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咀及热流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2206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咀,包括上咀身、下咀身、咀头、咀芯和发热元件;下咀身的上部与上咀身的下部匹配套设连接;下咀身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承接台与上咀身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位;咀芯包括固定部和延伸部;咀芯设置于下咀身内,且固定部匹配设置于安装位内,所述延伸部向下穿出下咀身的底部;咀头包括连接部和凸出部;凸出部设置在连接部下,且凸出部的外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咀头设置在下咀身的下侧,且连接部与下咀身的外壁固定连接;发热元件盘绕在上咀身、下咀身和连接部上。该热咀采用分体式设计,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维护便利,且抗压耐磨性能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热流道系统,该热流道系统稳定性好,阀针运动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流道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热咀及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塑胶产品的市场不断扩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生产者、使用者对塑胶产品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塑胶材料中添加玻纤、碳纤等物质,以改善塑胶制品的强度、韧性;在塑胶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提高塑胶制品的防火等级。而热流道系统是注塑模具系统的一个常用部件,它一般包括主唧咀、分流板、气缸(或油缸)、热咀、发热元件等部件。在注塑过程中,玻纤、碳纤和阻燃剂等物质的添加,对热流道系统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现有的热流道系统中,热咀一般采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设计的热咀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咀,该热咀采用分体式设计,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维护便利,且抗压耐磨性能好。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该热流道系统稳定性好,阀针运动顺畅。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咀,包括上咀身、下咀身、咀头、咀芯和发热元件;所述上咀身、下咀身、咀头和咀芯均为上下相通的腔体结构;所述下咀身的上部与所述上咀身的下部匹配套设连接;所述下咀身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与所述上咀身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位;所述咀芯包括固定部和延伸部;所述咀芯设置于所述下咀身内,且所述固定部匹配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内,所述延伸部向下穿出所述下咀身的底部;所述咀头包括连接部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下,且所述凸出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所述咀头设置在所述下咀身的下侧,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咀身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盘绕在所述上咀身、所述下咀身和所述连接部上。优选的,所述上咀身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下咀身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下咀身与所述上咀身螺纹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咀身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咀头与所述下咀身螺纹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发热元件为铜套。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分流板、气缸、阀针和所述的热咀,所述分流板固定在所述上咀身的顶壁上,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流胶道,所述流胶道与所述上咀身的内腔相通;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所述阀针的上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其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分流板、所述上咀身、所述下咀身和所述咀芯;所述阀针能够向下运动并与所述咀芯的出料口密封配合,或者,所述阀针能够向上运动脱离所述咀芯的出料口。优选的,还包括定位套和锁紧环;所述定位套包括定位套本体、底座和通孔,所述定位套本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定位套本体和所述底座;所述通孔的内径与所述阀针的外径匹配;所述上咀身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安装位,所述分流板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和所述第二安装位上下相对并相通;所述定位套的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内,所述定位套本体从所述第一安装位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位内;所述锁紧环套设于所述定位套本体外,且所述锁紧环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固定连接,其底壁与所述底座的顶壁接触;所述阀针依次穿过所述分流板、所述定位套、所述上咀身、所述下咀身和所述咀芯。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安装位内,所述锁紧环的外壁与所述分流板的内壁之间均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定位套本体的外壁与所述分流板的内壁之间均形成有第二间隙;所述锁紧环的内壁与所述定位套本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相互连通;所述定位套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泄孔;所述排泄孔与所述第三间隙相通。优选的,所述阀针的下端形成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为从下往上扩张的喇叭状导向部;相应地,所述咀芯下端内设置有从上往下倾斜的导向面。优选的,所述上咀身内设置有倾斜进胶道,所述倾斜进胶道的一端与所述分流板的流胶道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上咀身的内腔连通。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所提供的热咀,咀身由上咀身和下咀身连接形成,采取分体式设计,拆装维护方便。并且,这样的设置方式,方便下咀身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制备,例如铍铜材料。而在尺寸设计方面,可以设置成在装配状态时,下咀身是直接伸到热咀的养胶位,从而保证浇口热量及浇口温度的稳定性。