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4549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4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组件和下模座组件,其还包括:冲头,其安装于上模座组件上;两对称设置的插刀,其分设于冲头的两侧,且固定连接于上模座组件上,插刀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倒角面;下模成型板,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下模成型板单元,其上具有对应第一倒角面的第二倒角面,两下模成型板单元的相对的部分形成外形对应冲头的自由端的成型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上下冲压和左右冲压的结合作业,可以适应一些折弯部较长的折弯作业,从而在保证充分冲压力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折弯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冲压模具,具体涉及一种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冲压模具的加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产品需要进行两侧的折弯作业,形成U字形的产品,如图1所示,产品1上具有相对的两个折弯部11。但是,对于如图1所示的一些产品的折弯部较长的情况,传统的冲压模具在冲压上就会出现冲压力度不足的情况,这是由于,传统的冲压模具主要是通过上、下模上的公、母头的结合来冲压,如果折弯部较长,那就势必需要加长冲头的长度以及模具的行程,而一些冲压模具并无法实现较长的行程,这样冲压的力度就无法充分保证,那么产品的折弯作业就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适用于较长的折弯部的折弯作业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组件和下模座组件,其还包括:冲头,其安装于上模座组件上;两对称设置的插刀,其分设于冲头的两侧,且固定连接于上模座组件上,插刀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倒角面;下模成型板,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下模成型板单元,其上具有对应第一倒角面的第二倒角面,两下模成型板单元的相对的部分形成外形对应冲头的自由端的成型空间,下模成型板单元固定螺丝,螺丝还穿过靠块,靠块固定连接于下模座组件上,同时位于下模成型板单元的外侧,螺丝上还套设有弹簧,其位于螺丝的螺帽与靠块之间。本技术通过在冲头的两侧设置对称的插刀,且插刀上具有第一倒角面,同时设置对称的两下模成型板单元,其上对应第一倒角面设置有第二倒角面,闭模时,冲头进入两下模成型板单元之间的成型空间内,此时插刀的第一倒角面接触下模成型板单元的第二倒角面,下模成型板单元受到压力而向靠近冲头的方向运动,直至插刀完全进入下模成型板单元和靠块之间,产品在冲头的垂直运动和下模成型板单元的水平运动中逐渐折弯成型,开模后,冲头和插刀离开下模,下模成型板单元在螺丝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完成折弯作业。因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上下冲压和左右冲压的结合作业,可以适应一些折弯部较长的折弯作业,从而在保证充分冲压力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折弯作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作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冲头通过冲头弹簧安装于上模座组件上。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冲头的自行复位,帮助脱模。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靠块与下模成型板单元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块,其固定连接于下模座组件上。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保持下模成型板单元的初始位置。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冲头的自由端在主视角度下呈梯形,且冲头的自由端与冲头的侧壁之间通过弧槽过渡。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便于形成花瓶装的产品折弯形状,同时也可以形成对折弯的助力。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插刀通过横向设置的螺丝连接于上模座组件上。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形成插刀的稳固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涉及的产品加工折弯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开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闭模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产品11.折弯部2.上模座组件21.上模座22.上垫板23.上夹板24.冲头241.冲头弹簧242.弧槽25.插刀251.第一倒角面252.螺丝3.下模座组件31.下模座32.下夹板33.下模成型板单元331.第二倒角面332.成型空间333.螺丝34.靠块35.弹簧36.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上模座组件2和下模座组件3,该上模座组件2具体可以包括上模座21、上垫板22和上夹板23,下模座组件3可以包括下模座31和下夹板32,此处仅列出一些常见的情况,其他模具中也可以存在变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该模具结构还包括:冲头24,其安装于上模座组件2上;两对称设置的插刀25,其分设于冲头24的两侧,且固定连接于上模座组件2上,插刀25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倒角面251;下模成型板,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下模成型板单元33,其上具有对应第一倒角面251的第二倒角面331,两下模成型板单元33的相对的部分形成外形对应冲头的自由端的成型空间332,下模成型板单元33固定螺丝333,螺丝333还穿过靠块34,靠块34固定连接于下模座组件3上,同时位于下模成型板单元33的外侧,螺丝333上还套设有弹簧35,其位于螺丝333的螺帽与靠块34之间。通过在冲头的两侧设置对称的插刀,且插刀上具有第一倒角面,同时设置对称的两下模成型板单元,其上对应第一倒角面设置有第二倒角面,闭模时,冲头进入两下模成型板单元之间的成型空间内,此时插刀的第一倒角面接触下模成型板单元的第二倒角面,下模成型板单元受到压力而向靠近冲头的方向运动,直至插刀完全进入下模成型板单元和靠块之间,产品在冲头的垂直运动和下模成型板单元的水平运动中逐渐折弯成型,开模后,冲头和插刀离开下模,下模成型板单元在螺丝和弹簧的作用下复位,完成折弯作业。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通过上下冲压和左右冲压的结合作业,可以适应一些折弯部较长的折弯作业,从而在保证充分冲压力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折弯作业。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冲头24通过冲头弹簧241安装于上模座组件2上。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冲头的自行复位,帮助脱模。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靠块34与下模成型板单元33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块36,其固定连接于下模座组件3上。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保持下模成型板单元的初始位置。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冲头24的自由端在主视角度下呈梯形,且冲头24的自由端与冲头24的侧壁之间通过弧槽242过渡。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便于形成花瓶装的产品折弯形状,同时也可以形成对折弯的助力。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图2-3所示,在本技术的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插刀25通过横向设置的螺丝252连接于上模座组件2上。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形成插刀的稳固安装。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组件和下模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头,其安装于所述上模座组件上;两对称设置的插刀,其分设于所述冲头的两侧,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模座组件上,所述插刀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倒角面;下模成型板,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下模成型板单元,其上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倒角面的第二倒角面,所述两下模成型板单元的相对的部分形成外形对应所述冲头的自由端的成型空间,所述下模成型板单元固定螺丝,所述螺丝还穿过靠块,所述靠块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座组件上,同时位于所述下模成型板单元的外侧,所述螺丝上还套设有弹簧,其位于所述螺丝的螺帽与所述靠块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两侧折弯成型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座组件和下模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冲头,其安装于所述上模座组件上;
两对称设置的插刀,其分设于所述冲头的两侧,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模座组件上,所述插刀的自由端具有第一倒角面;
下模成型板,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下模成型板单元,其上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倒角面的第二倒角面,所述两下模成型板单元的相对的部分形成外形对应所述冲头的自由端的成型空间,所述下模成型板单元固定螺丝,所述螺丝还穿过靠块,所述靠块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模座组件上,同时位于所述下模成型板单元的外侧,所述螺丝上还套设有弹簧,其位于所述螺丝的螺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吉赖维
申请(专利权)人: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