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8142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5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1)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2)设置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3)将壳体设置于工艺板板上,采用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进行对圆弧形弯道进行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首先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然后设置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最后将壳体设置于工艺板板上,采用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进行对圆弧形弯道进行加工,最后形成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法加工,具有加工效果好,精度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零件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机械零件中,有一种比较关键的零件—壳体,因零件的外形尺寸较多、其外形的形状较复杂,除厚度面外,其余的外形几乎都是由若干段圆弧与若干段直线组成。例如,有一种壳体的基本结构特征概括为以下3点:1、壳体的总厚度(总高度)为101,在厚度面上主要设置有两个孔系。2、在壳体高度为41毫米处设置有圆弧形弯道孔,它将厚度面上设置的两个孔系相贯通,此弯道孔的最大轮廓长度尺寸值都大于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孔径。3、壳体的外形几乎都是由若干段圆弧与若干段直线组成。通常情况下,针对壳体的圆弧形弯道的制作方法,或者使用铸造法、或者使用铸造法与手工修锉法相结合,制造出来的壳体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其常见缺陷如下2点:1)、壳体的圆弧形弯道的中间处已有大部分被贯通。当只有小部分弯道未被贯通时,使用手工修锉法,借助异形锉刀,凭感觉修锉接通圆弧形弯道的未被贯通处。这样加工出来的壳体,圆弧形弯道尺寸可能出现较小的偏差,将可能较小地影响着产品的使用性能。2)、壳体的圆弧形弯道的中间处只有局部被贯通、或者中间处各部位都没被贯通。这时使用手工修锉法加工出来的壳体,圆弧形弯道尺寸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将可能较大地影响着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在传统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一种制造技术,能够将铸造法,与比较先进的电加工方法和工装设计制造方法,进行比较完美的三方面优质资源相整合,从而能够稳定且高效率地生产出多品种、大批量的壳体,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具有加工效果好,精度高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1)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2)设置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3)将壳体设置于工艺板板上,采用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进行对圆弧形弯道进行加工。其中,所述步骤1中,根据两孔系中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大小,来确定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其中,所述步骤2中,根据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大小和弯道上、下两部分的尺寸,来确定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其中,所述步骤3中,根据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大小和上弯道和下弯道两部分的形状和尺寸,来设计工艺板;通过找正工艺板上的基准面,来找正壳体,使壳体位于理想的方位。其中,所述步骤3中,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大定位柱和小定位柱。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首先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然后设置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最后将壳体设置于工艺板板上,采用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进行对圆弧形弯道进行加工,最后形成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法加工,具有加工效果好,精度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壳体的圆弧形弯道示意图;图2为壳体的圆弧形弯道被划分为上弯道、下弯道两部分的示意图;图3为工艺板的示意图;图4为大定位柱的示意图;图5为小定位柱的示意图;图6为弯道上电极的正视示意图;图7为弯道上电极的昂视示意图图8为弯道下电极的正视示意图;图9为弯道下电极的昂视示意图;图10为弯道上电极进行加工的示意图;图11为弯道上电极进行加工放大的示意图图12为弯道上电极进行加工的全过程示意图;图13为弯道下电极进行加工的示意图;图14为弯道下电极进行加工放大的示意图;图15为弯道下电极进行加工的全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附图,图1为一种壳体的圆弧形弯道示意图;图2为壳体的圆弧形弯道被划分为上弯道、下弯道两部分的示意图;图3为工艺板的示意图;图4为大定位柱的示意图;图5为小定位柱的示意图;图6为弯道上电极的正视示意图;图7为弯道上电极的昂视示意图图8为弯道下电极的正视示意图;图9为弯道下电极的昂视示意图;图10为弯道上电极进行加工的示意图;图11为弯道上电极进行加工放大的示意图图12为弯道上电极进行加工的全过程示意图;图13为弯道下电极进行加工的示意图;图14为弯道下电极进行加工放大的示意图;图15为弯道下电极进行加工的全过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包括步骤:1)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2)设置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3)将壳体设置于工艺板板上,采用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进行对圆弧形弯道进行加工。其中,所述步骤1中,根据两孔系中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大小,来确定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其中,所述步骤2中,根据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大小和弯道上、下两部分的尺寸,来确定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当然,应当注意的是:1)在圆弧AB上取一点F,既要满足圆弧BF大于圆弧AF,又要保证下一步设计出来的电极能够顺利地加工和进出自如。因为O1孔径大于O2孔径,所以,圆弧BF应大于圆弧AF;另外,由于设计电极时,既要设计成型面,又要设计基准面,还要设计用于装夹的柄部,因此,必须在圆弧AB上找到比较合适的分点F,既要满足圆弧BF大于圆弧AF,又要保证下一步设计出来的电极能够顺利地加工和进出自如。2)确定弦线BF和弦线AF与Y轴的夹角。设过O1圆心点的竖直线为Y轴,设圆弧BF的中点为G、圆弧AF的中点为E,过R、r的圆心O点分别连接G、E点,并连接弦线BF和弦线AF,那么,直线OG垂直于弦线BF,直线OE垂直于弦线AF。这时,可计算出弦线BF和弦线AF与Y轴的夹角角度值。3)过直线OG与小圆弧r的交点G1,作平行于弦线BF的直线L1,则电极的最大外形(还要减去电加工的放电间隙值)不得大于L1与弦线BF之间的区域;同理,过直线OE与小圆弧r的交点E1,作平行于弦线AF的直线L2,则电极的最大外形值(还要减去电加工的放电间隙值)不得大于L2与弦线AF之间的区域。其中,所述步骤3中,根据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大小和上弯道和下弯道两部分的形状和尺寸,来设计工艺板;通过找正工艺板上的基准面,来找正壳体,使壳体位于理想的方位。其中,所述步骤3中,还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大定位柱和小定位柱。其中,1)工艺板2上的圆O1孔径尺寸与壳体上的圆O1孔径尺寸等值;圆O2孔径尺寸与壳体上的圆O2孔径尺寸等值。2)设基准面为T面,Y轴平行于T面。工艺板2上的角度值α与壳体上的角度值α等值;基准面H面与竖直线的夹角角度值,等于弦线BF与Y轴的夹角角度值。基准面S面与竖直线的夹角角度值,等于弦线AF与Y轴的夹角角度值。3)工艺板2上的基准面H面的长度尺寸值,应大于壳体上的弦线BF长度尺寸值3倍以上,才能实现对壳体待加工的上弯道方位进行比较精确的找正;同理,工艺板2上的基准面S面的长度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2)设置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3)将壳体设置于工艺板板上,采用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进行对圆弧形弯道进行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2)设置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3)将壳体设置于工艺板板上,采用弯道上电极和弯道下电极进行对圆弧形弯道进行加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根据两孔系中相贯通的两个孔的大小,来确定将圆弧形弯道划分为上弯道和下弯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盲孔弯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子军赵远欧任小军胡彬杜天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烽火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