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内漏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537246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5 05:05
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内漏检测方法,换热器包括两集流管、多组扁管及设置在扁管之间的换热翅片,两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体、设置在两集流管本体两端的端封件,在集流管本体上每个设定安装隔板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两个沿轴向布置的隔板安装孔,在两个隔板安装孔内各安装有一块隔板,两隔板之间的距离为1.5~2.5mm,隔板与集流管本体均通过钎焊方式固定连接,在两个隔板之间的集流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孔;检测方法为二步:S1用压差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判断整体是否出现内漏;S2换热器整体浸入水中,通过气泡判断内漏点的具体位置。本换热器将内漏转换为外漏,方便了进行内漏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准确判断漏点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内漏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通道换热器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内漏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在各种换热器中,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较高的换热器,其广泛应用在汽车空调系统中,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使用。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两集液管、微通道扁管及换热翅片构成。其中,在两集液管中通常设置多处隔板,隔板的作用是将集液管进行区间分隔,以实现冷媒分流。现有隔板安装到集流管上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首选用刀具在集流管上设定的位置加工出隔板安装槽,然后将隔板置于隔板安装槽内,最后集液管两端封闭后。上述集流管与隔板在微通道换热器在钎焊炉内组焊时,同时焊接在一起。在微通道换热器组焊成型后,需要进行内漏检测,内漏检测一直是本行业的难点,现在内漏检测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的压差检测方法,但是压差检测灵敏度不高,只能检测出隔板处的大漏问题(这个是指隔板与集液管钎焊后,外侧可见的部分没有焊接成功的问题),对于微漏的小孔很难检测到,这样就很难保证换热器的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内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内漏检测方法

【技术保护点】
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设置在两端的两个集流管、连接两集流管的多组微通道扁管及设置在微通道扁管之间的换热翅片;两个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体,在集流管本体的两端通过钎焊的方式固定有端封件,其特征在于:在集流管本体上每个设定安装隔板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两个隔板安装孔,两个隔板安装孔沿着集流管本体的轴向方向布置,在两个隔板安装孔内各安装有一块隔板,两隔板之间的距离为1.5~2.5mm,隔板与集流管本体均通过钎焊方式固定连接,在两个隔板之间的集流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设置在两端的两个集流管、连接两集流管的多组微通道扁管及设置在微通道扁管之间的换热翅片;两个集流管均包括集流管本体,在集流管本体的两端通过钎焊的方式固定有端封件,其特征在于:在集流管本体上每个设定安装隔板的位置处均设置有两个隔板安装孔,两个隔板安装孔沿着集流管本体的轴向方向布置,在两个隔板安装孔内各安装有一块隔板,两隔板之间的距离为1.5~2.5mm,隔板与集流管本体均通过钎焊方式固定连接,在两个隔板之间的集流管本体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孔。2.便于内漏检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内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换热器采用上述换热器结构,换热器的内漏检测步骤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涛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