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7825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2:35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不同换热体之间换热效果均匀的换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其中换热器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换热体:第一换热体与第二换热体。每一换热体包括集流管与连接在所述集流管上的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沿集流管的轴向排布,所述集流管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冷媒集流腔与第二冷媒集流腔,其中,第一冷媒集流腔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组成第一换热部,第二冷媒集流腔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组成第二换热部。位于不同换热体上的第一换热部之间相连接,位于不同换热体上的第二换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体上的第一换热部位于第一换热体上的第二换热部的前方或后方。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apable of achieving uniform heat transfer effect between different heat exchangers. The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at least two heat exchangers arrang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Each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a collector tube and a plurality of heat exchanger tubes connected to the collector tube. The heat exchanger tube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llector tube. The collector tube comprises a first refrigerant collector cavity and a second refrigerant collector cavit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The first refrigerant collector cavity and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connected thereto form a first heat exchange part, a second refrigerant collector cavity and the heat exchanger connected thereto. The tube consists of a second heat exchange part.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on different heat exchangers is connected,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on different heat exchangers is connected. The first heat transfer part on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is in front or rear of the second heat transfer part on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对于多个制冷系统使用多个换热器的应用情况,当整个设备的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多个换热器需在迎风方向上前后排布。但这样的排布方式换热器的前后端存在换热效果不均的问题,会导致系统稳定性差,特别是对于要求多个换热系统换热效果相当时,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换热体:第一换热体与第二换热体;每一换热体包括集流管与连接在所述集流管上的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沿集流管的轴向排布,所述集流管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冷媒集流腔与第二冷媒集流腔,其中,第一冷媒集流腔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组成第一换热部,第二冷媒集流腔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组成第二换热部;位于不同换热体上的第一换热部之间相连接,使得第一冷媒可在不同的第一换热部之间传输,位于不同换热体上的第二换热部相连接,使得第二冷媒可在第二换热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换热体上的第一换热部位于第一换热体上的第二换热部的前方或后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体的集流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集流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换热体连接有多个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及第二接管与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同一端或不同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管通过所述不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或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接管连接,相互连通的第一接管与第二接管在所述换热器上错位设置,使得第一冷媒或第二冷媒的在所述换热器中向上或向下流动。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仅包括第一换热体与第二换热体,第一换热体与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换热部连接的第一接管、第二接管组成第一冷媒流道,第一换热体与第二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换热部连接第一接管、第二接管组成第二冷媒流道,第一冷媒在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为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向下,第二冷媒在所述第二冷媒流道流动的方向为沿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向上。进一步地,所述集流管的内腔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隔离第一冷媒集流腔与第二冷媒集流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媒集流腔和/或第二冷媒集流腔的内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用于将第一冷媒集流腔或第二冷媒集流腔的内腔分隔成至少两个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换热管的内腔连通。进一步地,沿第一冷媒或第二冷媒的流通方向,所述空腔连接所述换热管的个数递减。进一步地,组成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管个数与组成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管个数相同或相差一个。进一步地,所有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中用以流通第一冷媒的换热管个数,与所有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中用以流通第二冷媒的换热管个数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沿所述换热器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连接。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体包括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体包括集流管;所述第一换热体的集流管上设有两个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各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换热体的集流管上设有两个第二接管,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各连接一个所述第二接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体的集流管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集流管通过两个连接管连接;其中,一个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另一个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一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与第二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进一步地,每一换热体的所述集流管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媒集流腔第二冷媒集流腔相隔离的第三冷媒集流腔,第三冷媒集流腔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组成第三冷媒换热部,位于不同换热体上的第三冷媒换热部之间相连接,使得第三冷媒可在不同的第三冷媒换热部之间传输;每一换热体的所述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与第三冷媒换热部沿所述换热器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三冷媒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连接。