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7517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8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包括:相对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的基底部;沿所述中心轴线朝向上方突出的轴;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上的电路板;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的环状的一个线圈;以相对于所述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的轴承部;安装于所述轴承部的转子保持架;安装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磁铁部;安装于所述转子保持架的偏心锤;安装于所述轴,且上表面与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接触的垫片;以及固定于所述轴的上端以及所述基底部的外缘部的罩部,所述垫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线圈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扁平型的无刷振动马达被用作移动体通信装置等的无声通知设备或者其他用途。如日本公开公报第2009-130969号所示,在这样的振动马达中,在支轴30的周围配置有多个空心扁平线圈42~45。然而,若想要将日本公开公报第2009-130969号的振动马达在径向上小型化,则需要缩小空心扁平线圈42~45的径向尺寸。在空心扁平线圈42~45中,沿径向延伸的部位是在与圆环状磁铁50之间产生转矩的转矩有效部位,因此若将空心扁平线圈42~45在径向上小型化,则上述转矩减少从而振动马达的振动量减少。并且,为了将振动马达在径向上小型化,还考虑了使空心扁平线圈42~45向径向内侧移动。然而,由于在与空心扁平线圈42~45在径向上相向的位置,垫圈20固定于支轴30,因此难以使空心扁平线圈42~45大幅度向径向内侧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抑制振动量下降并且将振动马达在径向上小型化。在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振动马达具有:基底部,所述基底部相对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轴,所述轴的下端固定于基底部,且所述轴沿中心轴线朝向上方突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配置在基底部上;环状的一个线圈,所述一个线圈安装在电路板上,且在所述一个线圈的内侧配置有轴;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在比线圈靠上方的位置以相对于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转子保持架,所述转子保持架安装于轴承部;磁铁部,所述磁铁部包括多个磁极,且所述磁铁部安装于转子保持架;偏心锤,所述偏心锤安装于转子保持架;垫片,所述垫片在轴承部与线圈之间安装于轴,且所述垫片的上表面与轴承部的下表面接触;以及罩部,所述罩部覆盖转子保持架以及偏心锤的上方以及侧方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罩部固定于轴的上端以及基底部的外缘部,垫片的下表面与线圈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向。在本技术中,能够抑制振动量下降并且能够将振动马达在径向上小型化。参照附图并通过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立体图。图2是振动马达的纵剖视图。图3是旋转部以及静止部的立体图。图4是静止部的立体图。图5是静止部的平面图。图6是基底部的平面图。图7是基底磁性部与基底非磁性部之间的边界部的剖视图。图8是磁铁部、线圈部以及基底部的平面图。图9是基底磁性部与基底非磁性部之间的边界部的剖视图。图10是基底磁性部与基底非磁性部之间的边界部的剖视图。图11是静止部的平面图。图12是静止部的平面图。图13是静止部的平面图。图14是静止部的平面图。图15是静止部的平面图。图16是基底部的平面图。图17是磁铁部、线圈部以及基底部的平面图。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纵剖视图。图19是旋转部以及静止部的立体图。图2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纵剖视图。图21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的纵剖视图。图22是旋转部以及静止部的立体图。图23是静止部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将振动马达1的中心轴线J1方向中的图2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不表示组装到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称作“上下方向”。而且,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图1是表示本技术所例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马达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振动马达1的纵剖视图。在图2中,省略了细节部分的截面的剖面线。并且,在图2中,一起表示比截面靠里侧的结构。图3是振动马达1的旋转部以及静止部的立体图。图4是振动马达1的静止部的立体图。图5是振动马达1的静止部的平面图。图6是基底部12的平面图。振动马达1是扁平型的无刷马达。振动马达1例如用作移动电话等移动体通信装置的无声通知设备。换言之,该移动体通信装置包括振动马达1。振动马达1包括罩部11和基底部12。罩部11呈有盖大致圆筒状。基底部12呈大致平板状。基底部12相对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1垂直地扩展。罩部11固定于基底部12的外缘部。基底部12封闭罩部11的下部的开口。罩部11是金属制品。基底部12也是金属制品。罩部11与基底部12例如通过焊接而连接。基底部12的厚度例如是0.1mm以上0.15mm以下。振动马达1还包括电路板13、线圈部14、轴15、转子保持架16、磁铁部17以及偏心锤18。振动马达1还包括轴承部21和垫片22。基底部12、电路板13、线圈部14、轴15以及垫片22包含于静止部。轴承部21、转子保持架16、磁铁部17以及偏心锤18包含于旋转部。图3是从振动马达1除去罩部11的图。图4以及图5是从振动马达1除去罩部11以及旋转部的图。基底部12包括基底突出部121、基底磁性部122以及基底非磁性部123。基底磁性部122是磁性金属制品。基底磁性部122例如是铁制品。基底非磁性部123是非磁性金属制品。基底非磁性部123例如是奥氏体类不锈钢制品。如图6所示,基底磁性部122呈大致圆环板状。基底非磁性部123位于基底磁性部122的径向内侧。基底非磁性部123固定于基底磁性部122的缘部。基底非磁性部123从基底磁性部122的该缘部相对于上下方向大致垂直地扩展。基底突出部121从基底磁性部122朝向与中心轴线J1大致垂直的方向延伸。基底突出部121从罩部1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基底突出部121是与基底磁性部122连为一体的部件。基底突出部121也是磁性金属制品。基底磁性部122包括磁性外周部124和多个磁性要素部125。