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374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安放在下墩座上的下罩体和安放在上墩头上的主集气罩,其中所述下墩座设置在厌氧污泥床的侧壁中下部,所述上墩头设置在厌氧污泥床的侧壁中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体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所述下罩体的顶面开有导流出口;所述主集气罩设置在所述导流出口的正上方,其中心线与下罩体的中心线为同一线段,所述主集气罩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该主集气罩的顶面开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外接沼气管;所述下墩座开有回流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可实现污泥回流和污水上升通道的分离,实现沼气、废水、污泥的三相分离,对轻质污泥和高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都有所提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厌氧污泥床内的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众多污水处理工程中大量采用厌氧处理工艺来实现沼气、废水、污泥在厌氧污泥床内的三相分离,三相分离器是保证沼气、废水、污泥在厌氧污泥床的中上部分离的最关键部位。在厌氧污泥床的中下部积累了大量的污泥,整个反应器的80%有机负荷集中在反应器下部50%左右的容积里消化,因此在厌氧污泥床的底部会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气不断的鼓出水面,同时,向厌氧污泥床底部注入的污水也不断上涌。从而带动底部污泥和废水翻腾,一起向上流动,因此必须使污泥保持在厌氧污泥床内,但同时要保证出水外排通畅,同时也要保证产生的沼气能够顺利排放,这样整个装置才有意义。但沼气跟废水、污泥如果没有一套专业的分离措施是不会轻易的分离的,这样也就不能保证上面所述的效果。现有三相分离器包括安放在下墩座上的下罩体和安放在上墩头上的主集气罩,所述下墩座设置在厌氧污泥床的侧壁中部,所述上墩头设置在厌氧污泥床的侧壁上部,所述主集气罩和下罩体都呈开口朝下的倒喇叭形,其中所述主集气罩的喇叭口设置在下罩体喇叭口的上方,该顶部设置出气口。沼气、废水、污泥同时从下罩体开口的边沿溢出上涌进入主集气罩,沼气从主集气罩顶部的出气口排出,污泥沉淀回流到厌氧污泥床,余水从主集气罩的喇叭口外沿向上溢出。其缺点是由于污泥回流通道以及污水上升通道是在一个通道,所以容易在通道口发生轻质污泥上流的现象,污泥回流效果不好,尤其在处理高浓度污水时,会产生大量的沼气,污水上升流速很快,污泥回流效果非常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污泥回流和污水上升通道分离的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即一种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安放在下墩座上的下罩体和安放在上墩头上的主集气罩,其中所述下墩座设置在厌氧污泥床的侧壁中下部,所述上墩头设置在厌氧污泥床的侧壁中上部,其关键在于A、所述下罩体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喇叭口口壁向下折弯,所述下罩体的顶面开有导流出口;B、所述主集气罩设置在所述导流出口的正上方,其中心线与下罩体的中心线为同一线段,所述主集气罩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该主集气罩的顶面开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外接沼气管;C、所述下墩座开有回流槽。向厌氧污泥床底部注入的污水的不断上涌过程中,由于三相分离的隔离,必须经过三相分离器下罩体的收集。通过下罩体把气、水、固的混合物集中到主集气罩的下部,由于气比水轻,所以气体经主集气罩的出气口管道排往沼气管,实现气的分离,另一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固水混合物下行至主集气罩的下部,污泥由于没有气体的扰流作用,通过主集气罩与下罩体之间的间隙回流,实现污泥的截留。直至所述主集气罩喇叭口处,由于下面水的压力比上面大,水则通过喇叭口外沿继续往上行走,实现泥、水的分离,剩下污泥沿下罩体与厌氧污泥床侧壁间隙回流到所述的下墩座上,再从所述回流槽回流进下罩体下方。在厌氧污泥床的侧壁上部还设置有副集气罩,所述副集气罩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该副集气罩的下喇叭口设置在所述主集气罩下喇叭口的上方,该副集气罩的顶端开有出气口与外接沼气管连通。在气分离后固水混合物沿主集气罩底部流动的时候二次产生的气体以及没有分离完全的夹带气体通过副集气罩的二次分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气、水分离不彻底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泥截流率,提高污泥泥龄。强化处理效果。所述回流槽呈梳齿状排列在所述的下墩座上,既能保证污泥回流通畅,又避免了沼气直接从回流槽大量泄漏。