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1990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6 18:00
提供振动马达,其具备:静止部,其具有线圈部;振动体,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在横向上振动;以及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振动体之间。振动体具有:一对配重部,它们配置于从横向两侧夹着线圈部的位置;一对磁铁部,它们配置于从纵向两侧夹着所述线圈部的位置;以及一对板部,它们彼此在纵向上对置配置,固定有所述配重部和所述磁铁部。所述板部分别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片部;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片部,其在所述第一片部的下侧与所述第一片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以及第三片部,其在上下方向上连结所述第一片部与所述第二片部,被所述第一片部、所述第二片部以及所述第三片部包围的开口部向彼此在纵向上对置的一侧开口。

Vibrating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振动马达
本技术涉及振动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具有振动马达。在这里,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7-47415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的触觉致动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7-47415号公报的触觉致动器利用通过磁铁和线圈产生的电磁力进行振动动作。该触觉致动器具有外壳、固定部件、振动体以及弹性部件。外壳由基座和与基座的上部结合的盖构成。固定部件固定安装于外壳。固定部件由固定安装于基座的上部的轴部件和卷绕在该轴部件上的线圈构成。振动体以固定部件为中心在左右方向上振动。弹性部件多次弯曲,以将振动体维持在初始位置的方式对振动体进行弹性支承。在弹性部件弯曲而形成的褶皱状空間中,插入配置有插入部件。去除电磁力之后,在振动体通过弹性部件的弹性力左右振动时,插入部件克服弹性部件的弹力,从而减少振动体的下降时间。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17-47415号公报中,振动体由磁铁、磁性体、重量体以及保持架构成。保持架使磁铁、磁性体以及重量体结合为一体,左右两侧分别连结有弹性部件。保持架由上部板、侧面板以及加压板构成。对置的一对侧面板从上部板向下方弯曲而形成。对置的一对加压板从上部板中的形成有侧面板的边以外的剩余的边向下方弯曲而形成。即,在保持架中,上部板的下方的空间的四周被侧面板和加压板包围。然而,如果是如上的保持架,不能说重量体和磁铁的固定强度是充分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固定强度的振动马达。本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是一种振动马达,其具备:静止部,其具有线圈部;振动体,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在横向上振动;以及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振动体之间。所述振动体具有:一对配重部,它们配置于从横向两侧夹着所述线圈部的位置;一对磁铁部,它们配置于从纵向两侧夹着所述线圈部的位置;以及一对板部,它们彼此在纵向上对置配置,固定有所述配重部和所述磁铁部。所述板部分别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片部;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片部,其在所述第一片部的下侧与所述第一片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以及第三片部,其在上下方向上连结所述第一片部与所述第二片部。被所述第一片部、所述第二片部以及所述第三片部包围的开口部向彼此在纵向上对置的一侧开口。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配重部与所述磁铁部一起被所述第一片部和所述第二片部在上下方向上夹着。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片部的横向两端位于所述一对配重部之间,所述磁铁部被所述第一片部和所述第二片部在上下方向上夹着,所述配重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片部对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片部分别单独地配置于所述磁铁部的横向两外侧,所述配重部被所述第一片部和所述第二片部在上下方向上夹着,所述磁铁部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片部对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于所述第三片部的缝中配置有粘结剂。根据例示的本技术的振动马达,能够提高固定強度。由以下的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卸下第一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的罩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在图2的状态下分解コ字形板后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卸下第二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的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在图4的状态下分解コ字形板后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对冲压加工中的板部的取出数量进行说明的概略图。图7是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中分解コ字形板后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触觉设备的概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附图中,振动体振动的方向,即横向用X方向表示。具体地,横向一侧用X1方向表示,横向另一侧用X2方向表示。