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8297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该刮油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设置在本体内部的刮油胶芯;以及,分别固定在本体的上、下两端、用于夹紧刮油胶芯的上压套和下压套;刮油胶芯的材质为橡胶,刮油胶芯呈圆柱形,刮油胶芯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刮油通孔,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外径;上压套和下压套内部均具有空腔,上压套的空腔、刮油胶芯的刮油通孔以及下压套的空腔连通;下压套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井口连接、并使下压套的空腔与井筒连通的连接机构。该刮油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抽油杆起出过程中,井筒内死油随抽油杆被带出井外,从而避免环境污染、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工业采油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生产井井下作业过程中,需要起出井内的抽油杆。抽油杆上通常粘附有井内的黏稠死油。在起出抽油杆的过程中,井内的黏稠死油会随抽油杆被带出井外,掉落在地面上。死油落地不易清理,一方面会给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另一方面易造成井口施工人员滑倒,对施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止死油落地。目前,最常用的防止死油落地的方法主要包括:在地面铺设防渗布以及在井口外部设置死油井口回收装置。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铺设防渗布的方法会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并且不能防止施工人员滑到。井口回收装置只能安装在井口的一侧,无法全方位地防止死油落地,并且后续还需要对回收的死油进行处理。综上,现有的方法都不能有效地防止死油落地。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井下作业起出抽油杆的过程中死油落地的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该刮油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的刮油胶芯;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本体的上、下两端、用于夹紧所述刮油胶芯的上压套和下压套;所述刮油胶芯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刮油胶芯呈圆柱形,所述刮油胶芯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刮油通孔,所述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外径;所述上压套和所述下压套内部均具有空腔,所述上压套的空腔、所述刮油胶芯的刮油通孔以及所述下压套的空腔连通;所述下压套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井口连接、并使所述下压套的空腔与井筒连通的连接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刮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内部、并且位于所述刮油胶芯上方的分流环;所述上压套的下端面与所述分流环的上端面接触,所述下压套的上端面与所述刮油胶芯的下端面接触;所述分流环内部也具有空腔;所述上压套的空腔、所述分流环的空腔、所述刮油胶芯的刮油通孔以及所述下压套的空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分流环的侧表面上还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流环的空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井筒连通;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导流管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与井口清蜡闸门连接,所述连接机构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并且所述连接机构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流管与井口套管闸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刮油通孔的下端设置有轴向截面形状呈圆楔形的倒角。进一步地,所述刮油胶芯的外径小于所述本体的内径,在所述刮油胶芯和所述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固定套。进一步地,所述上压套和下压套与所述本体之间通过顶丝固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刮油装置中,刮油胶芯设置在本体内部,并被固定在本体上下两端的上压套和下压套夹紧。上压套和下压套内均具有空腔,刮油胶芯上设置有与上压套和下压套的空腔连通的刮油通孔,利用下压套上的连接机构将刮油装置整体固定在井口,并使上压套的空腔、刮油胶芯的刮油通孔以及下压套的空腔与井筒连通。当抽油杆从井筒内起出时,依次穿过下压套的空腔、刮油胶芯的刮油通孔以及上压套的空腔,由于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外径,并且刮油胶芯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因此,当抽油杆穿过刮油通孔时,刮油通孔与抽油杆紧密接触,将粘附在抽油杆表面的死油刮除,刮除的死油则通过下压套的空腔落回井筒,从而防止死油随抽油杆被带出,有效避免死油落地,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1-上压套;2-分流环;3-刮油胶芯;4-本体;5-下压套;51-连接机构;6-顶丝;7-导流管;8-固定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参见图1并结合图2,该刮油装置包括:本体4,本体4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设置在本体4内部的刮油胶芯3。