同时,咀芯可以采用耐磨性和/或耐腐蚀性较好的材料制备,以增强该热咀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再者,咀头由连接部和凸出部组成,而发热元件是盘绕包裹于上咀身、下咀身及咀头的连接部外侧的,咀头的凸出部会向上承托发热元件,防止发热元件下滑,避免热咀温度受到影响,且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发热元件的固定方便且稳定。(2)本技术所提供的热咀,上咀身和下咀身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且下咀身与咀头之间也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加工简单,拆装方便,连接稳定性好。(3)本技术所提供的热流道系统,阀针定位套本体的侧面上开设有排泄孔,而定位套本体与锁紧环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随着阀针上移的磨损残渣及熔胶里的胶油等杂质可以通过排泄孔流到第三间隙中,降低了阀针出现卡针的风险。而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第三间隙是相通的,杂质可以从第三间隙溢出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中,当杂质储存量太多时,可以及时清理。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下的分流板会发生膨胀现象,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有效避免了分流板膨胀而对阀针造成挤压,从而导致卡针的现象。(4)本技术所提供的热流道系统,设置有定位套,定位套内通孔的直径与阀针的外径匹配,对阀针起到定位作用,保证了阀针能够垂直上下运动;另外,咀芯下端内设置有倾斜的导向面,而阀针的下端形成有喇叭状导向部,这样的设置方式有效避免了阀针被打偏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热流道系统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咀身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下咀身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咀头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咀芯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套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锁紧环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定位套与锁紧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0、上咀身;20、下咀身;30、咀芯;31、固定部;32、延伸部;33、导向面;40、咀头;41、连接部;42、凸出部;50、发热元件;60、分流板;70、气缸;80、阀针;81、导向部;90、锁紧环;100、定位套;101、底座;102、定位套本体;103、排泄孔;111、第一间隙;112、第二间隙;113、第三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热咀,包括上咀身10、下咀身20、咀头40、咀芯30和发热元件50;上咀身10、下咀身20、咀头40和咀芯30均为上下相通的腔体结构;下咀身20的上部与上咀身10的下部匹配套设连接;下咀身20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与上咀身10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位;咀芯30包括固定部31和延伸部32;咀芯30设置于下咀身内20,且固定部31匹配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内,延伸部32向下穿出下咀身20的底部;咀头40包括连接部41和凸出部42;凸出部42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咀身、下咀身、咀头、咀芯和发热元件;所述上咀身、下咀身、咀头和咀芯均为上下相通的腔体结构;所述下咀身的上部与所述上咀身的下部匹配套设连接;所述下咀身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与所述上咀身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位;所述咀芯包括固定部和延伸部;所述咀芯设置于所述下咀身内,且所述固定部匹配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内,所述延伸部向下穿出所述下咀身的底部;所述咀头包括连接部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下,且所述凸出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所述咀头设置在所述下咀身的下侧,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咀身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盘绕在所述上咀身、所述下咀身和所述连接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咀,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咀身、下咀身、咀头、咀芯和发热元件;所述上咀身、下咀身、咀头和咀芯均为上下相通的腔体结构;所述下咀身的上部与所述上咀身的下部匹配套设连接;所述下咀身的内壁形成有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与所述上咀身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安装位;所述咀芯包括固定部和延伸部;所述咀芯设置于所述下咀身内,且所述固定部匹配设置于所述安装位内,所述延伸部向下穿出所述下咀身的底部;所述咀头包括连接部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下,且所述凸出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所述咀头设置在所述下咀身的下侧,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下咀身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发热元件盘绕在所述上咀身、所述下咀身和所述连接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咀身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下咀身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下咀身与所述上咀身螺纹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咀身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匹配的第二内螺纹;所述咀头与所述下咀身螺纹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咀,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为铜套。5.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板、气缸、阀针和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热咀,所述分流板固定在所述上咀身的顶壁上,所述分流板内设置有流胶道,所述流胶道与所述上咀身的内腔相通;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分流板上;所述阀针的上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其下端依次穿过所述分流板、所述上咀身、所述下咀身和所述咀芯;所述阀针能够向下运动并与所述咀芯的出料口密封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鹏袁观德
申请(专利权)人:优利浦注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