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基底磁性部122包括四个磁性要素部125。磁性外周部124呈大致环状。详细地说,磁性外周部124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磁性外周部124包围基底非磁性部123的周围。多个磁性要素部125分别是与磁性外周部124连为一体的部件。多个磁性要素部125分别从磁性外周部124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各磁性要素部125是从磁性外周部124的内周缘朝向中心轴线J1且相对于上下方向大致垂直地突出的磁性突出部。多个磁性要素部125的形状彼此相同。多个磁性要素部125的各自的周向宽度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变小。多个磁性要素部125在与磁铁部17在上下方向上相向的位置沿周向配置。多个磁性要素部125沿周向等角度间隔地配置。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四个磁性要素部125以90度间隔配置。换言之,在俯视观察时,连接各磁性要素部125的周向中心与中心轴线J1的直线,与连接和所述各磁性要素部125相邻的磁性要素部125的周向中心与中心轴线J1的直线所成的角度是90度。基底非磁性部123包括非磁性中央部126和多个非磁性要素部127。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基底非磁性部123包括四个非磁性要素部127。非磁性中央部126呈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板状。在非磁性中央部126的中央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通基底部12的基底中央贯通孔128。基底中央贯通孔128在俯视观察时例如是圆形。多个非磁性要素部127分别是与非磁性中央部126连为一体的部件。多个非磁性要素部127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基底部,所述基底部相对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轴,所述轴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基底部,且所述轴沿所述中心轴线朝向上方突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上;环状的一个线圈,所述一个线圈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且在所述一个线圈的内侧配置有所述轴;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在比所述线圈靠上方的位置以相对于所述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转子保持架,所述转子保持架安装于所述轴承部;磁铁部,所述磁铁部包括多个磁极,且所述磁铁部安装于所述转子保持架;偏心锤,所述偏心锤安装于所述转子保持架;垫片,所述垫片在所述轴承部与所述线圈之间安装于所述轴,且所述垫片的上表面与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接触;以及罩部,所述罩部覆盖所述转子保持架以及所述偏心锤的上方以及侧方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罩部固定于所述轴的上端以及所述基底部的外缘部,所述振动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线圈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03 JP 2015-1530801.一种振动马达,包括:基底部,所述基底部相对于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垂直地扩展;轴,所述轴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基底部,且所述轴沿所述中心轴线朝向上方突出;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配置在所述基底部上;环状的一个线圈,所述一个线圈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且在所述一个线圈的内侧配置有所述轴;轴承部,所述轴承部在比所述线圈靠上方的位置以相对于所述轴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转子保持架,所述转子保持架安装于所述轴承部;磁铁部,所述磁铁部包括多个磁极,且所述磁铁部安装于所述转子保持架;偏心锤,所述偏心锤安装于所述转子保持架;垫片,所述垫片在所述轴承部与所述线圈之间安装于所述轴,且所述垫片的上表面与所述轴承部的下表面接触;以及罩部,所述罩部覆盖所述转子保持架以及所述偏心锤的上方以及侧方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罩部固定于所述轴的上端以及所述基底部的外缘部,所述振动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下表面与所述线圈的上表面在上下方向上相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线圈的所述上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磁铁部的径向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通过压入安装于所述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是树脂制的圆环状或者C字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径向外端部位于比所述磁铁部的外周缘靠径向外侧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夹着所述轴的两个长边部,所述线圈的延伸方向是长边方向,位于比所述线圈的所述长边方向中央靠一侧的两个所述长边部的间隔小于比所述长边方向中央靠另一侧的两个所述长边部的间隔,在比所述线圈的所述长边方向中央靠所述一侧的位置,电子元件位于靠近所述线圈的一个所述长边部的位置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夹着所述轴的两个长边部,所述线圈的延伸方向是长边方向,随着从所述线圈的所述长边方向中央离开,两个所述长边部的间隔逐渐减小,在与所述线圈的所述长边方向中央分离的位置,电子元件位于靠近所述线圈的一个所述长边部的位置并安装在电路板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夹着所述轴的两个长边部,所述线圈的延伸方向是长边方向,所述两个长边部中的一个所述长边部具有在所述长边方向的一个位置朝向另一个所述长边部凹陷的凹部,电子零件位于所述一个长边部的所述长边方向的所述一个位置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电子元件和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与包含所述线圈的所述长边方向的端部和所述中心轴线的平面所成的角度是45度。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线圈的引出线在夹着所述线圈与所述电子元件相反的一侧与所述电路板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磁极的数量是4的倍数。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振动马达,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