以及,分别固定在本体4的上、下两端、用于夹紧刮油胶芯3的上压套1和下压套5。刮油胶芯3的材质为橡胶,刮油胶芯3呈圆柱形,刮油胶芯3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刮油通孔,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外径;上压套1和下压套5内部均具有空腔,上压套1的空腔、刮油胶芯3的刮油通孔以及下压套5的空腔连通。下压套5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井口连接、并使下压套5的空腔与井筒连通的连接机构5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刮油装置中,刮油胶芯3设置在本体4内部,并被固定在本体4上下两端的上压套1和下压套5夹紧。上压套1和下压套5内均具有空腔,刮油胶芯3上设置有与上压套1和下压套5的空腔连通的刮油通孔。当利用下压套5上的连接机构51将刮油装置整体固定在井口后,上压套1的空腔、刮油胶芯3的刮油通孔以及下压套5的空腔与井筒连通。当抽油杆从井筒内起出时,将依次穿过下压套5的空腔、刮油胶芯的刮油通孔以及上压套1的空腔,由于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外径,并且刮油胶芯的材质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因此,当抽油杆穿过刮油通孔时,刮油通孔与抽油杆紧密接触,将粘附在抽油杆表面的死油刮除,刮除的死油则通过下压套5的空腔落回井筒,从而防止死油随抽油杆被带出,有效避免死油落地,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从抽油杆上刮除的死油要经过下压套5内部的空腔落回井筒,因此,为了使死油能够顺利落回井筒,下压套5的空腔应当具有足够的容积。而上压套1的空腔只要保证抽油杆能够顺利穿过即可。刮油胶芯3的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直径即可,如果刮油通孔的内径过小,会导致抽油杆不能顺利通过;如果刮油通孔的内径过大,则不能起到刮油效果。可以根据现场抽油杆规格的不同,加工具有不同内径刮油通孔的刮油胶芯3,当抽油杆规格发生变化时,更换相应内径的刮油胶芯即可,方便施工。刮油胶芯3的材质优选耐腐蚀性能好的橡胶,以延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刮油装置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刮油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本体4内部、并且位于刮油胶芯3上方的分流环2。上压套1的下端面与分流环2的上端面接触,下压套5的上端面与刮油胶芯3的下端面接触,通过上压套1和下压套5将分流环2与刮油胶芯3夹紧。分流环2内部也具有空腔,上压套1的空腔、分流环2的空腔、刮油胶芯3的刮油通孔以及下压套5的空腔连通。当附着在抽油杆上的死油过多、不能通过下压套5的空腔落回井筒时,多余的死油则进入分流环2的空腔,再从分流环2的空腔落回井筒,从而避免死油被带出井外。为了便于分流环2内的死油落回井筒,在分流环2的侧表面上还设置有导流管7。导流管7的一端与分流环2的空腔连通,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4),所述本体(4)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设置在所述本体(4)内部的刮油胶芯(3);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本体(4)的上、下两端、用于夹紧所述刮油胶芯(3)的上压套(1)和下压套(5);所述刮油胶芯(3)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刮油胶芯(3)呈圆柱形,所述刮油胶芯(3)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刮油通孔,所述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外径;所述上压套(1)和所述下压套(5)内部均具有空腔,所述上压套(1)的空腔、所述刮油胶芯(3)的刮油通孔以及所述下压套(5)的空腔连通;所述下压套(5)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井口连接、并使所述下压套(5)的空腔与井筒连通的连接机构(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油杆井口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4),所述本体(4)为两端开放的中空圆柱体;设置在所述本体(4)内部的刮油胶芯(3);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本体(4)的上、下两端、用于夹紧所述刮油胶芯(3)的上压套(1)和下压套(5);所述刮油胶芯(3)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刮油胶芯(3)呈圆柱形,所述刮油胶芯(3)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刮油通孔,所述刮油通孔的内径略小于抽油杆的外径;所述上压套(1)和所述下压套(5)内部均具有空腔,所述上压套(1)的空腔、所述刮油胶芯(3)的刮油通孔以及所述下压套(5)的空腔连通;所述下压套(5)上还设置有用于与井口连接、并使所述下压套(5)的空腔与井筒连通的连接机构(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油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4)内部、并且位于所述刮油胶芯(3)上方的分流环(2);所述上压套(1)的下端面与所述分流环(2)的上端面接触,所述下压套(5)的上端面与所述刮油胶芯(3)的下端面接触;所述分流环(2)内部也具有空腔;所述上压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凌飞马永忠刘承炜文云飞强海平靳利尤冬青孙玉民于东升郭清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