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滚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8340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22 16:51
该组合式滚刀具备:圆筒状的滚刀主体;板状的刀片,其具有锯齿状的切削刃,且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安装座上配置成所述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刀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及多个楔部件,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排列装设于凹处,并将配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刀片相对于所述滚刀主体能够拆装地进行固定,所述凹处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以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圆周方向相邻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滚刀主体的外周部能够拆装地安装形成有呈锯齿状的切削刃的刀片而进行齿轮的切齿加工的组合式滚刀。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6月4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4-115970号及2015年1月14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5-005176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组合式滚刀,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组合式滚刀:在筒状的滚刀主体的外周面沿圆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有多个沿轴向的沟槽,且在插入于这些沟槽中的支架上嵌装固定有多个山形形状的刀片。在此,上述支架用调整螺钉及按压件沿轴向进行了定位。并且,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如下滚刀:将刀片通过向滚刀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进行加压的轴向紧固螺钉及向径向内侧进行加压的径向紧固螺钉来固定在滚刀主体中。并且,该专利文献1中也记载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分成多个刀片,并且对一个刀片分别通过一个径向紧固螺钉将其锥形头部向刀片的斜面推压而进行加压。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3-09132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74332号公报在这种组合式滚刀中,径向紧固螺钉的锥形头部以线接触的方式抵接于刀片的斜面,因此,尤其如上所述,若要对一个刀片分别用一个径向紧固螺钉来加压而进行固定,则刀片的安装不稳定,且在进行切齿加工时出现刀片松动而可能会损坏加工精度。并且,如此在滚刀主体的外周沿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有沟槽,而在这些沟槽中已安装有支架及形成有呈锯齿状的切削刃的刀片的滚刀中,为了使这些刀片的呈锯齿状的切削刃的相位沿轴线周围成为恒定的导程,依次错开各沟槽的调整螺钉与按压件的位置,由此配设成使支架与刀片也沿圆周方向依次在轴向上错开位置而使其成为螺旋状。然而,在这种多个沟槽中所安装的刀片之间,难以以使彼此的山形形状呈准确的恒定导程的螺旋状的方式进行定位,而且由调整螺钉及按压件进行的支架及刀片的定位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劳动力。并且,万一这些刀片中哪怕是一个刀片在其锯齿状的切削刃的相位出现偏差,也将会损坏已进行切齿加工的齿轮的精度。这并不限于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组合式滚刀,对整体式或钎接的滚刀也是一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滚刀主体中稳定地安装刀片,而且对锯齿状的切削刃的相位调整等也无需太多时间及劳动力便能够提高加工精度的组合式滚刀。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滚刀的第一方式具备:圆筒状的滚刀主体;板状的刀片,其具有锯齿状的切削刃,且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安装座上配置成所述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刀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及多个楔部件,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排列装设于凹处,并将配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刀片相对于所述滚刀主体能够拆装地进行固定,所述凹处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以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方式形成。在如此构成的组合式滚刀中,各刀片由沿滚刀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排列的多个楔部件挤压而安装,因此能够较大地确保楔部件与刀片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在刀片所延伸的上述中心轴线方向的多个部位中挤压该刀片,由此能够将刀片稳定地安装在滚刀主体中。因此,在进行切齿加工时能够防止出现刀片松动,从而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滚刀的第二方式可以是如下方式:在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楔部件为板状或柱状的部件,所述楔部件以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一致的方式装设于所述凹处。由此,更大地确保楔部件与刀片之间的接触面积而能够实现安装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滚刀的第三方式可以是如下方式:在第一或第二方式中,所述刀片的与所述楔部件相接的面形成为如下凹面状,即在所述刀片固定在所述滚刀主体中的状态下越靠近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则所述刀片的厚度越薄。由此,能够防止刀片从滚刀主体向径向外侧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滚刀的第四方式可以是如下方式: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在所述滚刀主体中沿所述滚刀主体的圆周方向隔着间隔形成有多个所述安装座,所述刀片的数量与所述安装座的数量相同,在每个所述安装座上各固定有一片所述刀片,多个所述刀片中第一刀片及与该第一刀片相邻的第二刀片构成为,在使所述第一刀片的端面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刀片的端面在所述轴向上对齐而固定在所述滚刀主体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刀片的锯齿状的切削刃的相位相对于所述第二刀片的锯齿状的切削刃的相位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偏离。