机内通入稀硫酸和合成氨进行氨酸反应,利用所述的 氨酸反应放热提供的热量使造粒机内的物料加热到50 70°C,稀硫酸和合成氨 的加入量以控制物料pH 6.0~6.2为准;(3) 、经过步骤(2)的物料进入转鼓机进行转鼓造粒、烘干得到颗粒状的氮肥半成品;(4)、所述的氮肥半成品经过筛分后得到所述的颗粒氮肥。以原料的总重量为基准,原料的各主要组分的含量分别为尿素30 40%、 氯化铵50 58%、稀硫酸2.5 3.0%、 0.8~1.0%。原料还包括硫酸铵0.8 1.0。%、硫酸锌0.2 0.4%,且硫酸铵与硫酸锌在步 骤(1)中与尿素、氯化铵一起混合均匀后进入氨酸法造粒机。原料还可以包括凹凸棒土 5.0 8.0%,在步骤(1)中,将凹凸棒土与尿素、 氯化氨混合均勾后一起进入氨酸法造粒机。原料还包括表面活性剂0.1 0.2%,在步骤(4)中,氮肥半成品经过筛分 后进入包膜机进行涂膜,涂膜是指将表面活性剂均匀涂在氮肥半成品的颗粒上。表面活性剂为膏状时,表面活性剂熔融后喷入到颗粒层中从而均匀分布在 颗粒表面上。表面活性剂为粉状时,直接将表面活性剂涂布到颗粒表面。 步骤(3)中,烘干是在烘干机内进行的,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10 120。C, 出口温度为60 65°C。步骤(4)中,烘干后的氮肥半成品经一级冷却后筛分,然后再进入二级冷 却窑冷却,最后经过成品筛筛分得到直径大小为2.5 5.0毫米的颗粒氮肥。稀硫酸为质量分数55 62%的硫酸,在步骤(2)中,将造粒机内的物料加 热到50 60。C,且在转鼓造粒之前,通入水蒸汽将物料润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尿素在稀硫酸中溶解性好,利用稀硫酸与合成氨的在氨酸反应过程放出的 热对包括氯化铵在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控制物料温度为S0 70。C,进行转鼓造 粒、烘干、筛分即可得到颗粒氮肥。该方法避免了粘合物质的使用,稀硫酸与 氨反应后生成硫酸铵,氮肥中氮的含量高;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颗粒的含水量低 (小于等于1.2%)。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按照本实施例的,以原料的总重量为基准,原料的配 方为尿素35%、氯化铵55%、稀硫酸2.5%、合成氨0.9%,硫酸铵0.9%、硫酸锌0.3%、凹凸棒土 5%、智能肽0.2%以及表面活性剂0.2%。其中,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为润滑油、微晶蜡、十八胺、硬脂酰胺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稀硫酸的浓度为62% (质量百分含量)。 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 、将尿素、氯化铵、硫酸锌、凹凸棒土、智能肽按配方比例混合均勾 后进入氨酸法造粒机;(2) 、向所述的造粒机内通入配方比例的稀硫酸和合成氨进行氨酸反应, 利用所述的氨酸反应放热提供的热量使造粒机内的物料加热到50 60°C,且控 制物料的pH6.0 6.2,然后通入少量蒸汽以将物料润湿;(3) 、经过步骤(2)的物料进入转鼓机进行转鼓造粒、进入烘干机烘干得 到颗粒状的氮肥半成品;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U0 120。C,出口温度为60 65 。C;(4) 、氮肥半成品经一级冷却后筛分,然后再进入二级冷却窑冷却、经过 成品筛筛分得直径2.5 4.75毫米的颗粒,将这些颗粒送进包膜机,将表面活性 剂熔融后喷入颗粒层中。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特点尿素在稀硫酸中的溶解性好,氨酸反应 生成硫酸铵的同时提供大量热量,有效减低氯化铵中的含水量;制成的颗粒氮 肥的水份低,可控制在1.29^以内。权利要求1. 一种,颗粒氮肥的原料主要由尿素、氯化铵、稀硫酸以及合成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括如下步骤(1)、将尿素与氯化铵混合均匀后进入氨酸法造粒机;(2)、向所述的造粒机内通入稀硫酸和合成氨进行氨酸反应,利用所述的氨酸反应放热提供的热量使造粒机内的物料加热到50~70℃,稀硫酸和合成氨的加入量以控制物料pH 6.0~6.2为准;(3)、经过步骤(2)的物料进入转鼓机进行转鼓造粒、烘干得到颗粒状的氮肥半成品;(4)、所述的氮肥半成品经过筛分后得到所述的颗粒氮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的原 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的原料的各主要组分的含量分别为尿素30 40%、 氯化铵50 58%、稀硫酸2.5 3.0%、 0.8 1.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 还包括硫酸铵0.8 1.0%、硫酸锌0.2 0.4%,硫酸铵与硫酸锌在步骤(1)中 与尿素、氯化铵一起混合均匀后进入氨酸法造粒机。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 还包括凹凸棒土 5.0 8.0%,在步骤(1)中,将凹凸棒土与尿素、氯化铵混合 均匀后一起进入氨酸法造粒机。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 还包括表面活性剂0.1 0.2%,在步骤(4)中,氮肥半成品经过筛分后进入包 膜机进行涂膜,所述的涂膜是指将表面活性剂均匀涂在氮肥半成品的颗粒上。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 活性剂为膏状,表面活性剂熔融后喷入到颗粒层中从而均匀分布在颗粒表面上。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 活性剂为粉状,直接将表面活性剂涂布到颗粒表面。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的烘干是在烘干机内进行的,烘干机的进口温度为110 120°C,出口 温度为60 65 。C。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步骤(4) 中,烘干后的氮肥半成品经一级冷却后筛分,然后再进入二级冷却窑冷却,最 后经过成品筛筛分得到直径大小为2.5 5.0毫米的颗粒氮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 硫酸为质量分数55 62%的硫酸,在步骤(2)中,将造粒机内的所述的物料加 热到50 6(TC,且在转鼓造粒之前,通入水蒸汽将物料润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颗粒氮肥的制备方法,颗粒氮肥的原料主要由尿素、氯化铵、稀硫酸以及合成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颗粒氮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尿素与氯化铵混合均匀后进入氨酸法造粒机;(2)、向所述的造粒机内通入稀硫酸和合成氨进行氨酸反应,利用所述的氨酸反应放热提供的热量使造粒机内的物料加热到50~70℃,稀硫酸和合成氨的加入量以控制物料pH6.0~6.2为准;(3)、经过步骤(2)的物料进入转鼓机进行转鼓造粒、烘干得到颗粒状的氮肥半成品;(4)、所述的氮肥半成品经过筛分后得到所述的颗粒氮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波闵凡国李昊锋张汉卿施胜昔陈建如白晔朱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