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81664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泵系统,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间隔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至少一对隔板,所述至少一对隔板成对地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中以将所述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分成至少两个流程,每对所述隔板间隔开以在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中形成位于相邻流程之间的隔热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器能够防止相邻流程的换热管的由于温差较大导致产生温度疲劳而出现应力断裂,以提高换热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集流管等,换热器的主要零部件大多为铝合金,铝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大的特点,其中换热管的壁厚一般为0.2~0.5mm之间,壁厚一般小于其他零部件。在换热系统中,多流程换热器的相邻两流程内的制冷剂温差大,使得不同流程内的换热管的温度发生交替变化,产生温度疲劳,换热管由于受热应力变化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换热器容易出现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能够防止相邻流程的换热管破裂发生泄漏。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间隔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至少一对隔板,所述至少一对隔板成对地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或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中以将所述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分成至少两个流程,每对所述隔板间隔开以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形成位于相邻流程之间的隔热腔。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在集流管内设置隔板形成隔热腔,可对相邻流程的换热管之间进行隔热,以防止相邻流程的换热管由于温差较大导致产生温度疲劳而出现应力断裂,从而可防止由于换热管发生断裂而使得换热器发生泄露,以提高换热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可选地,所述隔板为一对,所述隔热腔为一个,所述流程为两个且包括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所述一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所述隔热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的第一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一流程,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内腔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二流程。可选地,所述隔板为两对且包括第一对隔板和第二对隔板,所述隔热腔为两个且包括第一隔热腔和第二隔热腔,所述流程为三个且包括第一流程,第二流程和第三流程,所述第一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所述第一隔热腔,所述第二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分成第三腔室、第四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之间的所述第二隔热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一流程,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二流程,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三流程。可选地,所述隔板为三对且包括第一对隔板、第二对隔板和第三对隔板,所述隔热腔为三个且包括第一隔热腔、第二隔热腔和第三隔热腔,所述流程为四个且包括第一流程、第二流程、第三流程和第四流程,所述第一对隔板和所述第三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隔热腔、第二腔室、所述第三隔热腔和第五腔室,所述第二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分成第三腔室、第四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之间的所述第二隔热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一流程,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二流程,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三流程,连通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第五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四流程。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为实心的隔热件或空心的隔热件,所述隔热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隔热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优选地,隔热件由所述换热管构成,所述隔热件的一端与所述隔热腔连通。优选地,相邻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翅片。可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位于一个最外侧换热管的外侧的第一托架和位于另一个最外侧换热管的外侧的第二托架,所述第一托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托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托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托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第二端相连。可选地,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了一种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机构,其中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为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热泵系统,通过将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从而能够保证防止冷凝器和蒸发器发生破裂,减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维修和更换,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换热器;10:第一集流管,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第五腔室,14:制冷剂进口,15:制冷剂出口;20:第二集流管,21:第三腔室,22:第四腔室;30:换热管,31:第一流程,32:第二流程,33:第三流程,34:第四流程;40:隔板,41:隔热腔,42:第一隔热腔,421:第一对隔板,43:第二隔热腔,431:第二对隔板,44:第三隔热腔,441:第三对隔板;50:第一托架,51:第二托架;60:翅片;70:隔热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间隔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至少一对隔板,所述至少一对隔板成对地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中以将所述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分成至少两个流程,每对所述隔板间隔开以在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中形成位于相邻流程之间的隔热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间隔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所述换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至少一对隔板,所述至少一对隔板成对地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中以将所述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分成至少两个流程,每对所述隔板间隔开以在至少一个集流管的内腔中形成位于相邻流程之间的隔热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一对,所述隔热腔为一个,所述流程为两个且包括第一流程和第二流程,所述一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所述隔热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的第一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一流程,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和所述第二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二流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两对且包括第一对隔板和第二对隔板,所述隔热腔为两个且包括第一隔热腔和第二隔热腔,所述流程为三个且包括第一流程、第二流程和第三流程,所述第一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分成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所述第一隔热腔,所述第二对隔板设在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中以沿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向将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内腔分成第三腔室、第四腔室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之间的所述第二隔热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一流程,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二流程,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四腔室的换热管内的制冷剂流路构成所述第三流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三对且包括第一对隔板、第二对隔板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