由此,能够在所有刀片在上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相互大致相同的状态下,将围绕该中心轴线螺旋的上述切削刃的列形成于滚刀主体的外周而进行切齿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滚刀的第五方式可以是如下方式:在所述第一至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调整机构,其设置于所述滚刀主体且调整所述刀片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位置。由此,各刀片的切削刃配置成正确地形成上述切削刃的列,从而能够实现加工精度的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滚刀的第六方式可以是如下方式:在所述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在所述滚刀主体中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座,在其一个安装座上固定有一片所述刀片。在本方式中,在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仅设置有一个具有呈锯齿状的切削刃的刀片,因此只要正确地形成该刀片的呈锯齿状的切削刃的齿距,则无需进行与其他切削刃的相位调整,而能够通过该一个刀片在工件上形成齿形。因此,无需为了调整相位而花费时间及劳动力。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刀片稳定地安装在滚刀主体中,能够防止出现刀片松动,并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切齿加工。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中心轴线方向一端侧(图3中的右侧)观察时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2是将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从中心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图3中的左侧)观察时的后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X方向观察的局部仰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座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相邻的两片刀片的切削刃的相位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轴线方向一端侧(图3中的左侧)观察时的局部剖切主视图。图8是将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从轴线方向另一端侧(图3中的右侧)观察时的后视图。图9是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剖视图。图10是从图9中的箭头X方向观察的局部俯视图。图11是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座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滚刀主体1由钢材等形成,其中心轴线O方向的两端部1A的外径相互相等,且该两端部1A的外径小于其之间的躯体部1B的外径,所述滚刀主体1呈以该中心轴线O为中心的多段的外形圆筒状,并且在滚刀主体1的径向内部安装有滚齿机的旋转轴而按旋转方向T绕上述中心轴线O旋转的同时进行切齿加工。另外,除了如此在圆筒状的滚刀主体1的径向内部安装有旋转轴的滚刀以外,例如还可在沿上述中心轴线O延伸的柄(刀柄)形成于滚刀主体,并通过该柄安装在机床的主轴上而进行旋转来进行切齿加工的组合式滚刀中适用本专利技术。在直径大于滚刀主体1的两端部1A的躯体部1B的外周面,遍及该中心轴线O方向的整个长度形成有从该外周面向滚刀主体1的径向内侧凹陷的与中心轴线O平行地延伸的安装座2,该安装座2在躯体部1B的两端面1C上开口。安装座2具备朝向滚刀主体1的径向外侧的底面2A及与该底面2A垂直且朝向上述旋转方向T前方的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组合式滚刀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滚刀,其具备:圆筒状的滚刀主体;板状的刀片,其具有锯齿状的切削刃,且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安装座上配置成所述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刀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及多个楔部件,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排列装设于凹处,并将配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刀片相对于所述滚刀主体能够拆装地进行固定,所述凹处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以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方式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6.04 JP 2014-115970;2015.01.14 JP 2015-005171.一种组合式滚刀,其具备:圆筒状的滚刀主体;板状的刀片,其具有锯齿状的切削刃,且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形成的至少一个安装座上配置成所述切削刃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刀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平行;及多个楔部件,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排列装设于凹处,并将配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所述刀片相对于所述滚刀主体能够拆装地进行固定,所述凹处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外周部中以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滚刀主体的圆周方向上相邻的方式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滚刀,其中,所述楔部件为板状或柱状的部件,所述楔部件以使其长度方向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一致的方式装设于所述凹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滚刀,其中,所述刀片的与所述楔部件相接的面形成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川正宣鸟井弘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