采用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污泥回流和污水上升通道的分离,实现沼气、废水、污泥的三相分离,对轻质污泥和高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都有所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回流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情况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安放在下墩座5上的下罩体1和安放在上墩头6上的主集气罩2,其中所述下墩座5设置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中下部,所述上墩头6设置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中上部,其中A、所述下罩体1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喇叭口口壁向下折弯,所述下罩体1的顶面开有导流出口1a;B、所述主集气罩2设置在所述导流出口1a的正上方,其中心线与下罩体1的中心线为同一线段,所述主集气罩2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该主集气罩的顶面开有出气口2a,该出气口2a外接沼气管8;C、所述下墩座5开有回流槽5a。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上部还设置有副集气罩3,所述副集气罩3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该副集气罩3的下喇叭口设置在所述主集气罩2下喇叭口的上方,该副集气罩3的顶端开有出气口与外接沼气管8连通。所述回流槽5a呈梳齿状排列在所述的下墩座5上,既能保证污泥回流通畅,又避免了沼气直接从回流槽大量泄漏。在气分离后固水混合物沿主集气罩底部流动的时候二次产生的气体以及没有分离完全的夹带气体通过副集气罩的二次分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气、水分离不彻底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污泥截流率,提高污泥泥龄。强化处理效果。工作情况如下向厌氧污泥床底部注入的污水的不断上涌过程中,由于三相分离的隔离,必须经过三相分离器下罩体的收集,通过下罩体把气、水、固的混合物集中到主集气罩的下部,由于气比水轻,所以气体经主集气罩的出气口管道排往沼气管,实现气的分离,另一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固水混合物下行至主集气罩的下部,污泥由于没有气体的扰流作用,通过主集气罩与下罩体之间的间隙回流,实现污泥的截留。直至所述主集气罩喇叭口处,由于下面水的压力比上面大,水则通过喇叭口外沿继续往上行走,实现泥、水的分离,剩下污泥沿下罩体与厌氧污泥床侧壁间隙回流到所述的下墩座上,再从所述回流槽回流进下罩体下方。在气分离后固水混合物沿主集气罩底部流动的时候二次产生的气体以及没有分离完全的夹带气体通过副集气罩的二次分离。权利要求1.一种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安放在下墩座(5)上的下罩体(1)和安放在上墩头(6)上的主集气罩(2),其中所述下墩座(5)设置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中下部,所述上墩头(6)设置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中上部,其特征在于A、所述下罩体(1)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喇叭口口壁向下折弯,所述下罩体(1)的顶面开有导流出口(1a);B、所述主集气罩(2)设置在所述导流出口(1a)的正上方,其中心线与下罩体(1)的中心线为同一线段,所述主集气罩(2)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该主集气罩的顶面开有出气口(2a),该出气口(2a)外接沼气管(8);C、所述下墩座(5)开有回流槽(5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上部还设置有副集气罩(3),所述副集气罩(3)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极中间集气式三相分离器,包括安放在下墩座(5)上的下罩体(1)和安放在上墩头(6)上的主集气罩(2),其中所述下墩座(5)设置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中下部,所述上墩头(6)设置在厌氧污泥床(9)的侧壁中上部,其特征在于:    A、所述下罩体(1)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喇叭口口壁向下折弯,所述下罩体(1)的顶面开有导流出口(1a);    B、所述主集气罩(2)设置在所述导流出口(1a)的正上方,其中心线与下罩体(1)的中心线为同一线段,所述主集气罩(2)的截面呈开口朝下的盒体形,其盒口向外折弯,形成喇叭口朝下,该主集气罩的顶面开有出气口(2a),该出气口(2a)外接沼气管(8);    C、所述下墩座(5)开有回流槽(5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王辉彭期耀刘艺刘明珍江传国蒙剑董凌燕刘守平魏春梅罗捷刘清才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