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9459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5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箱、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连接器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正极连接线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电池箱的底壁通过螺丝锁紧固定有一个位于该电池箱内部的安装板,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均设置在该安装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种汽车动力电池组结构紧凑合理,装配也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池组。
技术介绍
随着地球环境污染、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电动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的未来,因其节能、环保、噪音低等优点越来越受人关注。现有的汽车动力电池组一般包括电池箱、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其中连接器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但在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汽车动力电池内部电气元件的安装布置是一大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的汽车动力电池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箱、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连接线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所述电池箱的底壁通过螺丝锁紧固定有一个位于该电池箱内部的安装板,所述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均设置在该安装板上。本技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一部分背离所述电池箱的底壁向上凸起,从而形成其底部内凹而顶部外凸的凸台,所述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和均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在该凸台的顶部,所述凸台的底部与所述电池箱的底壁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让位腔,所述螺栓的螺杆端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凸台而伸入所述让位腔中、并与位于该让位腔内的所述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的上表面平齐布置。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为所述电池加热的加热电路,该加热电路上连接有一个固定在电池箱内的加热继电器。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池相连的电池管理系统。所述连接器的负极端子是通过铜编织带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相连的。本技术的优点是:1、在电池箱的底壁上通过螺丝锁紧固定有一个位于该电池箱内部的安装板,并将所述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设置在该安装板上。这样,可先将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预先安装在该安装板,然后再将安装板固定在电池箱内,再利用第一柔性导体和第二柔性导体将继电器与电池相连,利用第二柔性导体将分流器与连接器相连即可。因为安装板上设置有与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分别对应的连接连接孔,即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在安装板上的安装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只要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的型号不变,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特制形状的硬质导电体将继电器和保险丝组件、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相连,无需设置铜箔纸结构的第三柔性导体和第四柔性导体。而且在外部空旷的安装板安装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比在相对封闭的箱体内安装继电器、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更加方便。节省了材料和安装成本,并且结构更加紧凑。2、安装板的一部分背离电池箱的底壁向上凸起,从而形成其底部内凹而顶部外凸的凸台。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和均通过螺栓和螺母连接在该凸台的顶部。凸台的底部与电池箱的底壁隔开一定距离,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有让位腔。这方便了利用螺栓和螺母在安装板上装配保险丝组件和分流器。螺栓的螺杆端自上而下穿过凸台而伸入让位腔中、并与位于该让位腔内的螺母螺纹连接。同时可避免安装板与电池箱底壁固定时,螺栓和螺母会触碰电池箱的底壁,而导致安装板无法与电池箱底壁稳固连接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箱的箱盖被移除;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箱的箱盖被移除;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电池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柔性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柔性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某一块串联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某一块塑料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塑料卡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塑料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左视图;其中:1-电池箱,1a-台阶面,2-电池,2a-电池模块,3-连接器,4-继电器,5-保险丝组件,6-分流器,7-第一柔性导体,8-第二柔性导体,9-第三柔性导体,10-第四柔性导体,11-安装板,11a-凸台,12-加热继电器,13-电池管理系统,14-串联铜板,15-塑料盖板,16-塑料卡,1601-竖直边,1601a-竖直面,1601b-斜面,1601c-限位凸起,1602-水平边,1602a-长条孔,17-PCB加热过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图1至图10示出了本技术这种汽车动力电池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与传统包括动力电池组相同的,该动力电池组也电池箱1、收容于电池箱内的电池2、露出电池箱外的连接器3。电池箱1由箱体和箱盖组成。连接器3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本实施例的关键改进在于:所述正极连接线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而且所述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均固定在所述电池箱1内。其中分流器6用于采集电池的输出电流。所述继电器4通过第一柔性导体7与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所述分流器6通过第二柔性导体8与所述连接器3的正极端子相连。所述第一柔性导体7和第二柔性导体8均由叠置在一起、并且两端压合固定的多层长条形的铜箔纸构成,并且所述第一柔性导体7和第二柔性导体8外均分别套设有热缩管绝缘套。一方面,由于本实施例将正极连接线路中的继电器4布置在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上游,从而使继电器4和连接器3之间由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隔开,增大了继电器4和连接器3的距离,不会存在继电器4动作时与连接器3负极端子触碰连接而引发电池短路的问题。再一方面,继电器4紧邻电池2的正极端布置,其直接与电池2的正极端相连。如果继电器下游的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因故障或意外与电池负极端相连发生短路时,可通过该继电器4将电路及时断开。而若继电器布置在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的下游,则不具有这一功能。另一方面,继电器4与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是通过第一柔性导体7相连的,因为由多层铜箔纸构成的第一柔性导体7具有柔性变形能力,从而使得第一柔性导体7与继电器4及电池2的连接点位置可灵活变动,在保证继电器4和电池2连接可靠性的同时,还方便了继电器4的安装。同理,第二柔性导体8与分流器6及连接器3的连接点位置也可灵活变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3的负极端子是通过铜编织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箱(1)、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2)、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3),该连接器(3)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线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所述电池箱(1)的底壁通过螺丝锁紧固定有一个位于该电池箱(1)内部的安装板(11),所述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均设置在该安装板(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电池箱(1)、收容于该电池箱内的电池(2)、露出所述电池箱外的连接器(3),该连接器(3)具有负极端子和正极端子,所述负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负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所述正极端子通过布置在所述电池箱内部的正极连接线路与所述电池(2)的正极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连接线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所述电池箱(1)的底壁通过螺丝锁紧固定有一个位于该电池箱(1)内部的安装板(11),所述继电器(4)、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均设置在该安装板(1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的一部分背离所述电池箱(1)的底壁向上凸起,从而形成其底部内凹而顶部外凸的凸台(11a),所述保险丝组件(5)和分流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安健孙立静刘昌孔德顺金珂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安靠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