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的集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9683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9 11:23
提供一种组装性和可靠性优良的热交换器的集管。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的第2集管集合管(50)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铅直部件(70)、与中央铅直部件(70)一起形成右侧空间(RS)的右侧外廓部件(60)、以及与中央铅直部件(70)一起形成左侧空间(LS)的左侧外廓部件(65)。中央铅直部件(70)包括:第1凸缘(72),其从外侧覆盖右侧外廓部件后端部(601)和左侧外廓部件后端部(651);以及第2凸缘(73),其从外侧覆盖右侧外廓部件前端部(602)和左侧外廓部件前端部(652)。右侧外廓部件(60)和左侧外廓部件(65)以右侧外廓部件后端部(601)或左侧外廓部件后端部(651)与第1凸缘(72)的内表面对置、右侧外廓部件前端部(602)或左侧外廓部件前端部(652)与第2凸缘(73)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中央铅直部件(70)上。

Collector tube of heat exchanger

A collector for a heat exchanger having excellent assembly and reliability is provided. The tubular extends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pipe manifold (50) having a central vertical member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70), and the central part (70) form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vertical space (R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outer member (60), and the central vertical component (70) together to form a space (left LS) the left part (65). The central vertical component (70) comprises first flange (72), from the outside covering right rear end outline parts (601) on the left side and rear end outline parts (651); second (73), and the flange from the front end of the outer cover member (602) on the right side of line on the left side and the front part (652). On the right side of outer parts (60) and (65) to the left outer parts right outer rear end parts (601) or the left rear end of the outer member (651) and first (72)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lange, the front end of the outer member opposed the right or left outer parts (602) front end (652) and the second flange (73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opposing state) is engaged in the central vertical component (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的集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的集管。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与多个传热管连接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有些情况下为了在集管内形成多个空间而具有空间形成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0386号公报)中公开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在内部作为空间形成部件而具有沿集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分隔板和沿与纵分隔板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横分隔板。在专利文献1中,在横分隔板的槽隙中插入纵分隔板并使纵分隔板的端部抵接在集管的底面上,由此保持住纵分隔板的姿态。此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97776号公报)中公开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作为空间形成部件而具有沿集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分隔板。在专利文献2中,分隔板被配置在截面呈大致E字状的2个外廓部件之间,并且被接合在一个外廓部件的外表面和另一个外廓部件的内表面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尤其在集管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大的情况下,空间形成部件的设置较难,组装困难。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集管具有分割构造,因此可认为组装性优良。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一个外廓部件以从外侧覆盖分隔板的端部的方式被接合,因此根据状况不同而无法充分地确保耐压强度,可能存在可靠性降低的情况。于是,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性和可靠性优良的热交换器的集管。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是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筒状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具有中央部件、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中央部件沿长度方向延伸。表侧部件在中央部件的表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表侧部件与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表侧空间。背侧部件在中央部件的背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背侧空间。中央部件包括第1凸缘和第2凸缘。第1凸缘在剖视观察时,从外侧覆盖表侧部件第1端部和背侧部件第1端部。表侧部件第1端部是剖视观察时的表侧部件的一端。背侧部件第1端部是剖视观察时的背侧部件的一端。第2凸缘在剖视观察时,从外侧覆盖表侧部件第2端部和背侧部件第2端部。表侧部件第2端部是剖视观察时的表侧部件的另一端。背侧部件第2端部是剖视观察时的背侧部件的另一端。表侧部件以表侧部件第1端部与第1凸缘的内表面对置且表侧部件第2端部与第2凸缘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中央部件上。背侧部件以背侧部件第1端部与第1凸缘的内表面对置且背侧部件第2端部与第2凸缘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中央部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中央部件上接合有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该表侧部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与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表侧空间,该背侧部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与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背侧空间。即,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作为空间形成部件的中央部件上接合有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使得热交换器的集管被组装起来。换言之,热交换器的集管以作为空间形成部件的中央部件为中心被组装起来。由此,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容易设置并组装在长度方向延伸的空间形成部件。此外,在第1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中央部件包括:第1凸缘,其在剖视观察时从外侧覆盖表侧部件第1端部和背侧部件第1端部;以及第2凸缘,其在剖视观察时从外侧覆盖表侧部件第2端部和背侧部件第2端部。