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辐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纤维素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丰富、可以再生的一种天然多糖,纤维素是由纤维素二糖重复单元通过β-1,4–D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纤维素中的葡萄糖属于β-D-吡喃葡萄糖,由于它含有大量的羟基而容易形成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使原本应该亲水的高分子链难溶,从而限制了其深加工和资源利用。因此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改善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进而形成一种具备新的生物特性的高聚物。而交联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P)已经应用于啤酒和茶饮料的澄清,PVPP可以有效去除多酚类物质,还可以吸附废水中的Cd2+和Pb2+。利用纤维素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来制备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辐射接枝共聚物的方法,目前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辐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辐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胀,再加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混合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辐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胀,再加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匀,其中,纤维素、去离子水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1~14:14~17:3~4;步骤(2)对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进行阶段式震荡处理,第一阶段的震荡频率为50~70次/分钟,震荡时间为20~30min,第二阶段的震荡频率为30~40次/分钟,震荡时间为10~15min;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辐照,累计辐照剂量为6~10kGy,辐照剂量率为0.8kGy/h;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置于温度为8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辐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纤维素加入至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胀,再加入N-乙烯基吡咯烷酮,混合均匀,其中,纤维素、去离子水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1~14:14~17:3~4;步骤(2)对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进行阶段式震荡处理,第一阶段的震荡频率为50~70次/分钟,震荡时间为20~30min,第二阶段的震荡频率为30~40次/分钟,震荡时间为10~15min;步骤(3)对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辐照,累计辐照剂量为6~10kGy,辐照剂量率为0.8kGy/h;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置于温度为80~90℃下,保温15~20min,同时对混合物进行阶段式震荡处理,第一阶段的震荡频率为100~120次/分钟,震荡时间为10~15min,剩下的时间进行第二阶段的震荡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哈益明,靳婧,张方娥,王锋,李庆鹏,郭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