而且,与横向垂直的方向,即纵向表示为Y方向。具体地,纵向一侧表示为Y1方向,纵向另一侧表示为Y2方向。而且,与横向和纵向垂直的方向,即上下方向(高度方向)表示为Z方向。具体地,上侧表示为Z1方向,下侧表示为Z2方向。但是,该方向的定义并不表示实际组装于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1.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振动马达100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卸下振动马达100的罩12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若大致进行划分,振动马达100具有静止部S、振动部5以及一对弹性部件6、7。静止部S具有壳体1、基板2以及线圈部L。壳体1包含基座板11和罩12。基座板11是在横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具有基台部11A以及从基台部11A的横向一侧端部向横向一侧突出的突出基台部11B。罩12具有位于上方的顶面部121和从顶面部121的四个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侧面部。该侧面部包含互相在横向上对置的侧面部12A、12B。罩12从上方安装于基座板11。壳体1将基板2、线圈部L、振动体5以及弹性部件6、7收纳在内部。基板2固定于基座板11的上表面,由FPC(柔性印刷基板)构成。另外,基板2也可以是刚性基板。基板2沿横向延伸,具有基部201以及从基部201的横向一侧端部向横向一侧突出的突出部202。突出部202的横向一侧端部配置于突出基台部11B上。突出部202的该端部上设置有端子21A、21B。线圈部L包含铁芯3和绕组部4。铁芯3具有:芯部3A,其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层叠薄板而构成,并在横向上延伸;以及板部3B,其与芯部3A的横向两端嵌合从而被固定。绕组部4被板部3B从横向两侧夹住,通过在芯部3A的周围卷绕导线而构成。板部3B固定于基座板11的上表面。由此,线圈部L固定于基座板11上。绕组部4的一根引出线与端子21A导通,另一根引出线与端子21B导通。由此,通过从振动马达100的外部向端子21A、21B施加电压,能够在绕组部4中流通电流,从而驱动线圈部L。通过控制在绕组部4中流通的电流,线圈部L切换在横向一侧产生N极且在横向另一侧产生S极的状态、和在横向一侧产生S极且在横向另一侧产生N极的状态。即,线圈部L产生横向的磁通。振动体5具有第一板52、第二板53、第一磁铁部M1、第二磁铁部M2、第一磁性片57A、第二磁性片57B、第一配重部58A以及第二配重部58B。另外,第一磁铁部M1与第二磁铁部M2如后述的图3所示。在这里,为了使第一板52与第二板53的结构更加明确,图3示出了第一板52与第二板53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第一板52是沿横向观察时具有コ字形状的板部,其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片部521;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片部522,其在第一片部521的下侧与第一片部521在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以及第三片部523,其在上下方向上连结第一片部521的纵向一侧端与第二片部522的纵向一侧端。第一片部521与第二片部522的横向长度相同,遍及横向整个面而分别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对置。第二板53是沿横向观察时具有コ字形状的板部,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片部531;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片部532,其在第一片部531的下侧与第一片部531在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以及第三片部533,其在上下方向上连结第一片部531的纵向另一侧端与第二片部532的纵向另一侧端。第一片部531与第二片部532的横向长度相同,遍及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马达,其具备:静止部,其具有线圈部;振动体,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在横向上振动;以及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振动体之间,所述振动体具有:一对配重部,它们配置于从横向两侧夹着所述线圈部的位置;一对磁铁部,它们配置于从纵向两侧夹着所述线圈部的位置;以及一对板部,它们彼此在纵向上对置配置,固定有所述配重部和所述磁铁部,所述板部分别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片部;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片部,其在所述第一片部的下侧与所述第一片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以及第三片部,其在上下方向上连结所述第一片部与所述第二片部,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一片部、所述第二片部以及所述第三片部包围的开口部向彼此在纵向上对置的一侧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9 JP 2018-0126901.一种振动马达,其具备:静止部,其具有线圈部;振动体,其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静止部在横向上振动;以及弹性部件,其位于所述静止部与所述振动体之间,所述振动体具有:一对配重部,它们配置于从横向两侧夹着所述线圈部的位置;一对磁铁部,它们配置于从纵向两侧夹着所述线圈部的位置;以及一对板部,它们彼此在纵向上对置配置,固定有所述配重部和所述磁铁部,所述板部分别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一片部;在纵向上延伸的第二片部,其在所述第一片部的下侧与所述第一片部在上下方向上对置配置;以及第三片部,其在上下方向上连结所述第一片部与所述第二片部,其特征在于,被所述第一片部、所述第二片部以及所述第三片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裕贵佐野良行森敬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精密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