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体包括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体包括集流管,位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换热体包括集流管,所述第二换热体包括集流管;在所述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体的集流管上设有三个第一接管,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及第三冷媒换热部各连接一个所述第一接管;所述第二换热体的集流管上设有三个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及第三冷媒换热部各连接一个所述第二接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体的集流管与所述第二换热体的集流管通过三个连接管连接;其中,一个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一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另一个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一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与第二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另一个连接管用于连接第一换热体的第三冷媒换热部与第二换热体的第三冷媒换热部。进一步地,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换热翅片。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沿空气流动方向排布的M个换热体,M为大于等于的整数;每一换热体包括集流管与连接在所述集流管上的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沿集流管的轴向排布,所述集流管包括彼此隔离的N个集流腔,N为大于等于的整数,每一集流腔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组成一换热部——第一换热部至第N冷媒换热部,不同的换热部内容纳传输不同的冷媒;位于不同换热体上的第i冷媒换热部彼此连接,使得第i冷媒可在不同的第i冷媒换热部之间传输,i为到N内的任意值;至少存在相邻的两个换热体,位于所述两个换热体上用于传输同一冷媒的对应换热部错位设置。进一步地,M=N时,不同换热体上用于传输同一冷媒的对应换热部均错位设置。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所述的换热器。进一步地,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以及作为冷凝器的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压缩机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连接,所述第一节流元件通过第一蒸发器与所述第一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通过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连接,所述第二节流元件通过第二蒸发器与所述第二压缩机连接。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的所述的制冷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为以下任一种:空调设备、制冰设备、制水设备、冰箱、冷柜、冷藏展示柜、冷饮机或冰激凌机。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通过将不同换热体的冷媒换热部连接,用于流通同一种冷媒。不同系统的冷媒可以在每一个换热体中流过,使得每个换热体均可以与引入的风均匀接触换热,从而实现每个换热体的换热效果均匀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换热器的各冷媒换热部的示意图。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换热体:第一换热体(1)与第二换热体(2);每一换热体(1、2)包括集流管(11、21)与连接在所述集流管(11、21)上的多个换热管(6),所述多个换热管(6)沿集流管(11、21)的轴向排布,所述集流管(11、21)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冷媒集流腔(111、211)与第二冷媒集流腔(112、212),其中,第一冷媒集流腔(111、211)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6)组成第一换热部(15、25),第二冷媒集流腔(112、212)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6)组成第二换热部(16、26);位于不同换热体(1、2)上的第一换热部(15、25)之间相连接,使得第一冷媒可在不同的第一换热部(15、25)之间传输,位于不同换热体(1、2)上的第二换热部(16、26)相连接,使得第二冷媒可在第二换热部(16、26)之间传输;所述第二换热体(2)上的第一换热部(25)位于第一换热体(1)上的第二换热部(16)的前方或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换热体:第一换热体(1)与第二换热体(2);每一换热体(1、2)包括集流管(11、21)与连接在所述集流管(11、21)上的多个换热管(6),所述多个换热管(6)沿集流管(11、21)的轴向排布,所述集流管(11、21)包括彼此隔离的第一冷媒集流腔(111、211)与第二冷媒集流腔(112、212),其中,第一冷媒集流腔(111、211)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6)组成第一换热部(15、25),第二冷媒集流腔(112、212)及连接在其上的换热管(6)组成第二换热部(16、26);位于不同换热体(1、2)上的第一换热部(15、25)之间相连接,使得第一冷媒可在不同的第一换热部(15、25)之间传输,位于不同换热体(1、2)上的第二换热部(16、26)相连接,使得第二冷媒可在第二换热部(16、26)之间传输;所述第二换热体(2)上的第一换热部(25)位于第一换热体(1)上的第二换热部(16)的前方或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体(1)的第一换热部(15)与所述第二换热体(2)的第一换热部(25)通过连接管(3、4)连通,所述第一换热体(1)的第二换热部(16)与所述第二换热体(2)的第二换热部(16)通过连接管(3、4)连通;所述连接管(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体(1)的集流管(11)连通,所述连接管(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体(2)的集流管(21)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1、2)连接有多个第一接管(13、14)与第二接管(23、24),所述第一接管(13、14)及第二接管(23、24)与所述连接管(3、4)位于所述换热器(100)的同一端或不同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13、14)通过所述不同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15、25)或第二换热部(16、26)与所述第二接管(23、24)连接,相互连通的第一接管(13、14)与第二接管(23、24)在所述换热器(100)上错位设置,使得第一冷媒或第二冷媒在所述换热器(100)中向上或向下流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仅包括第一换热体(1)与第二换热体(2),第一换热体(1)与第二换热体(2)的第一换热部(15、25)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一换热部(15、25)连接的第一接管(13、14)、第二接管(23、24)组成第一冷媒流道,第一换热体(1)与第二换热体(2)的第二换热部(16、26)相互连接,并与所述第二换热部(16、26)连接的第一接管(13、14)、第二接管(23、24)组成第二冷媒流道;第一冷媒在所述第一冷媒流道内的流动方向为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向下,第二冷媒在所述第二冷媒流道流动的方向为沿所述换热器(100)的高度方向向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11、21)的内腔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分隔件(8),所述第一分隔件(8)隔离第一冷媒集流腔(111、211)与第二冷媒集流腔(112、21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媒集流腔(111、211)和/或第二冷媒集流腔(112、212)的内腔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分隔件(7),所述第二分隔件(7)用于将第一冷媒集流腔(111、211)或第二冷媒集流腔(112、212)的内腔分隔成至少两个空腔,所述空腔与所述换热管(6)的内腔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沿第一冷媒或第二冷媒的流通方向,所述空腔连接所述换热管(6)的个数递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第一换热部(15、25)的换热管(6)个数与组成所述第二换热部(16、26)的换热管(6)个数相同或相差一个。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有换热体的第一换热部(15、25)中用以流通第一冷媒的换热管(6)个数,与所有换热体的第二换热部(16、26)中用以流通第二冷媒的换热管(6)个数相同。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15、25)与第二换热部(16、26)沿所述换热器(100)的上下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换热体(1)的第一换热部(15)与所述第二换热体(2)的第一换热部(25)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体(1)的第二换热部(16)与所述第二换热体(2)的第二换热部(26)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换热器(100)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换热体(1)包括集流管(11),所述第二换热体(2)包括集流管(21);所述第一换热体(1)的集流管(11)上设有两个第一接管(13、14),所述第一换热体(1)的第一换热部(15)与第二换热部(16)各连接一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红王芳刘冰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