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在制冷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包括集流管、扁管和翅片,其中集流管用于将换热介质导向流入每个扁管,扁管主要用于换热介质的流通和换热,翅片通过焊接和扁管连接,通过气体流动实现扁管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功能。微通道换热器在系统中一般要配合风机带动气流流动进行换热,气体的流动主要由轴流式风机驱动,风机驱动气体从微通道换热器的气侧通过,请参图1所示,风机10与换热器相对设置,图2是运转时的风场仿真图,从中可以看出风机基座对应的换热器部分存在风场的盲区,换热器的中间部分,即对应的风机基座部分的风速较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不能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与风机配合,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每个扁管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承载表面,所述扁管包括多个以形成大致多边形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每个扁管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表面,所述扁管包括多个以形成大致多边形的直段及相邻直段之间以用于过渡的弧段,由内向外设置的两个相邻扁管之间在不同位置的间距大致相等,每一扁管均具有至少一个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翅片两侧具有相对的峰部,在相邻的扁管直段之间及相邻的扁管弧段之间均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于相邻所述扁管之间,翅片随扁管同向延伸,所述翅片的两峰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每个扁管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表面,所述扁管包括多个以形成大致多边形的直段及相邻直段之间以用于过渡的弧段,由内向外设置的两个相邻扁管之间在不同位置的间距大致相等,每一扁管均具有至少一个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翅片两侧具有相对的峰部,在相邻的扁管直段之间及相邻的扁管弧段之间均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于相邻所述扁管之间,翅片随扁管同向延伸,所述翅片的两峰部分别与相邻扁管相对的两表面相接;第一层的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还包括平直段;所述集流管上设有用于插接扁管的开孔,所述扁管平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开孔内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管与第二集流管大致为中空结构,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的轴向设置有多个与扁管的端部配合的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孔之间大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孔之间大致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大致为环状结构或包括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大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扁管的配合的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大致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扁管的配合的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大致垂直设置。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中心向外,所述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逐步增加,相对位于
\t外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大于等于相对位于内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