此外,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以表侧部件第1端部和背侧部件第1端部与第1凸缘的内表面对置且表侧部件第2端部和背侧部件第2端部与第2凸缘的内表面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中央部件上。由此,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的接合部分由中央部件的第1凸缘或第2凸缘从外侧覆盖。其结果是,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的接合部分处的相对于表侧空间和背侧空间的压力的耐压强度提高。即,相对于集管内的压力的集管的耐压强度提高。因此,在第1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组装性和可靠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1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第1凸缘和第2凸缘各自的内表面是平面。表侧部件第1端部、表侧部件第2端部、背侧部件第1端部和背侧部件第2端部是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中央部件的与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的接合部分即第1凸缘和第2凸缘的内表面和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的与中央部件的接合部分即表侧部件第1端部、表侧部件第2端部、背侧部件第1端部和背侧部件第2端部都是平面。即,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在平面上互相接合。由此,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的接合面积被确保得较大,被稳定地接合起来。因此,组装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1或第2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央部件还包括第1凸部、第2凸部、第3凸部和第4凸部。第1凸部与第1凸缘的内表面一起形成第1插入部。表侧部件第1端部被插入于第1插入部。第2凸部与第2凸缘的内表面一起形成第2插入部。表侧部件第2端部被插入于第2插入部。第3凸部与第1凸缘的内表面一起形成第3插入部。背侧部件第1端部被插入于第3插入部。第4凸部与第2凸缘的内表面一起形成第4插入部。背侧部件第2端部被插入于第4插入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中央部件还包括第1凸部、第2凸部、第3凸部和第4凸部。由此,在中央部件上形成有供表侧部件第1端部插入的第1插入部、供表侧部件第2端部插入的第2插入部、供背侧部件第1端部插入的第3插入部和供背侧部件第2端部插入的第4插入部。其结果是,在中央部件上接合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时,组装变得容易,组装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3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第1凸部、第2凸部、第3凸部和第4凸部接近末端越细。由此,易于将表侧部件第1端部、表侧部件第2端部、背侧部件第1端部和背侧部件第2端部插入中央部件的各插入部。因此,组装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1至第4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中央部件的截面形状关于从第1凸缘延伸到第2凸缘的轴呈线对称。由此,在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被接合起来时,可抑制误组装。因此组装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1至第5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的截面形状弯曲为弧状。由此,相对于集管内的压力的集管的耐压强度进一步提高。因此,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1至第6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在表侧部件上形成有多个插入口。插入口是用于将扁平管插入于表侧部件的开口。由此,在热交换部中包含多个扁平管的热交换器中,能够提高组装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第8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1至第7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通过钎焊被接合起来。表侧部件第1端部、表侧部件第2端部、背侧部件第1端部和背侧部件第2端部的外表面上配置有钎料。由此,接合时的钎焊性提高,表侧部件和背侧部件与中央部件被稳定地接合起来。因此组装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第9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基于第3或第4方面的热交换器的集管,该集管还具有多个分隔部件。多个分隔部件在表侧部件的内表面与背侧部件的内表面之间沿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中央部件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口。贯通口是供分隔部件贯通的开口。第1凸部、第2凸部、第3凸部和第4凸部以在形成有各贯通口的部位中断的方式沿长度方向连续地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热交换器的集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的集管(50),其呈筒状且沿长度方向延伸,该集管(50)具有:中央部件(70),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表侧部件(60),其在所述中央部件的表侧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表侧空间(RS);以及背侧部件(65),其在所述中央部件的背侧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背侧空间(LS),所述中央部件包括:第1凸缘(72),其从外侧覆盖在剖视观察时作为所述表侧部件的一端的表侧部件第1端部(601)和作为所述背侧部件的一端的背侧部件第1端部(651);以及第2凸缘(73),其从外侧覆盖在剖视观察时作为所述表侧部件的另一端的表侧部件第2端部(602)和作为所述背侧部件的另一端的背侧部件第2端部(652),所述表侧部件以所述表侧部件第1端部与所述第1凸缘的内表面(72a)对置且所述表侧部件第2端部与所述第2凸缘的内表面(73a)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所述中央部件上,所述背侧部件以所述背侧部件第1端部与所述第1凸缘的内表面(72b)对置且所述背侧部件第2端部与所述第2凸缘的内表面(73b)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所述中央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9.30 JP 2014-2023091.一种热交换器的集管(50),其呈筒状且沿长度方向延伸,该集管(50)具有:中央部件(70),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表侧部件(60),其在所述中央部件的表侧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表侧空间(RS);以及背侧部件(65),其在所述中央部件的背侧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与所述中央部件一起形成背侧空间(LS),所述中央部件包括:第1凸缘(72),其从外侧覆盖在剖视观察时作为所述表侧部件的一端的表侧部件第1端部(601)和作为所述背侧部件的一端的背侧部件第1端部(651);以及第2凸缘(73),其从外侧覆盖在剖视观察时作为所述表侧部件的另一端的表侧部件第2端部(602)和作为所述背侧部件的另一端的背侧部件第2端部(652),所述表侧部件以所述表侧部件第1端部与所述第1凸缘的内表面(72a)对置且所述表侧部件第2端部与所述第2凸缘的内表面(73a)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所述中央部件上,所述背侧部件以所述背侧部件第1端部与所述第1凸缘的内表面(72b)对置且所述背侧部件第2端部与所述第2凸缘的内表面(73b)对置的状态被接合在所述中央部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管(50),其中,所述第1凸缘和所述第2凸缘各自的内表面(72a、72b、73a、73b)是平面,所述表侧部件第1端部、所述表侧部件第2端部、所述背侧部件第1端部和所述背侧部件第2端部是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器的集管(50),其中,所述中央部件还包括:第1凸部(713),其与所述第1凸缘的内表面(72a)一起形成供所述表侧部件第1端部插入的第1插入部(J1);第2凸部(7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筒井正浩清水基史神藤正宪滨馆润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